耳朵也會長「皮蛇」!冬天暈眩、耳鳴...除了皮膚痛,你不知道的5個皮蛇症狀

撰文者: 黃曼瑩/華人健康網2019-12-23

秋冬氣候變化大、早晚涼如水,許多病毒也在此時蠢蠢欲動,尤其罹患帶狀皰疹(俗稱皮蛇)時,皮膚產生的劇烈抽痛、刺痛,如火狂燒,正如同「百痛之王」的封號。尤其當帶狀皰疹病毒侵犯到眼睛、耳朵時,必需更加小心,前者可能不慎導致失明,後者則可能出現走路暈眩、耳鳴,甚至釀成失聰。中醫師表示,更年期女性因為失眠等不適,加上免疫系統失調,進而皮蛇中鏢而不自知,必需提高警覺!

更年期後容易免疫系統失調 增加帶狀皰疹病毒侵犯機會

1名52歲女性,長期有頭暈,並且伴隨聽力減退症狀,起先不以為意,以為過一陣子自然就會好,有一天突然覺得右側耳朵疼痛,還有明顯的頭痛,2天後症狀並沒有消失,反倒是右側耳後腫脹明顯,而且發作時如電擊般的劇烈疼痛,疼痛指數破表。後來到耳鼻喉科醫師門診求診,檢查發現原來是少見的耳朵帶狀皰疹引起。雖然經常幾個月來服用藥物控制,但是聽力仍然覺得未完全恢復,且仍然偶爾有頭暈、耳鳴等後遺症,於是轉往求助中醫診治調理。

收治患者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患者因為更年期後導致免疫系統失調,加上長期的睡眠不佳,才會誘發耳朵帶狀皰疹,這種同樣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疾病,一旦病毒侵犯顱神經節和面神經,容易產生劇烈耳痛、耳聾、眩暈,嚴重還會導致面癱。這1名患者後來經過一段時間中醫治療,逐步改善症狀,已漸漸恢復原有的生活品質。

耳朵帶狀皰疹初期症狀容易誤解 影響黃金治療時間

耳朵帶狀皰疹一般症狀不典型,通常首發症狀並不表現為皰疹,而是出現耳部淋巴結腫大、耳痛等症狀,所以常常會被當成腮腺炎、中耳炎治療。很多患者耳痛後數日才出現耳周皰疹、周圍性面癱,此時才能確診,但是這時黃金治療期已經過了一大半,所以往往後續的預後都不是這麼理想。

中醫內外治療帶狀皰疹 辨證分為3種:肝膽風火、脾經濕熱、氣滯血瘀

周宗翰中醫師表示,這時建議除了抗病毒藥與類固醇外,中醫的內外治法也可以加速患者復原。中醫的用藥與西醫的抗病毒藥、止痛藥、類固醇等藥物,並不會有太多的交互作用。相反的,透過中醫的辨證,可以加快緩解患者的病程,減輕患者的疼痛狀況。

中醫辨證類型主要可分為包括:肝膽風火、脾經濕熱、氣滯血瘀3種。患者常見多種症候合併出現,臨床上用藥常使用龍膽瀉肝湯、牛黃清心丸、托裏消毒飲,來改善發炎,如果發炎的症狀較為嚴重,就加強清熱退火的藥方處理;如果發現復原情況不理想,並且患者免疫系統本來就較差的話,就要注意「脾胃」的問題;此外,要改善帶狀皰疹疼痛的問題,最重要就是要注意「活血化瘀」的部分,其他如銀翹散、真人活命湯、胃苓湯、三黃瀉心湯等,都能有效的緩解帶狀皰疹後的神經痛。

中醫治療帶狀皰疹除了藥膳調理,還可外塗退熱解毒膏

事實上,除了藥膳治療調理之外,中醫針對帶狀皰疹,還有外治法,即塗抹「青黛退熱解毒膏」:

【青黛退熱解毒膏】

材料:大黃20克、冰片5克研末、青黛粉50克、雞蛋3枚(取蛋清)。

做法:將青黛、生大黃、冰片用蛋清調勻,並塗抹患處,每日3次。

功效

青黛性味咸寒,歸肝、脾、胃經,以清熱解毒、涼血消斑見長,輔以蛋清寒涼清熱。大黃,味苦性寒,有活血化瘀,消炎破積之功效;冰片味辛涼微寒,開竅散郁,消炎止痛。此方具有止痛、乾燥、收斂創面之作用,但是建議諮詢合格的中醫師,才能了解是否適合自己使用。

【帶狀皰疹照護與防治要訣】

當患者有明顯水泡出現時,洗澡可用溫水沖洗,小心勿弄破水泡,這時不可泡澡,若水泡已破裂,不可碰到水,平常用紗布蓋住傷口,避免衣物摩擦,在塗抹新藥前,可用乾淨棉片搭配生理食鹽水濕敷,去除舊藥膏後再塗新藥

罹患帶狀皰疹的患者,在飲食上忌食辛辣溫熱食物,包括:酒、生薑、辣椒、羊肉、牛肉,以及煎炸食物等辛辣溫熱之品,吃了之後容易助火生熱。周宗翰中醫師提醒,中醫認為,本病為濕熱火毒蘊結肌膚所生,故病患應忌食上述辛辣致熱食品。宜保持清淡飲食,勿攝取高粱厚味,容易使此病之濕熱毒邪內蘊不達,病情纏綿不癒。

帶狀皰疹的根本防治方法,是要加強免疫力,必需維持健康飲食和正常作息,或加強運動,以提高身體免疫力。最後提醒,有皮膚抽痛、刺痛、麻木感等症狀時,要及早就醫,把握黃金治療期,並隨時提高警覺以防皮蛇悄悄纏上身。

延伸閱讀:
胃痛、胃脹氣喝茯苓、蓮子粥能緩解?中醫:脾胃虛弱喝這一味健脾茶
中醫講的經絡是什麼?活絡氣血該怎麼做?拍拍腰臀好處多
頭痛、想吐,中暑刮痧能改善?陽暑VS陰暑大不同,4撇步預防

本文獲「華人健康網」授權轉載,原文:走路暈眩、耳鳴,竟是耳朵長皮蛇?中醫:龍膽瀉肝湯抗發炎、塗抹退熱解毒膏

責任編輯:呂宇真
核稿編輯:陳宛欣

專欄簡介_華人健康網


針對忙碌的現代人,依照不同時節,透過醫師以及各領域專家,提供飲食保健、疾病預防、減重、運動健身、美容保養、養生保健及食譜等醫療保健相關知識,引導民眾養成正確的健康生活態度及觀念。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