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就有4位學生跳樓!新課綱第一章「與壓力做朋友」到底錯在哪?精神科醫師:這觀念跟「何不食肉糜」沒兩樣
新冠肺炎在美國截至9月18日,0-17歲死亡共412人,其中有不少是因為身體有其他疾病,但是台灣在8/13-9/13至少就有四位國中生死於輕生跳樓。
12-18歲急著打疫苗,可是如何拯救他們放棄生命
就在9月13日,2021年中秋節前,新北市一名國中學生,被發現從住家墜樓,當下就失去生命跡象。媽媽表示,兒子被分配到數理資優班,一早起床就說不想上學,而且道別出門時還眼泛淚光(請見)。以前類似的案件,絕大多數父母的回答都是「看不出跡象,都好好的,不知道為什麼?」,從一個精神科醫師的角度,即使青少年的憂鬱症狀很不典型,但是「沒有跡象」?再怎樣也有默默寡歡,興趣跟活力下降吧?
在上網搜尋這則新聞的同時,竟然看到了另外四則也是12-18歲跳樓輕生的報導,連同上述新聞,總共四死一重傷,就發生在這短短的一個月內(8/13、8/16、9/3、9/13),頻率這樣密集的輕生,我之前從來沒看過,老實說比疫情來的更可怕。
新冠肺炎在美國截至9月18日,0-17歲死亡共412人,其中有不少是因為身體有其他疾病,但是台灣在8/13-9/13至少就有四位國中生死於輕生跳樓!如果單從人命的角度來看,與其重視打新冠肺炎疫苗,還不如努力下功夫降低青少年的輕生率。
監院示警:青少年族群自殺死亡率連續20年攀升,2019年15至24歲更有高達257人輕生
青少年族群自殺死亡率連續20年攀升,2019年15至24歲更有高達257人輕生。15至24歲的自殺通報率從2016至2020年分別為4365、4905、6352、7991及1萬659人次,2020年已占所有通報人口群中的26.4%;各級學校通報學生自傷人次更呈現倍數增加。
監察委員范巽綠、林郁容、紀惠容、蘇麗瓊2021年8月的報告指出,學生自殺死亡原因以「憂鬱症及其他精神疾病」為大宗、「感情因素」及「學校適應」較為常見。而在自殺防治實務上,台灣卻面臨「輔導人力不足」、「學生或家長抗拒資源介入」、「輔導老師行政負擔過重」、「家庭系統難以改變」、「輔導轉銜機制未與社政、衛政結合」等困境。
最近這十年來發現,青少年的個案越來越多,越年輕,也越難處理。所謂的「家庭系統難以改變」,是事實,也是正在惡化中的現況,尤其對單親與弱勢家庭。個人認為,青少年輕生在預防上的不足與困境可以分為下列幾點:
1.教育體系對於「憂鬱症及其他精神疾病」缺乏正確認知跟專業
2.青少年及家長對於「憂鬱症及其他精神疾病」嚴重缺乏知識與資訊管道
3.青少年精神科(兒童心智科)醫師的處理量能與能力不足
4.學校諮商輔導體系的封閉與自行其是
教育體系對於「憂鬱症及其他精神疾病」缺乏正確認知跟專業
其實所謂的認知或專業都很抽象,但是看看教育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裡面精神疾病相關的介紹幾乎沒有,絕大部分都是在講「身心健康」跟「心理健康」。F大項講「身心健康與疾病預防」,包括健康心理的創傷後壓力症侯群,身心失調的預防與處理方法,跟全人健康的身心探索與整合技巧。 舉其中的一個版本「從心開始」開始,第一章是「與壓力做朋友」,第二章「遠離情緒困擾」,第三章「快樂進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