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洋洋、食欲差 夏天要如何排濕氣?早上含薑片、拍打手臂,中醫師教你排身體濕氣

台灣中醫內科醫學會理事長、義大醫院中醫部部長蔡金川表示,除了就醫外,可透過飲食、運動、環境的調整,讓身體主、被動排濕,安度炎熱夏季。

良醫問診良醫問診 撰文者: 李宜芸2022-09-08

今年夏天來得晚卻又兇猛,餐後習慣來杯冰手搖,下班則一定要來杯冰啤酒一解身體之渴嗎?台灣夏季均溫高、濕氣重,加上人們頻繁進出冷氣房,大口吃冰、喝冷飲雖然暢快,卻可能讓身體濕氣重,出現頭昏、身重、腹瀉、食欲差、長濕疹等不適。

位處亞熱帶的台灣,夏天特別長,因此這時期最常見濕邪。台灣中醫內科醫學會理事長、義大醫院中醫部部長蔡金川表示,除了就醫外,可透過飲食、運動、環境的調整,讓身體主、被動排濕,安度炎熱夏季。以下為口述紀要:

傳統醫學很強調自然運行對身體的影響,例如春夏秋冬季節轉變,地理位置如亞熱帶、溫帶區域或者地區的天氣變化,這些周圍環境的元素,中醫歸納為六氣—風寒暑濕燥火,是供養身體生長發育的必要元素,但任一元素太強、太弱,中醫稱作邪氣,都會讓身體調節失常,甚至造成疾病。

生冷瓜果不忌、環境潮濕
導致身體濕氣重

濕與水很有關係,以五行來看,土剋水,土在中醫就是脾臟、消化系統,脾最主要的功用是運化水濕、五榖精微。五穀經過消化後,身體吸收精髓,分布至四肢,藉此也能運化水濕;除此之外,腎主水,也是另一個濕的源頭。

中醫將濕分成內濕與外濕。脾氣不足則會導致內濕,短時間內吃進大量的冰冷水、蔬果,尤其夏天忍不住喝冰啤酒,一次喝了半打,就容易導致陽氣與脾臟運化不足,超過身體能代謝的量,囤積體內變成濕。更白話來說明,大量冰水會稀釋胃液,酸度不夠,消毒防疫能力就差,加上夏日食物易腐敗,吃到不潔的餐點,就易出現腹瀉的情況。其他身體的不適包括:腹脹、食欲差,更嚴重可能出現水腫。

外濕則與環境因素很有關係,例如久居潮濕陰冷的環境、習慣睡地板,就可能導致外濕,身體則感覺沉重、頭很昏沉,像是穿上沒曬乾的衣服,感到悶悶不舒服。反過來,若是體質本身脾氣較弱,也更易被濕邪侵犯。

從西醫角度來看,雖沒有直接對應的概念,但客觀上,外在環境如大氣環境中的濕氣、體內與水相關循環的障礙包括:水腫、腹瀉、組織液滲出、白帶等,也都屬中醫濕氣的範疇。中醫所謂的濕,在身體上會出現發汗不好、小便不順暢等症狀,濕濁存積在身體中,產生「邪水」,水的特性是向下流,因此易侵犯腰部以下的部位,女性分泌物也會較多,而腹瀉也是一種濕水。因陽氣被抑遏,也容易出現手腳冰冷、怕冷、水腫的情形,若是寒濕,女生分泌物會呈現水水的狀態,味道不重略帶腥味。

濕邪如果沒有適當排除,也可能與其他六邪交結致病。若飲食習慣高脂厚味,愛吃油炸物、胡椒鹽等,就容易化熱,造成肺熱、濕熱的情形,可能出現便秘,大便呈現濕濕黏黏;女生分泌物也會較為黏稠或味道重;早上起床眼屎黏稠,眼睛打不開等化熱的徵狀。中醫以「望聞問切」協助判斷病況,濕邪侵犯的病人,在脈象上,濕濁脈象滑;濕熱脈象較快速,寒濕則脈象滑且緊。

飲食、運動、環境
三管齊下,主、被動祛濕

用藥上,會使用些清暑、清淡、益氣的方劑,如清暑益氣湯、三仁湯。不過飲食還是最重要的,夏天可常吃綠豆、紅豆(赤小豆)、薏仁;蘆筍、芹菜、苦瓜,冬瓜(帶皮)等。夏天民眾時常來碗仙草、仙草凍,則可清熱利濕。

另外,民間的四神湯也是消暑的好配方。一般民眾常見店家販售的四神湯,多與豬腸、豬肚等一同燉煮,反倒過於油膩易化熱,平時可至中藥房取得四神湯藥材燉煮後,加些冰糖後飲用,或放置冰箱冷藏。雖然中醫不強調吃冰冷,但天氣熱,喝個一、兩碗可以消暑、利水。

除了用藥與食療外,也可透過運動適度流汗來主動排濕,不過切記,沒有運動習慣的民眾,突然大汗淋漓未必好,反而讓氣流失,可以先從太極拳、八段錦等較緩和的運動開始,流了汗就要擦乾,千萬不要吹到風。在環境上,盡量不要曝曬在太陽下,屋中可開空調與除濕機,維持二十五度至二十八度左右,讓環境舒適。平時也可以按按穴道保養,我們可針對脾經與太陽膀胱經著手,例如三陰交、陰陵泉、足三里,每個位置按三至五秒,每次持續三至五分鐘,早晚各按兩次。

值班醫師 蔡金川
學歷: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學研究所博士
經歷:高雄市中醫師公會副理事長、台北市中醫師公會顧問、中華民國中西整合醫學會常務理事
現職:台灣中醫內科醫學會理事長、義大大昌醫院中醫科部長級主治醫師、義守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教授

蔡金川的2大除濕Tips
1.民間俗諺「上床蘿蔔下床吃薑」,甚至也有「晨吃三片薑,賽過人參湯」的說法。早上起床後,可以多吃薑,如早餐吃稀粥時,醬菜可配點嫩薑絲,可鼓舞陽氣、利尿除濕。我個人習慣早上起來含片帶皮的老薑,幫助身體發動。
2.濕也會損失肺氣,可以用手輕拍肺部,並沿著胸臂、手臂內側上緣拍到拇指,再換對側,每天10分鐘,早晚各拍2次,可以助肺氣、除濕。
良醫問診

良醫問診

查看全部

良醫編輯部

由良醫編輯群採訪各科別權威醫師,透過專訪為民眾解答常見的疾病問題,解析最新醫療趨勢。本專欄為隔週一期,並同步刊登於《商業周刊》。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