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養兒防老,現在是養兒防己!」黃越綏:老了想無牽無掛,一定要學會的一件事
圖片來源:黃越綏臉書
熟年危機
圖片來源:黃越綏臉書
什麼是熟年危機?問得更直接,就是人老了將會遭遇哪些困境?此乃大哉問!因為這既是每個人生命常態的軌跡,也是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卻也是年紀愈大的人,愈不想去觸碰、認真思考或事先預防的敏感議題。
為什麼會有如此矛盾的心情出現呢?因為當你年紀愈大,經歷了悲歡離合與各種人世間的體驗後,就會不知不覺地領悟出歲月不饒人的真諦,正所謂縱然有千年計畫,也無百年歲月,何況計畫又比不上閻羅王的一句話。這樣的比喻似乎有些太悲觀了,其實不然,因為我們是活在一個每分每秒都得接受變化與主動迎接改變的世界裡。偏偏人愈老,就愈不想去改變與被改變,因此熟年最大的危機,恐怕就是自己對幸福和快樂的質疑。
由於醫療科技的發達,讓人類普遍進入長壽期,生命無價,當然要活得開心、活出幸福才行,因此就不能不未雨綢繆了。我一位年過七十的朋友,有一句至理名言:「以前養兒防老,現在是養兒防己。」對時下的年輕世代而言,如果要結婚成家,除非家財萬貫,否則夫妻非雙薪者,實無力養家活口,不然就得降低生活品質。在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的情況下,怎麼還有餘力照顧父母親?非其不為也,而是無能可為也。
根據主計處調查指出,2012年台灣的尼特族高達了四十七萬兩千人,占全國該年齡層人口數的一成,且有高學歷化的趨勢。年輕人到了成年,仍繼續靠父母養的情況,在英國稱為尼特族(NEET, 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在香港稱「雙失青年」,日本謂之「繭居族」,中國則叫「啃老族」,用台語,我則稱之為「了然族」。
這種史無前例的家庭變化,以及社會功能失衡的實例,豈會是熟年族在人生規劃中意料得到的?何況還有其它來自本身婚姻、財務、健康等種種可預測或不能預知的挑戰存在。
現代的熟年族若要活得老,又能活出幸福感,恐怕不能像農業社會的傳統思考,以為知足就可常樂,或用得過且過的態度來面對。事實上我們這一代的熟年族正在面對最嚴峻的「老化」、「孤獨」又「無助」的現實考驗,加上國庫財政日趨困難,首當其衝的就是社會福利的預算編列被大縮水,而老年福利政策又是政府一向最不重視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