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沒病人,連醫院都差點放無薪假...醫師錢建文:為何陳時中還要逆風「漲健保費」?

「最近辛苦了!」 疫情嚴重時,在電梯遇到鄰居這麼對我說。
「還好啦!」 我苦笑一下回答。

因為實情是,雖然我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下稱武漢肺炎)收治醫院上班,但卻身處風暴外圍的兒科 (非急診、重症、感染、胸腔等),又不是兒童急診科,平常不但接觸到武漢肺炎的機會少,就連整體病患都大幅減少;因此不但不辛苦,反而比平常更輕鬆!

疫情間,病患數幾乎腰斬

我的情況並不是特例,很多科別皆如此,除了我自己的病患數幾乎腰斬之外,打聽一下醫院的內科也少了2、3成病患;也不只是我的醫院如此,知名兒童醫院院長臉友在臉書上貼出來的照片顯示,早上10點門診之外的座位全部都是空的。相較於平日人多的時候,座位可能都不夠坐;如今的景象,令醫護人員大為訝異。

這也不是由於醫學中心收治病患的關係,因為開業醫師的業績也大幅減少,有的甚至在擔心發不出員工的薪水。根據健保署的統計,全國1到3月門急診就醫人數與去年同時期比較,減少了445萬人次;以西醫診所影響最大,某些科別幾乎腰斬。4月更嚴重,單月即比去年同期,門診減少了495萬人次,急診減少了16萬人次,住院減少了5萬人次。

在疫情流行期間,病患大幅減少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全國厲行的「感控措施」,造成許多季節性流行的傳染病大幅減少,因此,若原本門診中感冒病患的比例高的科別或診所,受到的影響就最大。

第2個原因是,有些病患會主動要求開立連續處方籤,以減少來醫院的機會。若病情允許不會影響很大,我就會同意,只要能夠有變化時知道要回診就好;第3個原因,則是原本許多不太需要看病的患者,因為武漢肺炎之故,乖乖留在家中沒有來逛醫院。

我是兒童腎臟科醫師,武漢肺炎之後,我的門診幾乎都只剩下真正次專科的病童,包括血尿蛋白尿、透析患者、慢性腎病患者、各種腎絲球腎炎、尿道感染、尿床⋯⋯等,其他無關緊要的身體小狀況 (例如:皮膚上的小紅疹、牙齒還沒有長出來),或可以在診所就可完美醫治的小感冒等,通通消失了。

換句話說,從這次的疫情,正好可看出各地區醫中各次專科的真正需求。台灣過去錯誤的醫療政策與制度,一面用低價討好民眾卻間接鼓勵大家沒事也逛醫院,另一方面放任醫療機構做商業性的競爭,以量來應對健保的低價給付,健保制度並不負責醫療院所擁有充足的人力,政客也不斷允許在都會區中新建已經過多的醫院。

而醫療產業的特色之一就是,供給會創造需求,因此多年下來就造就了台灣人每年平均看診次數,在全世界名列前茅的另類奇蹟。

因疫情,反讓醫病雙方得利

病患減少之後,看診就更有品質,可以花更多時間與患者交換意見,解釋病情與醫療抉擇,甚至閒話家常。醫病雙方都得利,不但健保點值提升了,醫療資源也得以減少浪費。

衛福部在武漢肺炎良好控制的掌聲之下,實在應該趁勝追擊,一舉大幅改革台灣的健保制度,一方面要負起責任給醫療勞動者合理的薪資,另一方面也要更有效地來管制浪費醫療資源的民眾的就醫行為。

雖然,衛福部長陳時中說要考慮合理調高健保費之後,台南市長黃偉哲就擔心地說,如此可能在放暑假時成為陳時中的畢業典禮;但是,一位政務官若能在任內留下對未來影響深遠的制度性改革措施,這樣的政績將比帶領台灣打贏「武漢肺炎戰爭」更為重要。

責任編輯:林筱庭
核稿編輯:呂宇真

醫勞盟

醫勞盟

查看全部

醫勞盟及其醫師們

台灣醫療勞動正義與病人安全促進聯盟,為臺灣的公益性社團法人,是一個主要由醫師及護理師自發組成的醫療改革組織。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