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讓爸媽幫自己教育小孩?先搞懂爺奶是老玩童型,還是智庫型?美國心理學家列5種祖父母角色分析,找到祖孫關係的平衡點

父母在與孫子互動的過程,也或許是一種親情補償。藉著與孫子相處療癒過去來不及給的愛。

撰文者: 王竹語2023-11-24

1. 找樂子型祖父母:
2. 智庫型祖父母:
3. 代理父母型祖父母:
4. 正規型祖父母:
5. 疏遠型祖父母:

{DS}

成為祖父母的喜悅,往往不下於當年成為父母的喜悅,甚至超過許多。他們透過孫子的出生,重溫過去剛身為父母的歡樂,但有些父母因為自己的爸媽實在太寵小孩,導致教養上的落差,反而不太樂意祖父母與孫子相處?其實比起一昧禁止,不妨先觀察自己父母屬於哪一類的祖父母,有助於找到祖孫關係的平衡點喔。

人的一生會經歷不同的角色轉換,邁入年長到了退休之際,除了金錢健康無虞外,最開心的莫過於角色升級!從父母成為祖父母,讓人可以用時間與經驗累積成的愛與家人保持良好互動。

成語「含飴弄孫」短短四字,就道出了多數長輩對老後生活的期待——「有孫子、有家人間的溫暖互動」彼此關心的親人聚在一起,即便是吵架,那都是令人羨慕的幸福。

特別是成為祖父母的喜悅,往往不下於當年成為父母的喜悅,甚至超過許多。他們透過孫子的出生,重溫過去剛身為父母的歡樂:哄小孩、講故事、陪他們玩,享受更多家庭互動。而且,少了自己當父母時,家庭事業兩頭忙的疲累,更能全心全意付出所有,享受最簡單的親情滋養。

也難怪不少父母笑說:「小時候被爸媽打得很慘,現在回頭看他們疼孫子的模樣,還真是吃醋。」有些父母更因為自己的爸媽實在太愛小孩,導致教養上的落差,反而不太樂意祖父母與孫子相處?

換個角度想,父母在與孫子互動的過程,也或許是一種親情補償。藉著與孫子相處療癒過去來不及給的愛。所以比起一昧禁止,不妨先觀察父母屬於哪一類的祖父母,有助於找到祖孫關係的平衡點喔。

美國心理學家Neugarten及Weinstein(1964)訪問了70個中產階級家庭中的祖父母,歸納出五種類型。每一種風格都有其原因,也都表達了人們對這一角色的不同理解。

一起來看看,你的家人,是哪一種祖父母呢?



1. 找樂子型祖父母:

他們是孫子女的玩伴,也可以說是「老玩童」彼此可從互動中找到樂趣。特別是孫子女尚年幼時,這種樂趣可能更多。即便孫子女年紀稍長,由於家中主要負責生產的還是父母,因此退休無工作的祖父母和年輕尚未開始工作的孫子女,更加可以無拘無束的、自由自在的盡情玩樂。

這種互動甚至有些放縱但就是玩。歡樂至上,祖父母不是扮演權威的角色。


2. 智庫型祖父母:

祖父母是權威的角色,有豐富知識。完全符合「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古諺,他們能提供資源,甚至擁有強大的經濟,多年累積的人脈與財富,是子女與孫子女仰賴的極重要對象。

他們同時也指導後輩職場、婚姻、人際關係、理財技巧。主導家庭的行事作風。這類型頗似獨裁統治,家庭成員必須服從絕對權威。


3. 代理父母型祖父母:

此類型可能為隔代教養家庭,祖父母負責照顧孫子女。

通常其子女若是單親家庭,祖父母介入的狀況會更多。這一類型的祖父母――尤其是祖母,很可能會在女兒(或兒子)外出工作時承擔起照顧孩子的主要責任。通常隔代教養因為時代背景、觀念相差甚大,因此祖孫互動上可能有更多的磨合需要注意。


4. 正規型祖父母:

正規型的祖父母喜歡送禮物給他的孫子女,偶爾喜歡替子女帶小孩或是提供其他的服務。當然,主要是教養,不過基本上他們會避免去太過涉入父母的角色。

祖父母認為養育孫子女是其子女的責任與義務,所以只在特定狀況下給予孫子女特定協助。這類型的祖父母還是疼孫子寵孫子愛孫子,但不會全身投入,直接參與到撫養孩子的事務中。



5. 疏遠型祖父母:

平時不相往來,只有在特定日子見面。(生日、畢業典禮、重要節慶)這類型的祖父母雖然平時很少與孫子女接觸,但偶爾也會送禮物。


以上五種型態的產生,最明顯的主要因素有:

1. 祖父母和孫子女的個性,以及二者之間互動之頻率與性質。

2. 他們之間地理上的距離,交通是否方便。例如很多父母來北部工作,只有孩子寒暑假才帶回老家讓孩子與祖父母玩。

3. 父母對小孩時間的安排方式。父母若忙於加班,很可能請祖父母幫忙帶
小孩,如此一來,祖孫相處時間自然變多。

4. 父母的收入。若父母經濟能力許可,可能請保母或是送到全日托育私人機構。祖孫相處時間不多,如果又住得遠,可能就成為疏遠型祖父母。

5. 如果祖父母身體健康狀況不佳,父母可能選擇自己帶小孩,或是請保母照料,祖孫相處時間自然不多。

不過,特別值得注意的是:

1. 這些類型並非固定不變或單獨出現:

當孫子女還小,年輕祖父母可歸類爲「找樂子型」,但當孫子女隨年齡增加而需求變後,祖父母和孫子女間有可能逐漸成爲「智庫型」。不可否認的是,祖父母和幼小的孫子女在一起的樂趣,似乎比和孩童晚期或靑少年的孫子女在一起來得更多。孩童向父母要不到零用錢或點心,轉向祖父母要,往往更容易得手。這也是為什麼常常在公園看到年輕阿公阿嬤和孫子玩,較少看到高中大學生和祖父母一起逛街。


2. 不論何種類型,均有助自我實現

對某些祖父母而言,這個角色給了他們「二次機會」:他們達不到的目標、他們子女未完成的夢想,很可能在孫子女身上實現。過去的錯誤教養,可以修正;以往的虧欠,現在有機會彌補。


3. 迥異於父母的文化傳承

還記得今年世大運中,奪下網球男單冠軍的臺灣選手莊吉生嗎?雖然在美國長大,但一口流利的臺語讓人備感親切,印象深刻。我也認識很多在美國出生長大的臺灣朋友,父母和祖父母都是臺灣人,中文說得不好,可是閩南語卻比我道地。原來是每天跟祖父母相處中耳濡目染下學會的。

之所以要了解祖父母的角色,是因為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監護人,牽涉到法律責任與道德義務,在教養孩子上有截然不同的壓力。但祖父母已經從父母的角色「升級」因此互動層面可以更廣。最重要的是孫子女能夠從爺爺奶奶身邊分享到他們的智慧與經驗。

更何況與長輩互動,也可以藉此培養孩子的同理心,爺爺奶奶如果走不快,跑不遠,孩子們通常願意陪伴,甚至鼓勵長輩。親情的流動在彼此的給予及接受中,也更加圓滿。

延伸閱讀

爸媽忙公司,從小由祖父母帶大...「假性孤兒」的悲嘆:父母沒照顧過我,為何我要花錢照料他們

老覺得爸媽給我的孩子錯誤觀念!心理師傳授,如何讓「爺奶輩」搞懂,帶孫子該有的3個觀念

本文獲「愛長照」授權轉載,原文:【王竹語專欄】你家爺奶是「智庫型」還是「玩樂型」?五個祖父母角色分析,讓孩子學習銀髮智慧

責任編輯:曾耀儀
核稿編輯:陳宛欣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