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安寧之父的一堂「告別課」:殯儀館員工的「一句話」,才讓他理解什麼是「椎心之痛」

女子學女子學 撰文者: Flora Lin/女子學2023-04-21

如果,今天是人生的最後一天,你會怎麼過?如果,突然被宣告不久於人世,你會怎麼做?生死課題其實一直存在於生活中,但或許是大家害怕面對,也可能是成長環境、民情文化影響,若非必要,沒有人會直接談論相關議題。

然而,你我終有一日會告別所愛,告別世界。

從字面上看「告別」,所涵蓋的面向之深,配合本月同名專題,我們選擇由那塊最貼近、大家最不敢說出口的「死亡」談起,並邀請馬偕醫院安寧療護教育示範中心教授,同時也有「台灣安寧之父」之稱的賴允亮醫師,為我們解析他眼中的生死與告別。

「親人到這裡就好!」永別,是時時刻刻的烙印和感受

保守的思想下,死亡一直是我們不肯觸碰的話題。但賴允亮認為,告別與死亡都是重要的生命教育。

「你們談的主題是『告別』,這個題目很好,我願意以一個故事當作起頭。」編輯們坐妥後,賴允亮平靜地說。身為台灣安寧緩和醫療的專業醫師,又是馬偕醫院腫瘤科教授,對於生離死別等感觸經歷,自然比一般人多,然而,當告別的對象是摯愛或至親時,情感交織下依舊無法泰然。

從至親被診斷出癌症,到腫瘤擴散至脊椎,歷經各項醫療決策及處置,賴允亮始終以「高度專業」的角度自居,意氣風發、自我期許成功抗癌而無憾。這份心情持續她出殯那日,當準備進爐火化時,殯儀館工作人員舉起戴著白手套的手,對著他說:「親人到這裡就好了。」那瞬間,賴允亮才知道了親人永隔的「椎心之痛」,媽媽回不來了!

妻子永遠是賴允亮的心靈支柱,陪伴他度過每個階段轉折與人生考驗。

「工作人員伸手阻擋的這一幕,在我腦海裡徘迴無數回。」賴允亮說。生死告別是一段漫長的旅程,悲傷看不到、摸不著,卻時時透過生活、情境、感受,提醒我們所愛之人已不在的事實。

不要站在我的墳前哭泣,我不在那裡,我只是睡著了

往後,每年 5 月對賴允亮而言,都是非常五味雜陳的,加上本身為虔誠基督徒,配合教會活動別上康乃馨胸花(母親在世為紅色,離世為白色),無形中讓母親節多了股惆悵意味。

充滿靈性的老鷹,是賴允亮最喜歡的動物,因為牠代表著自由翱翔的勇氣。

某一年,賴允亮前往美國佛羅里達州參加醫學會的年會,途中經過一處販售紀念品的地攤,吸引他目光的,是一行烙印在皮革上的文字 “Do not stand at my grave and weep”(不要站在我的墳前哭泣),這是美國詩人瑪麗・伊莉莎白・弗萊的作品。霎時間,混沌解開了:母親沒有離開,她只是化為飄雪、落雨、夜晚星辰,並不在墳裡……字字句句讓他對死亡有了不一樣的見解,人們都以為告別是再也不見,但其實「死亡並非結束,而是開始」,如同我們就學階段、身分轉換一樣,只是到了另一個情境裡,不是真正消失。

死亡不是終點:那些發生在安寧病房裡的點點滴滴

馬偕安寧病房寬敞舒適的大廳,提供給患者與家屬一個可以放鬆交談的空間。

當然,告別是雙向的,前面說的是對再也無法相見的人告別,這裡要說的,則是賴允亮努力耕耘、日復一日披著醫師袍、掛著聽診器,走上千百回的地方。位於淡水馬偕醫院的安寧療護教育示範中心,為全台第一所安寧病房,1990 年他親身領軍、埋頭耕耘,30 幾年來致力教育大眾對安寧療護的正確觀念、致力推廣,傾聽所有患者與家屬的聲音,陪伴人們在最後一哩路,是泰然無懼有尊嚴的,是正面有方向的。

對於安寧推廣,賴允亮形容自己是種樹的人,雖然辛苦,卻是最快樂的那一個。

假設即將與世界道別,你會怎麼做呢?賴允亮認為「人終究要有意義與目標。」無論是不久於人世,把畢生存款全數捐贈給偏鄉學校,兩天後逝世的博士生;還是癌症末期的母親,在醫院見證女兒的婚禮;又或者是抽完人生最後一支菸,當晚便安詳離世的老先生……在此處發生的種種故事,皆是一段段動人的篇章,結束這一生,說再見後繼續往下一生前進。

如果明天就是下一生,你將如何度過今天?

生命之所以寶貴,正是因為是有限的,將每一天都當作最後一天在過,是賴允亮對人生的責任。

「歲月在你我呼吸間流浪,當終點抵達,那些想望,休息了嗎?」專訪的尾聲,賴允亮特別以這首《如果,明天就是下一生》藉以比喻,我們恐懼死亡、害怕離別,是因未曾經歷過所產生的惶恐,而歌詞中提及到「休息了嗎?」,雖道盡了生命無常、世事難料,卻也在無形中給了我們某種頓悟。

休息,可比擬為為子女奮鬥一生的父母,累了,覺得要休息、好好地睡一覺;休息,也可比喻為人生在世的勞碌愁煩到此為止,渴望帶不走、留不下,是該瀟灑放手了,賴允亮語重心長地給予「休息」不同的詮釋,不管定義如何,走完生命旅途後,任誰都是得回家的。

或許正值冬季,又或者是天空的陰鬱、草木的凋零、冷冽的空氣,在歲末年終的現在,討論「告別」,似乎更令人椎心與唏噓。望著賴允亮柔和的面容、聽著他不疾不徐的語調,我們彷彿上了一堂名為生命的課,踏出這裡後,再欣然迎接新的開始。

延伸閱讀
【告別】「與其看她那麼地痛,那不如讓她走!」有一種告別是身為父母不捨孩子的放手
【New Plan】「乘風破浪而來」的啟示:愛康執行長何雪帆轉念看待小生命短暫來過的使命

本文由《女子學》授權,原文《【告別】專訪台灣安寧之父賴允亮:死亡不是終點而是傳承,用生命孕育生命、教導生命》,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內文圖片來源:賴允亮

責任編輯:林勻熙
核稿編輯:陳宛欣

女子學

女子學

查看全部

女子學

人生是一趟自我認識的旅程。
我們從原生家庭,到求學階段,再到與另一半相遇,自組新家庭,一次次地學習、成長。
藉由《女子學》溫柔的筆觸,輕明透亮的內容共鳴,陪伴妳在繁忙的日常裡,獲取一些輕亮溫柔的撫慰。

女子學官網 https://share99.com/
女子學臉書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99com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