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受贈者迎接第二次人生,黃瀞怡(小薰)眼裡的《額外旅程》

小薰拍戲中常想到自己母親生病時的記憶,不斷喚起作為長期照護者角色,那些內心說不出的情緒與感受。

植愛植愛 撰文者: 植愛2023-11-03
在面對生死關頭,你的選擇是什麼?由東森電視製作的《額外旅程》迷你影集,改編自《失去心跳的勇氣》原作黃健予的生命故事,以「器官捐贈」為題材,從受贈者及受贈者家屬的視角,帶觀眾看見每個生命中所面對的窘境與難題。

《額外旅程》從一家之主黃瑞杰(莊凱勛飾)生病開始,談病人擁有第二次人生後的心路過程,但更多的是闡述「家屬」的角色,不論是捐贈者家屬、抑或是受贈者家屬作為長期照護者角色,那些內心說不出的情緒與感受。

黃瀞怡(小薰)在劇中飾演謝寶芳(黃瑞傑的妻子)深刻地描繪出作為家屬的焦慮與感受,讓觀影者留下深刻印象,原作黃健予也曾對小薰說:「我看到你的演出,才恍然發現原來在我生病時,家人的感受是如此焦慮。」小薰認為,戲劇讓每個人都能站在第三人的角度,看待原本平常我們沒有注意到的細節,藉由戲劇帶入讓人有不同的啟發和看見,「當健予哥告訴我,因為這部戲讓他意識到,他需要修復與妻子間的一些情感時,我覺得滿開心的。」

在生與死之間,那些困難與重量

《額外旅程》是小薰獲得金鐘獎之後的第一部戲劇,她說:「接到這部戲當下的第一個念頭是:我想演!」除了沒有演過器官捐贈類型的戲劇,是一大挑戰以外,戲劇中細緻地描繪照護者角色,往往是許多人看不見的。

談及如何與戲劇中的角色產生共鳴?曾經也是作為照護者的小薰坦言,在演出過程中,不斷地被喚起自己母親生病時的記憶。「其實就是將當時在工作中,知道媽媽生病的那個狀態再度喚醒;而當你一旦將那些記憶喚醒時,內心其實是非常痛的事。在拍這齣戲的狀況,真的就與媽媽生病時的情況,有那麼一點相似。」

「導演沒有一次想放過我,哪怕只是謝寶芳去買菜,在回家的路上接起電話時,那種緊繃的情緒,一次次地迫使我要回到照顧媽媽的時候。」小薰說到,這一幕的景象讓她連結到,當時的自己很怕臨時接到爸爸打來的電話,深怕每一通電話都會是自己最不想聽到的事情;接起電話前,都要再三地告訴自己必須要冷靜,彷若一顆心懸在半空,擔心與不安溢於言表。 小薰雖然平靜地述說那些記憶裡的痛,但她將這些都化成戲劇中觸動人心的張力。

而整部戲裡,最令小薰感觸最多、最深刻的地方就是第一場戲,也是為整部戲劇拉開故事敘述重要的一幕。那是一場描述主角黃瑞杰與家人為了慶祝父親節一同在餐廳裡吃飯的快樂場景,一轉眼間,黃瑞杰突然昏倒坐上了救護車。「在救護車上、在醫院等待時的心境,難以用言語表達。你無法掌握家人是生?是死?唯一可以做的就只能等待。」小薰認為,在這種生死未明的情況,這對家屬來說是一種莫大的傷害、是無助感的無限延伸,也是讓她感受最深的地方。

小薰表示在生死未明的情況,對家屬來說是一種莫大的傷害、也是一種無助感的無限延伸。(東森電視提供)

照護者肩上的責任與重擔

當黃瑞杰成功換心、活了下來,擁有第二次人生機會,身為妻子、同時作為照護者的謝寶芳,更是迎接新挑戰。一開始,小薰原以為受贈者家屬的照護角色,就如同照顧一般病人一樣,定期回診檢查、按時吃藥等,「但我發現經歷過器官移植的病人,你必須要更小心、仔細地注意每個環節。光藥物就有50、60顆,1顆都不能出錯;又或是食物都要汆燙過,不能吃生食,深怕細菌感染等。」

受贈者獲得的不單只是生命的延續,乘載著捐贈者與其家屬的祝福與大愛;於此同時,更要面對預後的身體和心靈復健、與身體裡新夥伴的相處等,這些對受贈者不易,也對照護者更不易。「我原先想著,不是活過來就好了,後來才發現困難的其實是活下來之後的事情。」小薰說,除了病人自己需要接受與過去截然不同的生活以外,對於照護者來說更是身心俱疲。

對於照護者來說,有個支持系統是必要的,但有時卻是殘忍、自私的呈現。劇中謝寶芳在急診室外遇見,同為等心病人家屬淑珍(范瑞君飾)兩人互相替彼此打氣,成為彼此的支柱。然而,就在黃瑞杰成功等到換心時,謝寶芳在醫院高興地跟淑珍分享喜悅,而她也真心為謝寶芳一家人感到開心;但鏡頭一轉,當謝寶芳趕去病房後,淑珍卻仍在苦苦等待一次次的配對,因羨慕而出現的苦澀。

病人家屬在等待的無力,又是曾經一起打氣的對象,這過程也讓小薰有不少深刻的體悟,「我覺得,人在同一個等待的當下產生的共鳴是『都想要對方好』,可當真的出現只有一顆心臟可以換的時候,自私與良善之間的拉扯就會出現了。有時候當你已經過了那個最痛的時候,你會忘記當初那個傷痛是有多痛。」 就如同戲劇中謝寶芳和淑珍在餐廳中吃飯,謝寶芳一遍遍描述移植後的丈夫生活如何,在淑珍耳裡聽來是多麽炫耀的一件事,也一遍遍地刺痛對方的心。

劇中謝寶芳在急診室外遇見,同為等心病人家屬淑珍兩人互相替彼此打氣,成為彼此的支柱。(東森電視提供)

重新審視器官捐贈,讓愛更有意義

對於器官捐贈的議題,本身是護專畢業的小薰坦言,「未接觸這部戲劇之前,我是十分認同也很支持器官捐贈的人,只要身上的器官還可以使用,就可以捐出去。」在拍完《額外旅程》之後,對於器官捐贈有更多不同的想法與認識。

「拍完以後才知道,原來器官捐贈同意書中,載明各種不同器官捐贈同意的選項,並不是想像中的簡單了事,是需要仔細思考、討論過的。」小薰坦言,踩了一點煞車的關鍵是來自於家人、伴侶間的感受。「在談論器官捐贈這件事時,會需要跟家人有更清楚的討論,什麼要捐、什麼不捐?或是全部都可以,照顧家人們的感受。」小薰説到,因為當你離開時,要想著的是周圍還活著的人,讓活著的人能安生,不會因為器官捐贈的不捨而感到後悔,也能透過充分的討論,確實理解自己的想法和意願,是能讓器官捐贈的愛,不留任何遺憾。

小薰坦言,再拍完《額外的旅程》後,對於器捐確實讓她踩了一點煞車,重新深刻思考家人、伴侶間的感受、如何與他們溝通。

所以當身邊的人,如果面臨著是否簽下器官捐贈同意書時,小薰坦言「我會告訴他,讓他知道簽與不簽會面臨的是什麼,也會以拍戲經驗、自身經歷的狀況告訴他,但我不會幫他做任何決定。」因為當一個人還沒準備好、沒與家人溝通之前就簽署,這對於家屬來說都是一件很殘忍的事情。

學習,放手的愛

「我覺得整部戲給我的感受是『有一種愛,叫做放手』。」小薰說,謝寶芳從頭到尾其實不相信自己丈夫可以做得很好,她害怕每一件事情出了一點差錯,害怕藥沒有吃、出門危險等等,最終其實害怕丈夫再一次讓自己經歷那些過程,因為害怕所以緊緊抓著。但這樣的愛,讓謝寶芳、黃瑞杰都感到痛苦,「拍完整部戲,體會到了其實是:愛,就是讓他放手、讓自己放手,也學會放過自己。」

植愛

器官捐贈登錄中心

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登錄中心由行政院衛生福利部於2002年成立以來,長期致力於提升國人器官捐贈率,包括建置器官移植配對資料庫,推動在健保卡上加註個人器官捐贈意願,並結合器官勸募機構和第一線醫護人員的支持力量,透過關懷、刊物、活動等方式,更多元的加強器官捐贈勸募工作的深度及廣度。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