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化、蛻變、新生,等待風起為愛而生──臺大雲林分院器捐團隊蟄伏島嶼偏鄉

由器捐病主中心、院長馬惠明(右四)帶領的團隊,與雲科大副教授張岑瑤(右五)共同合作,一起於雲林推廣器官捐贈。

植愛植愛 撰文者: 植愛2023-11-03

死亡並不是真正的離開,遺忘才是!2023年3月1日,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器官捐贈大愛紀念專區」正式揭牌,紀念專區的誕生,不僅是對逝者的追憶與緬懷,更象徵著一種「醫者」對偏鄉醫療使命的承擔和對圓滿善終、傳承大愛的宣示與期盼。

站在都市看偏鄉,彷彿是一個台灣兩個世界,臺大醫院雲林分院的醫療團隊,在院長馬惠明的帶領之下,站在島嶼的邊緣,世界的中心,致力將雲林由醫療荒漠,轉變為綠洲,守護這座偏鄉慢城。

隨順因緣 等待,風起時

臺大雲林分院,從2004年完成首例器官捐贈後,2012年與臺中榮民總醫院簽訂為器官勸募合作醫院,由臺大雲林分院進行器官勸募,後續再轉介由臺中榮總負責器官分配和摘取手術。至今已共同協助18名病人成就大愛,包括:2017年至2019年的4位個案和2020年至2023年的14位器官暨組織捐贈。

為感念緬懷器捐者捨身成全的大愛,並提供器捐家屬一隅傾訴悼念的追思空間,臺大雲林分院,特別選擇斗六院區新/舊大樓熙來攘往的走廊過道,設立「器官捐贈大愛紀念專區」。在代表院方感謝及表彰對捐贈者致上永恆敬意的同時,也讓捐贈者的大愛精神,得以永續流傳,在產官學界及10位在地企業家捐款共襄盛舉的發心響應之下,期待能將器官捐贈的理念潛移默化於民眾心中,透過傳愛故事的分享,讓更多人在休憩駐足的同時,看見更多生命光輝釋放的慈悲喜捨。

馬惠明表示,臨床醫學上,有許多器官衰竭,亦或因為意外和緊急危難,而面臨醫療極限的病人,如果有機會能把有用的器官移植到另外一個軀體,這完成的不僅是生命的傳承,更是人間愛的傳承。在衛生福利部、器捐病主中心,及本院悉心戮力的宣導之下,臺大雲林分院,近三年共有163人完成器捐簽署,顯見雲林鄉親對「器官捐贈」的價值認同逐漸提升,其中過半數的捐贈者,都是在近三年圓滿心願。而器官捐贈移植就像一場又一場的馬拉松接力賽,必需串連各界想方設法突破重圍,跨科別、跨院區攜手跑完器官捐贈移植的馬拉松接力賽,方能延續器捐者的愛,點亮受贈者絕處逢生的契機。

器捐團隊在資源匱乏的醫療前線,懷抱熱血與使命,積極宣導器官捐贈,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近三年共有163人完成器捐簽署。

薪火相傳.天使在人間

回首從首都台北到臺大雲林分院服務,已邁向第八個年頭,馬惠明回想起這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惦念著器捐團隊以先鋒部隊之姿,在資源匱乏的醫療前線,愈挫愈勇,奮力圓滿病人人生的歷程,不禁有感而發:是器捐團隊的熱血和使命感,讓全院得以上下一心,完成許多不可能的任務。

然而,每一場馬拉松的起跑點,卻是無預警的,這也考驗著器捐團隊的信念與意志力,誠如2023年除夕夜,接獲的一名因意識不清,緊急送到院區治療的自發性顱內出血病人,就是一個考驗器捐小組危機處理能力的例子。除夕當天,當病人入院經院方評估病況不樂觀之後,經過主治醫師許皓淳、陳以幸與協調師劉幸儀詳盡說明後,且取得病人家屬的同意,立即啟動繁瑣的器官捐贈評估。由於器官捐贈相關部分檢查項目遇農曆春節期間無法執行,檢驗醫學部主任謝月貞獲知消息後,隨即協調休假中的醫檢師返院支援,2小時內完成檢驗報告發送。在動員了相關科部後,彼此團隊協力合作下,院方迅速完成器官組織捐贈評估,使病人得以轉至臺中榮總,並順利完成器官捐贈手術,該名病人捐贈了「心臟、肝臟、右腎、雙眼角膜及皮膚」,兩院攜手同心,成就病人及家屬的無私大愛,造福等待受贈的家庭。

院長馬惠明帶領醫院同仁上下一心,完成許多不可能的任務。

或許,我們深知要等到因緣俱足,從成功捐贈到移植成功有多麼不容易,因此所有器官捐贈團隊成員的信念就是「圓滿」和「關懷」,這般正向的意志,不僅影響院內其他照顧團隊,當知道有病人或家屬有意願捐贈器官時,便能主動積極聯繫,器捐小組接手後,在執行器官勸募之餘,更竭盡所能完成病人心願,時時照顧家屬感受,讓離別這件事,充滿祝福與溫暖,為家屬在病人身後,仍找到持續前行的生命意義。

蝴蝶翩飛,羽化新生的美善祝福

馬惠明進一步分享,站在醫療前線,我們看見了臨床現場的病人與家屬,在面對醫療極限與生命盡頭的艱困與煎熬,最終在器官捐贈的選項中下定決心,一個信念的萌生與轉變,讓生命得以塵埃落定,家屬找到信仰和安撫,從而回歸平靜,同時也傳遞給受盡身體病痛、焦心憂鬱的器官衰竭病人重生的希望。

臺大雲林分院,從2004年完成第一例器官捐贈後,近二十年的耕耘,讓器官捐贈的美善流轉,也在民風純樸的雲林萌芽茁壯,為感恩與懷念捐贈者大愛的精神,傳遞捐贈者與家屬的大愛情操,及引人瞻仰的生命故事,臺大雲林分院的器捐紀念專區也在眾人的殷切期盼之下誕生。

馬惠明表示,非常感謝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主任張岑瑤帶領的設計團隊,與在地企業家的支持,為雲林分院器官捐贈推動的新里程碑揭開序幕。器官捐贈大愛紀念區以著名的「紫斑蝶過境」為設計理念,每年長途遷徙的紫斑蝶會選擇在雲林休憩,等待風起再出發的季節來到,如同無私大愛的器官捐贈者,透過器官捐贈,讓生命得以延續、翩翩起舞。院方以「蝴蝶翩飛」的意象,讚頌捐贈者生命的羽化、蛻變、新生,院方也希望藉由設置紀念專區,感謝捐贈者家屬成就大愛,也鼓勵受贈者擁抱者加倍的愛,持續前行。

張岑瑤帶領設計團隊,利用半戶外空間的特性,應用鏡面折射引入光線,創造出一個流動的環場。

敬,出色的生命勇者

原來,生命是可以用來「奉獻」的!張岑瑤表示,在和臺大雲林分院合作設計「器官捐贈大愛紀念專區」之前,對於「器官捐贈」這個名詞,是相當陌生的,因緣巧合,在接下器捐紀念專區的設計案之後,張岑瑤帶領著研究生從國內外文獻與臨床案例分析著手,她一直思考著,如何打造出一處有溫度的人性空間?讓紀念專區在打動人心之餘,更具備靈性昇華的量能。中央山脈山稜基座以塊木為底,宣示著院方將器捐理念向下扎根的決心,為了形塑空間予人的正向感受,紀念園區圖騰以DNA螺旋昇騰的意象,象徵人類的DNA是「愛」,當棲息在DNA螺旋上的12隻蝴蝶隨著歲月流轉,悠然地翩翩飛舞,捐贈者的生命也將在命定的時刻蛻變重生。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設立器官捐贈大愛紀念專區,紀念園區圖騰以DNA螺旋昇騰的意象,象徵人類的DNA是「愛」。

此外,座落於斗六院區新/舊大樓過道半通透空間的器捐紀念專區,亦隱喻生命承先啟後的傳承與祝福,設計團隊善用半戶外空間的特性,應用鏡面折射引入光線,創造出一個流動的環場,並選用溫潤的木紋,拉近人與空間的距離感,地板以磨石子簡約呈現,代表著一種追憶摯愛落葉歸根的質樸與緬懷,當家屬在凝視摯愛親人、娓娓傾訴思念的同時,隱約內斂地展現出紀念空間的對話性,讓愛的回聲,不斷迴響。

回顧臺大雲林分院器捐紀念園區的整體規劃,設計團隊以「錯落的鏡面」、「木質」、「金屬」與「科技投影」活化再現流行時尚的心靈對話空間,院方也期待這般有感的介面設計,能以同理心讓「器官捐贈」的傳愛故事走入人心,讓民眾願意打開心房,試著了解、接受「器官捐贈」,進而因為萌生認同感,而願意身體力行思考「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是什麼?」從島嶼的邊緣到世界的中心,我們看見臺大醫院雲林分院的醫病桃花源理想願景,正走在一步步實現的道路上無限蔓延。

植愛

器官捐贈登錄中心

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登錄中心由行政院衛生福利部於2002年成立以來,長期致力於提升國人器官捐贈率,包括建置器官移植配對資料庫,推動在健保卡上加註個人器官捐贈意願,並結合器官勸募機構和第一線醫護人員的支持力量,透過關懷、刊物、活動等方式,更多元的加強器官捐贈勸募工作的深度及廣度。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