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打的是AZ、莫德納,還是高端,疫苗能救你的不是「中和抗體」!重症醫師黃軒:有用的是「T細胞反應」
真正,可以使你「免重症,免死亡」的,卻是「T細胞的反應」,而不只是因為你的身體內只有產生很多的中和抗體而已!
各廠商一直說抗體有多高啊!打疫苗會產生「中和抗體」!這些大家,都被媒體教會了….而那只是免疫系統的初階的反應而已!
大家常常聽到,很多疫苗廠商都會告訴我們,他們的疫苗產品,中和抗體檢測多好,又多高,這只是「商業手法的把戲」而已!真正,可以使你「免重症,免死亡」的,卻是「T細胞的反應」,而不只是因為你的身體內只有產生很多的中和抗體而已!
A. 我們要打第一劑疫苗
我們人體在第一次見到這些疫苗釋放出的刺突蛋白時,會激活一些免疫細胞,使其開始識別,並生成針對該蛋白的抗體。這些都會靠著輔助性T細胞(CD4+T細胞),去刺激B細胞製造很多有用抗體!
這時人體也開始通知另一種T細胞,叫殺手細胞(CD8+T細胞),破壞那些已經被病毒感染的細胞(cytolysis),並啓動其他免疫細胞,一起合作把病毒殺掉了。再加上干擾素(IFNγ)的出現,抑制了很多ACE2接受器的形成,使得COVID19病毒,找不到觸點沾黏在細胞內!(ACE2接受器,是冠狀病毒的天菜!有這些大量的接受器存在,就有大量病毒會結合在細胞)
B. 我們要打第二劑疫苗
當接種第二針疫苗時,也是在進一步訓練您的免疫系統。這時,您不僅是在增強之前的抗體生成B細胞反應能力,也是在激活存活時間更較長的T細胞,我們叫其為 「記憶T細胞」,英文叫CD8+memory T cell。
於是,抗體產生,只是開始初階的免疫工作,真正的殺手,叫CD8+T細胞,只有有用的毒殺T細胞,持續存在,才有可能殺死重症病患身體內的COVID19病毒!單純的抗體,也許只是輕症患者的滅毒主要工具,一但你進入重症狀態,決勝點,就是看看你的毒殺T細胞,強不強,維持夠不夠久,T細胞殺毒的工具好不好?
「 一個減毒,我們叫抗體(Antibody)」
「 一個殺毒,我們叫殺手(T cells)」
C. 良好的警民系統 (T細胞反應)
一票壞人(病毒),進入我們的社區(身體),啓動了社區警鈴(輔助性T細胞, CD4+T cells),社區警衛(B細胞),啓動了監視器調查(抗體辨識),一堆坊間民眾(B細胞會快速分化成為漿細胞) 被喚醒,大家找出防衛工具(抗體 IgM, IgG....)..阻擋壞人!
這時就有人打電話報警或警民連線啓動,通知警察(殺手細胞, CD8+T細胞)到現場制服這些悪煞。之後整個社區體系(記憶T細胞, CD8+memory T cell) 記得這次惡煞們的行為和長相,下次當歹徒再出現,我們都知道馬上得到警民的快速合作,減少毒害了。
但要不斷進攻社區的一批批的惡煞,我們得有良好的警民系統(T細胞反應),才能把所有歹徒(COVID19)繩之以法。這樣,大家懂了嗎?
D. 為什麼你需要的,不只是抗體
科學家,直接在重症存活下來的人,和重症死亡的人,檢查他們血液中的T細胞濃度差異,才知道,原來你不想死,需要的不只是抗體而已,還需要的是T細胞參與!
a.重症存活者
其第一線參與戰鬥的T細胞,都維持很高的水平,這些細胞包括了:
1.一直大量產生抗體的輔助性T細胞(CD4+ T細胞)
2.毒殺T細胞(CD8+ T細胞)持續增強中
3.記憶性T細胞的產生及維持,CD 127發揮重要作用
4.調節T細胞(Treg, regulatory T cells ):Treg 細胞 : 參與成功清除入侵生物後,協助關閉免疫反應,同時也防止產生自身免疫過度反應,破壞了自己的器官。
b.重症死亡者
科學家發現,那些因為COVID19重症死亡者,都無法維持有效的T細胞反應,反而被其他免疫風暴激盪的活化因子,例如:
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持續大幅增加,引發了一些「無效T細胞成員 (CXCR4)」出來當旁觀者看熱鬧,反而阻礙了整個病毒的清除機制。研究也觀察到嚴重COVID19病例中 Treg(regulatory T cells)細胞的表現量降低。証實此Treg的喪失可能會促進COVID19肺免疫病理的惡化。
E.T細胞救了你
在病毒感染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CD4 T細胞為提供B細胞幫助抗體產生和協調其他免疫細胞的應答,而CD8 T細胞殺死受感染的細胞以減少病毒量。然而,失調的T細胞之反應可導致免疫病理狀態。
所以,我們人類身體內,需要的不只是有足夠的抗體,也得有足夠,真的可以工作的T細胞,而不是只有來看熱鬧的細胞而已!
F. 你一定要完全接種疫苗(滿2劑 + 滿14天)
完全接種疫苗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說你必需打完第二劑,然後又滿14天後,才能算是完全接種疫苗,也只有如此狀況下,你體內才能有足夠的T細胞來保護你,免於重症,免於死亡!
本文獲黃軒醫師授權轉載,原文為:《 你不想死,需要的不只是抗體!》
責任編輯:陳宛欣
核稿編輯:呂宇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