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狂媽媽,恐讓孩子得異位性皮膚炎?解心結、拔病根....中醫教你如何面對「不是的」父母

線上療心室線上療心室 撰文者: 李璧如 醫師2020-03-10
編按:人為什麼會生病?其實都是寒氣為患,尤其源自情緒堆積!「情緒」一如風寒邪氣,只能排解,無法硬生生壓制,壓久了必然生患。而人與人之間產生的情緒更是會影響生理,而父母的心理狀況也會影響孩子身體健康。病,就是這樣來的;哪有病呢?不過是拘急糾結、時刻無法放鬆的心罷了。

人與人之間的親疏遠近,各種情緣自有定數,隨時光遷變與生滅,天下絕無一成不變的關係;父母子女的角色也恆處變動,孩子長大距離必然拉大,別奢望他們仍像幼時黏著你、依賴你⋯⋯

天下當然有不是的父母

不要懷疑,天下當然有不是的父母,以小我駕馭整個家庭,下意識或無意識地把其他人工具化,遭殃的是團隊成員,不管配偶或子女,無不被那隻看不見卻無所不在的黑手籠罩,打著以愛之名的大纛,極盡剝削親人到無以復加的地步。通常是年老體氣虧損時,才爆發到不可收拾。何以故?

一、體氣衰弱時,負能量易附著,小我當道,三毒熾盛,周遭宵小有隙可趁。人走霉運時,走到哪裡都會撞到鬼(鬼在現代,最常見的就是直銷、引人入彀的投資、借款花招、巨大無匹的貪欲⋯⋯),好好的家,就讓這些外鬼搞得天翻地覆。

二、退休無事可做,若不生病(其實這也是自我調整,未必是壞事)就得找點遊戲玩,不然失去存活的目標。遊戲名堂多著,當然跟個人心性有關,沒走上正道,自然容易偏了。尤其從年輕一路「規矩」,見的世面少,最禁不起誘惑。一旦中了財色名食睡9的彀,終究晚節不保,難免招惹一身腥。

三、安全感指數降低,想往外抓取,身邊的配偶子女首當其衝,表面上是為了家的「興盛繁榮」,骨子裡卻想遂行個人的控制欲,實現他構建的「遠景」。

人不修行,一味活在扭曲的浮華世界,最終成了家人的災難,這噩夢常至死方休。至於他的家人,只能勸他們警醒點,不要墮入他的設局,隨之起舞。種種不堪,通常在家中有人出狀況(比如,生病⋯⋯)時,看得最清楚,這正是演出最精采的時刻,而病人通常也是受壓最沉重的那枚棋子。

以下是真實的案例,母親混亂,孩子很難跳脫與之俱隨的基因,通常也有同樣混亂、怯懦的一面。老大初出社會時,被誘加入直銷,接著欠卡債,很辛苦地走過來了(兼三份差,什麼工作都做),幸好最後還去內觀。

母親月退俸5萬元,且有其他工作,無底洞期貨賠了很多,還接濟離婚且在做直銷、有嚴重精神病、終身住療養院的娘家眾姐妹,或許還有其他無人知曉的名堂。總之就是想方設法盤剝孩子,先是買新房,要初出社會的老二貸款,最後不知怎地,老二連保單都拿去質借,因為當初保費是母親繳的。老大來不及勸阻,老二竟也加入直銷,他自有他的學習歷程,也罷。現在老父重病,進了加護病房,老媽的角色很微妙,她真想要他好嗎?

她跟一般父母不太一樣,父母通常會擔心子女在外錢不夠用、吃穿不好什麼的,她完全不會。反而耍盡心機讓子女掏錢,而且都是讓人不舒服的手段。

老大說:「有時覺得,我爸有點類似『人質』,我擔心若不付帳,我媽就惡整他,只好乖乖掏錢。或許我媽潛意識裡,根本不想我爸好起來,這種『能量戰』太殘酷。實習時,在醫院見過類似的家屬,患者很可憐。他的配偶失神失神地,看上去好像很擔心患者,實際上卻不願意為患者的康復做任何努力,教她東西不肯學(說老了學不會),要她下決定時,眼神很飄,遲遲不做決定;如果預後不好,她就會說她都按照醫師說的去做⋯⋯那時我完全沒想到,有一天這會發生在我家⋯⋯」

另一位準備參加內觀的患者說,對父親還有止不住的怨氣,卻又覺得「父母恩重難報」。我說,怒就怒,不必壓抑──父不父,一堆業力翻攪,他馬的父母恩重難報,報個頭!若解決得了,你就是神了。無論如何,先管好自己,去內觀沒錯。

如何面對「不是」的父母?

診間裡病人來來去去,孩子的健康問題,其實與父母大有關聯,尤其母親,影響更深

患嚴重異位性皮膚炎的國中男孩,總是搔抓,癢個不停。經人介紹來診,母親看起來是不甚快樂的家庭主婦,總瀰漫著一股怨怒;孩子滿乖的,誠惶誠恐,一副沒自信的畏怯樣。用藥是一回事,我直覺認為這孩子只要離開母親的監控範圍一段時間,他的狀況自有機會改善。這是無法言說的無形壓力,轉化為表象疾症的典型身心病。可母子業緣如此深,母親若無法反觀淨化,孩子只怕一生難逃被無明情緒籠罩的命運。

世間偏是「怨憎會」者多,放眼周遭,多少人在親眷家人的磁場內,日日飽受不當卻難以逃脫的情緒干擾;脆弱的人自然而然就遁逃到這個或那個「病」裡頭了。孩子透過父母來到人間,父母是孩子賴以庇護的天與地,他的生存來自父母無私的愛。而父母也因為「己之所出」,擴大自我的認知,生命更因延續而添加姿采。

問題出在「性驅力的萌動」通常遠早於心性的成熟,造化的戲弄造就許多懵懂無知的父母。娑婆世界的眾生,原有數不盡、尚待滌淨的累世垢濁,乍臨人世,不幸遇上「不是」的父母(家暴、性侵、毒害⋯⋯),幼小心靈再烙上層層難以抹滅的創痕,只能是雪上加霜。

有些父母沒有明顯特殊的狀況,看起來很正常,甚至還相當優秀,或者根本非常傑出,但小孩還是出了問題。為什麼呢?

父母還處在未淨化、心性尚未穩定的階段,帶著隱晦的欲望,總想控制、駕御孩子的一切,甚至把遭遇挫折的扭曲情緒、無法達成的夢想加諸孩子身上。孩子變成父母的「工具」,無法作自己,無法自決命運,活在父母無形操弄的影子裡,成了皮偶戲裡的主角。長大後卻要獨自面對詭譎的人生處遇,問題就來了,於是一個個優秀的博碩士,進不了職場,卻進了精神病院。

公共場合,常聽父母指著孩子「不要這樣、不要那樣」,孩子片刻不得安靜,成了蠻橫的小動物,映照的是父母自我非理性的荒蕪內在──他們不懂得尊重孩子,因為自己也從未被尊重!這是幾億華人父母,亙古以來的歷史悲劇!

在孩子一切所需尚仰賴父母的階段,他無力逃脫,他愛父母,尤其在傳統儒家、佛家觀念的薰習下,孝道是必須遵從的大道,反抗父母要承擔多大的心理負荷啊!然父母的所作所為,卻又明明違反他作為一個精神個體的自由天權。「以愛之名」的網罟一撒,誰都無所遁逃啊!

較剛強的孩子,不免作出種種叛逆的舉動,「自我隔離與放逐」也是他們「求生」的手段,即使日後要付出極大的代價──AV女優飯島愛自傳談及家教甚嚴,一路被老爸的棍子打大。青少年時期她蹺家,理由竟是某科成績未達父親標準,回家恐難逃毒打。推她入性產業的元凶,竟是愛之深責之切的嚴父!

病人告訴我一對姐妹的故事,姐姐聰穎、乖巧,是名校高材生,很得寵愛,母親對她極盡栽培之能事。出國留學後,不但順利找到令人欣羨的職缺,也覓得如意郎君。所有發展都是母親夢寐以求的「光耀門楣」。妹妹呢,念了職校美容科,跟男友同居,母女鬧翻,後來沒念大學,母親拒不參加她的婚禮。你要問「後來呢?」

對,人生很長,誰也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後來,姐姐可能婚後與婆家關係沒搞好,還是老公外遇,我記不清,總之,精神出狀況(發瘋了);妹妹呢?生了孩子,守著一家小小的美容院,安穩地過日子。

成年以後的兒女,如何看待「不是」的父母?所謂「不是」,也不是一開始就覺知的,許是生命歷程中,一點一滴的感受,慢慢積累起來的印象。要華人面對、承認父母的「不是」,不僅要冒大不韙,也是極大的不堪。這本恩怨夾雜的帳,要怎麼算呢?我的看法是,不必算了,總不能像駱賓王寫一篇〈討父母檄〉吧?

長大有了足夠清明的理性,看見父母在他們業習的框架運作模式裡,不由自主地行使掌控、限制、需索等錯謬的角色權力時,請冷靜、平穩、有力地拒絕,不要像幼年,隨他們的指揮棒起舞,陷溺在無明的漩渦裡。必要時,保持適當距離,也是不得不然的策略。

由於年長,積習已深,很難要他們驟然改變,作為晚輩,要知曉人性之艱困與限制,時時惕厲自己,讓父母覺察我們往良善之處改變的心意。晚年的父母,體能、智能俱衰,反過來成為我們的孩子,要有技巧、耐心的引導,不能一味寵溺(盲順是愚孝)。當然,更要收起批判的刺,對家人絕不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最高層次的孝,是讓父母擺脫無明的綑綁

什麼是明智的孝呢?中華文化以孝道立基,這是為人的初階。孝道有三層次,最基本的口體之養,讓父母衣食飽暖無虞;其次,立足社會,顯親揚名。毓鋆老師常說──40歲後,看子敬父;現代人晚婚,應改為50、60歲。但名,極虛幻,趙孟可貴之,亦可賤之,重要的是,成為對社會有實質貢獻、正派的人。最高層次的孝,是讓父母擺脫無明的綑綁,得到清明自在的智慧。

讓父母清楚看見這一切可能,拉他們一把(儘管經常拉不動),給他們成長的機會與空間,讓他們安心,並且放下;這是身為兒女,所能供給最豐盛的回饋。同時記住不要重蹈父母的覆轍,克制想操控孩子生命(生活)的欲望,孩子可能不會做得比你好,但是,犯錯是他成長的機會,千萬不要剝奪他接受試煉的權利。

每個生命都有他該走的路徑,讓一切發生,自然成形,痛苦與淚痕都是必要的代價,而美善與光明永遠是我們追求的目標。當知這一世的關係,是極其難得的緣分,誰曉得這口氣嚥下之後,鴻飛那復計東西,也許再無相會之期。讓我們以最後的珍重之心,愛那曾經,甚至現在仍然「不是」的父母!

書籍簡介

情緒排寒:解心結、拔病根的身心溫養之道

作者: 李璧如

出版社:方智

出版日期:2019/07/01

 

作者簡介

李璧如  醫師

學歷:

中國上海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碩士

 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

 台灣中醫師特考及格

 

現職:

建中堂中醫診所醫師

  率先提倡「排寒」,廣為人知;除了宣導排寒衛教觀念,對於病者的心靈、情緒癥結,亦多所著墨,應機處理。

  醫師認為,疾病的源頭,應求諸本心;通常罹患重症或難治之疾者,多少都有些沉重的心理負荷,日久積鬱成寒,進而削弱生命動能。服藥或外治調理,可以解決肉體的部分問題,可若根結未解,始終沒有面對真正的病灶,治不究竟,那麼,所有的處置都只是暫時性,甚至最終無效的治療。

  接受,並且平靜面對當下所有的一切遭遇,在靜默裡,湧現深沉的力量;病痛一如外在幻化的風景,隨時遷變。若能意識到此點,療癒便開始了。

  面對病痛、世間一切苦,首須這顆能時時自我觀照的「心」,否則一味執著肉體表象的這個病、那個症,終究無解。

  醫師極力推薦內觀禪修,這條身心盪滌、復返之道,平等無差地對應所有內外的風暴,心的平靜是一帖不假外求的良藥,這才是真正的療癒密碼。

  可說是身心靈全面觀照的人文中醫,希望透過觀念的宣導,毋有恐懼、顛倒夢想,讓人回到最自然原初的身心狀態。

責任編輯:陳宛欣
核稿編輯:劉宣

線上療心室

線上療心室

查看全部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