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就算疫苗問世,台灣也可能搶不到!3關鍵看:掐住台灣疫苗政策的兇手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下稱武漢肺炎)疫情延燒全球持續4個多月,各國都在關注疫苗是否能夠搶在最快時間內研發出來,台灣也有廠商在積極開發疫苗,然而現況台灣疫苗政策所存的不完備,武漢肺炎疫苗卻可能「看得到卻打不到」?
過去台灣在疫苗施打政策上有著國際上優秀的成果,目前兒童公費疫苗施打率達到90%以上。但成人施打率卻連年偏低,以免費接種的公費流感疫苗為例,2018年50歲至65歲成人接種率18.1%,更不用談「自費」施打的疫苗。
台灣目前是以「國家疫苗基金」來負擔政府認為重要的疫苗費用,供民眾施打。然而,目前台灣疫苗基金不足,50%以上的財源是來自不穩定的「菸捐」,在預算沒有增加的情況下,目前無法再將更多疫苗納入公費。因此其餘的「自費疫苗」,則為各醫療院所自行採購,由民眾自行付費施打。點開疾管署網站,便可以看到政府建議民眾施打的自費疫苗清單。
關鍵1:疫苗主責多頭馬車,整體政策缺主軸
在台灣,自費疫苗和處方藥物一樣受政府列管,與疫苗有關的政府單位分別是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和國民健康署,國健署主責預防,傳染病防治則歸疾管署。
如此多頭馬車下,說白了點,自費疫苗本身沒有主責單位,整體預防政策缺乏統一主軸,對於民眾衛教宣導也是針對特定疾病,例如流感、腸病毒、子宮頸癌等個別宣傳教育。
沒有主管政府機關進行疫苗施打的通盤規劃,便導致疫苗相關的討論缺乏有效宣傳途徑,民眾沒有資訊,自然導致對於疫苗認知不足,不知道還有這個預防疾病的方法。以每年都會出現的流感為例,台加診所醫師周明宗直言,一般民眾通常都需要醫師提醒,「才會知道原來可以自己自費打疫苗。」
不具名的產業人士表示,平均而言,台灣民眾其實負擔得起自費疫苗,但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在於缺乏打自費疫苗的認知。例如,男性可以打9價人類乳突疫苗(子宮頸癌疫苗)預防菜花肛門癌等疾病,但是一般男性並不會上婦產科,也幾乎不會接受到相關的衛教資訊。
除了民眾對自費疫苗認識不足,另一個降低施打誘因的是價格考量。
對此,許多民眾施打自費疫苗負擔的方法,例如,竹北市及台北市實施輪狀病毒的「部分補助」措施,地方政府撥出獨立預算,例如預防腸病毒的輪狀病毒疫苗,直接補助醫療院所,降低民眾自費價格和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