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抗疫前線的醫師們,現在竟被政府要求「吐回薪水」嗎?第一現場的醫師這樣說...
寒冬來臨,在連續雨天的日子裡,台灣連續253天無本土新冠肺炎(COVID-19)的記錄被正式打破了:一位紐西蘭籍機師因未配合居家隔離的規定,傳染給一位台灣的女性友人。
現在衛福部疾管署匡列接觸者並且公佈足跡,希望民眾如果有接觸有症狀要儘快就醫,以免擴大成為「社區感染」。但在這個全民緊張的同一時間,不少診所與醫院愁雲慘霧,原因就是因為健保署年底要追回年初的「暫付款」(編按:年初就醫人數大減,全台醫療院所收入銳減,健保署依照「提升暫付金額方案」提供去年同期核定現金,讓醫事服務機構得以維持營運,結算後多退少補)。
此公告一出,有的診所要一次繳回150萬元給健保署;有的診所則因為健保署的這個公告而決定要裁員一名醫師與一名藥師,並將雙診改成單診,需款孔急不得不縮減服務量能。
疫情不僅影響觀光,醫療業也成了重災區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產業重災區除了觀光旅遊運輸業以外,醫療業也是另一個重災區。台灣拜有口罩國家隊之賜,許多傳染病被成功的阻斷,民眾少生病而且因為風險觀念也少去擠大醫院與診所,這是件好事。
但也因為如此許多醫療院所做不到去年同期的服務量,以致於健保署暫時依照去年的給付金額暫付給醫療院所,讓醫療人員保有工作。但是,健保署卻在年底要求追回這些款項,偏偏又在疫情反撲之時,勢必要讓部分的醫療人員失去工作了。
問題是:健保署怎麼會有這種以往醫療人員做超量,超量的就斷頭不給錢,現在做不到量就要把錢扣回去的思維?難道醫療人員做不到量就是偷懶?
曝露在新冠肺炎的感染風險沒有「風險加給」,穿脫防護衣防護面具的悶熱不適與久戴N95口罩的面部壓痕全都視而不見,眼中只看到健保經營數據下的服務量減少!健保署的官員們,你們要不要換你自己下來做做看?看看是不是病患量減少工作變很輕鬆?你健保不虧,卻反過來虧待醫療人員的做法是對的嗎?
健保署應視為全國醫療人員的雇主,依此邏輯,按《勞基法》第22條第2項規定:「工資應全額直接給付勞工。」第26條也規定:「雇主不得預扣勞工工資作為違約金或賠償費用。」換句話說,雇主發放薪資,原則上必須全額一次給付;如果勞工違約,又或者勞工在工作的時候損害雇主利益而對雇主有賠償的責任,雇主不能自行預扣勞工的薪水來填補自己的損害。
如此看來,怎麽還會有「健保暫付款」這種設計?騙醫療人員冒著風險傻傻的出來上班,最後又把錢扣回去,這樣子還好意思説要成為醫療人員的後盾嗎?(如下圖)
圖片來源:健保署臉書粉絲頁
今天我們可以把演唱會的工作人員叫來,最後説因為觀眾人數不足,因此薪水「暫付並追回」嗎?那麼,軍人沒打仗時的薪水是不是也能暫付追回呢?沒有發生火災時,待命的消防人員的薪水是否也該採取「暫付並追回」的制度?健保署真的懂何謂「堅守崗位」嗎?
依此,健保法必須要修法,加入「健保人力專章」以保障勞權,以杜絕叫人出來上班卻把錢扣回去這種事。此時此刻,地球的另外一端美國加州疫情正嚴峻,已經開出高薪向台灣的醫療人員招手。諸位被裁員、擔憂明年發不出診所薪水的醫療人員,不妨可以考慮看看,離開不需要我們的台灣,前往真正需要我們的地方。
責任編輯:林筱庭
核稿編輯:呂宇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