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要救嗎?救得活嗎?」14年前插在病人胸口的「那把刀」...給外傷急症外科醫師傅志遠的一堂震撼課
傅志遠是林口長庚外傷急症外科的主治醫師,也是出過四本書的知名作家。他將急診直面生死的點滴化為故事,常被讀者稱為「會開刀的作家」。(圖/葉大衛攝)
對許多醫師來說,行醫救人是工作。但有一位外傷急症外科醫師,每一次在生死邊緣搶救患者時,在乎的不但是生命,更堅持自己對患者的責任感:「有沒有盡最大的努力?有沒有為病人拚到最後一秒?」他還會心心念念每一個病人的人生:「如果我能把他救回來,一定還會有很多精彩的未來等著他…」
他是林口長庚醫院外傷急症外科主治醫師傅志遠,也是出版過4本書的人氣作家。他經營「急症外傷外科的大小事」部落格10多年,以執手術刀的手寫作,在憑藉理性問診之際,也用感性的心觀察診間人生,寫下醫者與病人的喜樂悲嗔,同時反思醫病關係中的困難與脆弱,而在每一次的凝望之餘,更不忘檢視自己行醫的初心。
走進急重症外傷中心挑戰與死神拔河
44歲的傅志遠從小在彰化長大,和台灣多數的5、6年級生一樣,少年時代有著再平凡不過的聯考人生,高中就讀台中一中,成績不錯的他順著世俗的眼光,大學考進台北醫學院(台北醫學大學前身),醫學院最後1年,他在長庚醫院實習,長庚精湛的外科醫療專業讓他敬仰且嚮往,「尤其很多資深醫師的技術很厲害,我很想跟他們學習,以後像他們一樣。」
他因此走進外科,在林口長庚任職5年,從實習到住院醫師再到總醫師,經歷外科各部門紮實的訓練,29歲即升任主治醫師。當時,位在台中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正好新設急重症外傷中心,傅志遠決定走進這個挑戰性極高的新單位,試一試和死神交手,搶救急重症病人。
顧名思義,急重症外傷中心不同於一般科別,病患往往來得又急又快,嚴重的外傷患者更是家常便飯,那時傅志遠還是個有點「菜」的主治醫師,要在最短的時間內下最正確的判斷、用最快的速度決定治療計畫,常讓他緊張,甚至還會在非常嚴重的病人面前天人交戰:「這要救嗎?救得活嗎?」
急診室的震撼 插在病人胸口的那把刀
一個輪他值班的清早,救護車送來一位重傷病人,西瓜刀筆直插在心口正中央,到急診時已經沒有心跳與血壓。傅志遠身為急症外科主治醫師,第一個直覺是「刀子插成這樣,救不回來了吧…」
他原本只想依法定醫療程序─CPR 30分鐘無效,宣告死亡,「就這樣沒問題吧?」
沒想到此時,外傷中心副院長正好帶著幾個實習學生到急診室,他看了病人的狀況後,隨即在急診室立刻開胸。傅志遠瞪大雙眼不敢相信,但主任很冷靜地告訴他:「穿刺傷死亡率雖然高,但卻要非常積極搶救!只要把刀拔出來,把心臟縫好,或許有機會創造奇蹟!」
傅志遠這才恍然大悟,不同於其他車禍或撞擊造成體內各個臟器受傷大出血,這個病人的穿刺傷雖然致命,但也只有一處傷口,相較之下很單純,而非表相看到的那麼驚人和「回天乏術」。
「你如果連這種病人都不救,就別當外傷急症醫師了。」副院長更嚴肅地告訴才當上主治醫師2個月的傅志遠:「你如果現在就放棄,以後永遠不會有救活的病人。」
他們師徒兩人就在急診室簡陋的環境裡開胸、拔刀、縫合,短短1個多小時,擔任助手的傅志遠親眼看著儀器上的病人血壓上升了、心跳恢復了,隔著手套,他強烈感受到病人的心臟開始奮力跳動,彷彿在吶喊「不要放棄我」。
「那一剎那,我非常非常感動,原來外傷急症外科可以拚到這種地步!」
「原來只要醫師不放棄,生命就一定有希望、有機會。」那一個急診室的清晨,距今已整整14年,但傅志遠從不曾忘記那一幕,那一堂課教會他─永不放棄!
永不放棄的功課 來自責任感
放棄,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永不放棄,卻是人生最難的功課,而所有的不放棄,第一步,來自責任感的建立。
傅志遠說,從當上主治醫師的那一起,他隨時謹記:「我對病人有著完全的責任,只要我是他的主治醫師,每一分每一秒,我就是有責任。」他也常告訴年輕的實習和住院醫師,面對任何一個曾由他主治開刀的病人:
「外科醫師與病患之間,彷彿有一條剪不斷的線,直到他痊癒出院,或者死亡」。那條線雖然看不見,卻極其強韌,它的名字是─責任。身為醫師,他的信念很清楚,對病人的責任永遠在第一位,雷打不動,即使今天不是他值班,即使今天他在外地、在度假、在開會、在吃飯…「病人的病情,不會因為我下班就不發生變化,他只要有變化,就是我最重要的事。」
傅志遠也坦言,10多年來他常常會緊繃著,最怕非值班時接到醫院的電話,尤其半夜的電話鈴響,總讓他非常緊張,「如果電話沒接到,我會發瘋的一直打回去問,到底什麼事?」
半夜飆上高速公路,為病人拚到最後一刻
擔任主治醫師10餘年來,除非出國,傅志遠每天一定會去查房看過病人才放心,這是他當總醫師時就已養成的習慣。即便休假日有家庭活動,他也會一早先去醫院查房,確定一切都照著治療計畫進度之後,再回家陪伴家人出門。
「沒有人規定我要這樣,但做了,才安心。」傅志遠說,長期處於「待機」狀態,是外科的宿命,雖然壓力很大,但他相信絕大多數醫師都一樣,這是一種大家都有的態度。
他推推眼鏡,不經意地又補充一句:「這也是我自己的選擇,我真心喜歡這個工作…。」堅定的眼神裡燃著灼熱的光,微笑的嘴角更有著一派捨我其誰的自豪。
也曾有好幾次,他帶著家人回南部老家,卻臨時接到醫院電話,病人發生非預期的變化。傅志遠說,他其實也可以交給資深的總醫師處理,但心裡就是會有個聲音隱隱地讓他不安:「那是我的病人,他有狀況,就是我的責任啊!」
最難忘一次回彰化老家,深夜一點,接到醫院電話說病人突然有緊急狀況,傅志遠10分鐘之內立刻上了高速公路往林口一路飆車,心裡七上八下,一遍遍回想前一天在病房看到的病人狀況,但車才過豐原,醫院又打來電話:「病人過世了,醫師您不必回來了…」
那一剎那,「呯」的一聲,傅志遠彷彿聽見,那根他和病人之間的線──斷了!
「好吧,那我掉頭回彰化…」他掛了手機,絲毫不因可以重新回家睡覺而慶幸,相反地,他的心彷彿跌進闇黑的大洞,不斷沈落…
許多被緊急傳呼的夜晚,傅志遠都會不顧一切地趕回病人身邊,也因此收過不少超速罰單。(圖/傅志遠提供)
雖說生命原就無常,但這一切來得太匆促,甚至荒謬。深夜的高速公路上,星光很亮,傅志遠心頭卻重重迷霧,他無奈、不解,更有一種難以言說的悵然,他想不通很多很多事,為什麼病人會走? 為什麼偏偏是今夜?為什麼他趕不上…但最後他給自己一個結論,不論結局如何,「至少我努力了,問心無愧」。
「堅持到最後一刻,是醫者對生命的最大敬意」
這也是他在部落格寫下的文字,是對自己的承諾。
本文獲「醫學有故事」授權轉載,看更多詳見原文:拚到最後一刻,是對生命的最大敬意
傅志遠,刀尖與筆尖之間
責任編輯:陳宛欣
核稿編輯:呂宇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