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肥胖王國!成人每兩人有一人肥胖 代謝症候群恐致中風、心肌梗塞

減重、肥胖治療、BMI

世界衛生組織定義,亞太地區BMI二十五kg/m2以上為肥胖,我國國民健康署的定義為BMI二十七kg/m2以上為肥胖。

良醫問診良醫問診 撰文者: 謝懿安2023-07-06

在台灣,每兩位成人就有一位BMI超標,不僅影響心情、外觀,更與許多疾病息息相關。台灣代謝及減重外科醫學會理事長、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王偉指出,近年來與肥胖相關的代謝症候群受到重視,被發現會提高中風、心肌梗塞發生率,及早管理體重是遠離疾病風險的重要關鍵。

減重在台灣已成為全民運動,減肥風潮一波接一波,但缺乏持續力、方式錯誤,卻也可能越減越傷身。如何減重不復胖?哪些迷思要注意?以下為專訪口述紀要:

肥胖是許多疾病的根源

肥胖是全世界的健康問題,研究證實,肥胖與許多疾病相關,甚至會增加死亡風險。世界衛生組織定義,亞太地區BMI二十五kg/m2以上為肥胖,我國國民健康署的定義為BMI二十七kg/m2以上為肥胖。用嚴格的標準換算下來,台灣成人每兩人就有一人肥胖,盛行率排名世界前段。

其中,與肥胖密切相關的代謝症候群,是現今發現提高中風、心肌梗塞的重要危險因子。代謝症候群包含五項指標,分別是:腹部肥胖、空腹三酸甘油酯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空腹血糖偏高及血壓偏高。

只要五項中符合三項,就可判定為代謝症候群,而其中的前三項又與肥胖直接相關。大型臨床研究發現,有代謝症候群的人,罹患心肌梗塞的風險是正常人的六倍。透過定期健康檢查,便可知道上述數值是否有超標。此外,最簡單的自我檢測方式就是量腰圍,男性腰圍大於等於九十公分,而女性腰圍大於等於八十公分,即屬於中央型肥胖,要特別留意。

中央型肥胖也就是俗稱的啤酒肚,是體內脂肪過高,堆積在小腸、肝臟等內臟器官,過多的脂肪會分泌破壞血管的發炎因子,導致血管壁遭破壞,形成斑塊並造成血管狹窄,發生在心臟冠狀動脈便可能引起心肌梗塞。

飲食文化導致肥胖盛行

台灣是美食王國,卻也是亞洲最肥胖的國家之一,這與我國飲食文化有密切關係。各式在地小吃、異國餐廳琳瑯滿目,二十四小時都能輕易買到食物;打開電視、影視平台,媒體過度渲染吃東西帶來的享受與快樂,各種美食、做菜節目當道;加上商業競爭,鼓勵吃到飽文化、講求高CP值,追求小確幸的同時也讓現代人吃下過多負擔。

除了飲食文化外,運動意識薄弱也是挑戰。在升學主義下,許多學校體育課都拿來考試,出社會後長時間坐辦公室等工作形態,也讓台灣人很少把運動融入生活中。從生理上來看,肥胖也跟基因有關,若是有肥胖體質,飲食習慣與生活形態就要更注意。

減重不復胖的關鍵

那該如何瘦下來?黃金原則無他,就是「少吃多動」。在診間,我都告訴病人,沒有不能吃的食物,只要份量減半就可以。

我認為減重要不復胖,有兩大關鍵:第一,心態甘願。如果不甘願,瘦下來只會再胖回去。兩天捕魚,三天曬網,在胖瘦之間來回,體內平衡不斷被破壞,對身體並不是好事。有研究發現,反覆減重又復胖,長期下來體重、體脂率都會上升,肌肉也容易流失。

第二,方法正確且能持久。減重方法五花八門,該怎麼選?可以用「能否終身執行」來評估。舉例來說,生酮飲食對於短期瘦身確實有效,但長期對心血管的破壞性高,且一般人難以一輩子持續。我們一直推廣加拿大營養界的健康圓盤,每餐要包含二分之一的蔬菜、四分之一的優質蛋白質、四分之一的澱粉,依據個人狀況等比例減少,就能吃到必需的營養素,也是身體可以接受的飲食方式。

第三,搭配運動。只靠運動不會瘦,但調整飲食並且搭配運動,能增加肌肉量、促進脂肪燃燒,減重效果更能維持,也才是健康持久的瘦身。

最後要提醒,若已經屬於病態性肥胖(編按:BMI大於三十五),一定要及早就醫進行手術治療。病態性肥胖的人,無論是高血壓、糖尿病,甚至心血管疾病風險都大幅增加,相關死亡率也更高。若符合上述條件,健保有給付手術費用,無論年紀應盡快治療。

想減重越年輕開始越好。年輕時身體代謝能力好,飲食習慣也較易調整,及早走到正向的生活形態,就不會因肥胖而延伸出各種疾病,要在瓶瓶罐罐的藥物治療度過生活。

值班醫師 王偉
學歷: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國立台灣大學EMBA
經歷: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主任暨體重管理中心主任
現職:台灣代謝及減重外科醫學會理事長、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北醫醫學系外科學科副教授

瘦瘦筆有用嗎?
減肥筆主要成分為腸泌素,可抑制大腦食欲中樞神經,產生飽足感,讓人食量自然減少。減肥筆有助於瘦身,但並非神藥,仍要搭配「少吃多動」基礎,否則一旦停藥就會立刻復胖。使用上,也要經過醫師評估是否適合用藥。
良醫問診

良醫問診

查看全部

良醫編輯部

由良醫編輯群採訪各科別權威醫師,透過專訪為民眾解答常見的疾病問題,解析最新醫療趨勢。本專欄為隔週一期,並同步刊登於《商業周刊》。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