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另一半、找不到生活重心?當你有一天從照顧者變成被照顧者,諮商心理師給你的3點建議

電影「親愛的母親」(圖片來源 MyVideo)

受希望行銷的邀請參加了「親愛的母親」這部電影的特映會。已經很久沒有一部電影讓我看完之後有那麼深的共鳴。它讓我想起米蘭・昆德拉﹝Milos Kundera﹞的話:「死亡最可怕的不是失去未來,而是失去過去。事實上,遺忘本身便是一種不斷在生命中上演的死亡形式。」

電影的拍攝手法十分的細膩,很深刻的描述了電影中的母親,在失去摯愛之後重新尋找自己的英雄之旅。

這些舊東西都是回憶

電影以不斷的以一種回到過去的鏡頭訴說著高齡者會有的懷舊感。所謂的懷舊感係指個體面對老年期的種種情況,尤其是喪偶後而產生對年輕時代或故人、故物懷念留戀的一種情緒。

電影中那些女兒眼中看來無用的舊廚具,櫥櫃中過時的裝飾品,每一樣都深刻的刻上與丈夫共渡的每分每秒。而這些是丈夫離開後,能證明他們一起生活的僅存回憶。

我還想要照顧你

電影中母親煮了女兒小時候愛吃的高麗菜燉肉,卻得到女兒的批評及拒絶。

失去了父親之後,女兒扛起了照顧母親的責任與義務。她希望媽媽可以在他的照顧下安養天年。女兒不希望母親再繼續的操勞家務,希望她可以做她想做的,重新找到生活的重心。

然而對母親而言,從照顧者成了完完全全的被照顧者。母親不僅失去了照顧他人的成就感,也失去了控制感。住進女兒的公寓後,母親需要適應新的環境,新的城市以及新的人際關係。電影細膩的刻劃著母親因生活中總總的改變而產生的失落感、孤寂感以及空虛感。而這也都是高齡者經常有的一些共同心理現象。在失去了一切之後重新的認識自己,瞭解自己找尋自己的定位。就像在公園裡管家問媽媽:你有想要做些什麼嗎?媽媽回答:我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拋下60、70年對自己的認識與認同,在陌生的環境裡,獨自一人的重新探尋,是何等的困難與不易。

影片的最後,母親回到了老房子,發現一切已經人事以非。於是她做了她想要的選擇。

給陪伴家中長輩的你

當家中長輩面臨退休、喪偶及老化所帶來的失落、孤寂落寞時,你可以試著這樣做:

1. 表達對他們的在乎

長輩們要的在乎並不是物質和生活上的無虞,給予彼此適當的空間和尊重。瞭解他們的興趣,給予肯定和鼓勵。也許沒有辦法時時的陪伴和照應,但不妨把愛說出口,又或者身體力行的擁抱。

2. 提升長輩生活中的意義

許多高齡的長者因為身體的退化,生活重心的喪失而失去了生命的意義。協助他們重新找到自己的價值,同理他們在面對各種分離及不斷失去控制的失落感與空虛感。鼓勵並陪伴他們參與社會活動,結交新的朋友以及從事有意義的志工活動。

給尋找自己的樂齡長輩

1. 建立正確的退休觀念

當失去了一直以來的生活重心,重新的面對及規劃未來的生涯規劃,可以協助減少嚴重的失落感、無價值感、空虛感及無用感。辛苦了大半輩子後,你可以隨心所意的規劃未來的生活。

2. 保持適當的界線,建立健康的距離

高齡者希望得到兒孫的尊重和照顧。但過度對子女親屬的依賴及干涉,過多的要求會造成期望越高,失望越大。與子女親屬建立適當的界線,避免過度緊密的關係造成了彼此的壓力。但界線並不是情緒切割、冷漠無情,而是維持良好的連結,對生活中的一些不合理的事情不妨採取大事清醒,小事糊塗的態度。

3. 學會幽默

幽默感是一種樂觀的、詼諧的情緒,可以解除沉悶、排解困難、創造愉快的氣氛。幽默是高齡者智慧的表現,可以在受到挫折或不順心時來自我安慰、保持心理的平靜。也可以巧妙地化解人際關係裡的衝突。

最後再一次誠摯的邀請你/妳不妨走入戲院欣賞這部親愛的母親。相信透過演員們精湛的演出,導演、編劇們巧妙的手法及劇情的安排,你/妳會有更多對於失去摯愛後,追尋自己的感受。

本文由《看見心理 x 陳惠婷 Ann 諮商心理師》授權,原文《失去你之後,我在那?》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

責任編輯:林勻熙
核稿編輯:陳宛欣

線上療心室

線上療心室

查看全部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