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中暑」都可以刮痧!這種中暑更要流汗,中醫師教你分清楚「陽暑、陰暑」如何自救

撰文者: 洪毓琪/華人健康網2020-06-09

炎夏來襲,氣溫屢破新高,讓許多人飽受反覆中暑苦惱,不僅全身沒力氣、胃口不好,更經常頭暈、胸悶想吐,實在難受!不過,到底哪些人特別容易中暑?為什麼整天都待在冷氣房還會中暑呢?中暑要趕快刮痧才好得快嗎?就請專業中醫師來為我們一一破解這些常見疑問吧!

中暑是人體體溫調節出現障礙 這些NG行為容易引起

到底中暑是怎麼發生的呢?蔡璧卉中醫師表示,中暑指的是,人體在高溫下發生體溫調節障礙的一種症狀。一般來說,當外在環境氣溫升高時,人體會啟動散熱機制、打開毛孔,以流汗的方式來幫助調節體溫。可是,一旦這個機制被破壞,人體體表毛孔無法正常開合,使汗水排出,身體裡的熱散不出去,悶在體內就容易導致中暑發生。

而導致人體的散熱機制會被破壞的原因,除了流汗過多、未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外,多與現代人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譬如,經常從戶外高溫瞬間進入冷氣房,或在很熱的天氣,直接喝冰水、冰啤酒等行為,雖然會讓人身心瞬間感到舒爽、暢快,但這些冷熱急遽交替的動作,其實都會對人體造成一定的潛在傷害

中醫談中暑分2類 陽暑、陰暑各自有誘發原因

除了說明中暑的成因,中醫又是怎麼看待中暑問題,民眾出現哪些症狀要特別注意呢?事實上,中暑在臨床上並沒有特定專一性的表現。舉凡,口渴、倦怠、全身虛弱無力、頭暈頭痛、噁心嘔吐;甚至腹脹、腹瀉等,都是有可能發生的症狀。除了症狀表現不一定外,蔡璧卉也中醫師提到,在中醫理論裡,中暑根據成因、症狀的不同,又可分為「陽暑」和「陰暑」2大類型。

一般來說,中醫所謂的陽暑,正是西醫所講熱衰竭的範疇,主要發生在需要在大太陽底下,或高溫通風不良且濕度高環境下工作者,以及運動員身上,當流汗過多又未及時補充水分、電解質,就容易造成陽暑發生。

陰暑則容易發生在時常進出溫差大的地方,或長時間待在冷氣房、平時沒有運動習慣,且不容易流汗的人身上。這類人因為毛孔閉塞、不易散熱的關係,也屬於比較容易中暑的族群,例如:業務、上班族、研究生等,就是典型的一員。

中暑了趕快刮痧就對了?陽暑VS陰暑,調理方式大不同

若不慎中暑,該怎麼辦?刮痧有幫助嗎?蔡璧卉中醫師強調,如果是輕微中暑症狀,在第一時間可以先在溫度適宜的陰涼處休息,補充常溫的水,來幫助體溫調節。或是,在水中加點鹽、將運動飲料加水稀釋,都是有助補充電解質的好方法。至於日常調理上,中醫則會根據陽暑、陰暑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中陽暑的處理方法》

1.中陽暑時,可在肩頸部位輕輕的刮痧,幫助體內熱氣散出,一般來說這類患者,不需要很用力,只要輕刮就會出現痧癥,當體內熱氣散出後症狀多能得到緩解。

2.也可在頸後的大椎穴,以及頭部側邊的太陽穴處擦些清涼的精油,幫助散熱。

3.另外,將夏日常吃的西瓜去果肉,取西瓜皮煮水後放涼飲用,也是一個很好的清熱解暑法。

《中陰暑的處理方法》

1.如中陰暑者,則不建議使用刮痧的方式,因為陰暑是寒邪閉塞體表導致。最好的緩解方式就是讓自己稍微「流汗」,並非只大量做運動幫助出汗,而是微發汗即可。

2.可稍微飲用能溫暖腸胃的紅糖薑來幫助發汗,並多多休息。

3.出現胸悶、噁心症狀時,可按壓內關穴;頭暈、頭痛悶脹者,建議適度按壓風池穴。

預防反覆中暑4撇步

除了分辨陽暑、陰暑外,民眾又該如何避免中暑發生呢?蔡璧卉中醫師建議,日常生活養成下列4撇步,就是有助預防的好方法:

撇步1:當天氣炎熱、氣溫過高時,盡量避免在戶外過度活動,若非得外出不可,流汗較多時,記得要補充適當的水分及電解質,以防止因流汗過多導致電解質不平衡。

撇步2:進出冷氣房或是溫差大於5度以上的地方時,最好隨身攜帶一件薄外套,以避免寒氣侵襲;在進入冷氣房前先到陰涼處稍待,再行入內,都有助預防因溫差過大、身體無法調節,所造成的不適感。

撇步3:飲食宜清淡,多吃水果蔬菜、好消化食物,少碰油膩辛辣的食物。雖然天氣炎熱,但仍然不應過度食用冰塊、冰飲、刨冰,以及生冷、太過寒涼的生魚片、瓜果類食物。

撇步4:室內空調應適宜,溫度不宜過低,建議調至大約攝氏26度左右即可,且室內也需要時常保持通風的狀態。

【中醫師小叮嚀】

最後蔡璧卉中醫師也提醒,如果民眾嘗試以上辦法後,還是反覆出現中暑症狀,建議應儘速就醫,尋求專業中醫師的協助,幫忙釐清原因、對症調理,較有保障。

延伸閱讀:
乳房手術後別留下疤痕!傷口疤痕照護一次到位
翁罹喉癌全喉切除併用大腿組織重建食道,不用氣切能自主呼吸進食
YouTuber喝母乳作嘔…母乳媽媽怒:戲謔、不尊重!台灣母乳協會要求下架,澄清3大謬誤

本文獲「華人健康網」授權轉載,原文:頭痛、想吐,中暑刮痧能改善?陽暑VS陰暑大不同,4撇步預防

責任編輯:呂宇真
核稿編輯:陳宛欣

專欄簡介_華人健康網


針對忙碌的現代人,依照不同時節,透過醫師以及各領域專家,提供飲食保健、疾病預防、減重、運動健身、美容保養、養生保健及食譜等醫療保健相關知識,引導民眾養成正確的健康生活態度及觀念。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