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終的意義,是與自己和解、對話
林嘉俐在戲裡體會百種人生、領悟生命意義
生命的意義,常常在我們面對生死的瞬間,或者在扮演不同角色的過程中浮現。長期出演大愛劇場的資深演員林嘉俐,她從人生中、戲劇裡看見生命的意義,也積極推動器官捐贈、預立醫療等議題。
出道二十幾年、多次入圍金鐘獎的林嘉俐,除了演技備受肯定,私下也經常擔任慈濟志工、分享關於生命的看法,在推廣器官捐贈、安寧緩和及預立醫療決定等議題上不遺餘力。
戲劇,讓她看見生死的意義
林嘉俐談起第一次意識到死亡,是2002年拍攝大愛劇場《溫馨醫世情》時,劇中飾演大林慈院心蓮病房中社工師——麗欣,那時的她,才剛接觸戲劇不久。拍攝前,為了揣摩社工師的角色,與資深志工前往安寧病房了解醫院實際運作,陪伴一名男性病人聊天、關心情況;然而,當她下戲,想回去探望對方時,卻被告知前日已離開人世。「死亡真的是在轉眼之間,是我第一次在人生中、戲劇中深刻的學習。」後來林嘉俐開始寫起一篇篇關於生命的紀錄。
因為戲劇,林嘉俐上了一堂生死課,也讓她成為大愛劇場裡的常客。「大愛劇場的演出工作,讓我經歷很多不同人生。每一場演出,都在練習接近死亡,包括扮演角色的死亡、我家人的死亡,或是我自己的死亡。」最令林嘉俐印象深刻的演出是《芳草碧連天》,拍攝期間母親罹病,恰好飾演的角色也有相同經歷,勾起她與媽媽相處的時光。「從媽媽生病昏迷,到長時間復健,一直到最後離開,我很清楚她正在走向死亡。」因為有之前的「練習」和預備,讓林嘉俐面臨真正的家人離世,不再那麼害怕。
林嘉俐很早就與媽媽談論死亡的議題,也陪伴在生命裡扮演重要角色的外婆走完人生的最後一哩路,她分享,家人是最好開始談論死亡的對象。外婆確定罹癌時,林嘉俐很慶幸能在3、4個月的時間裡談論臨終的樣貌、到最後為外婆化妝、念經。「這是一段完整陪伴的歷程,很感恩最後阿嬤讓我陪伴她,因為她最疼我,我也因此能夠回應她的愛。」
林嘉俐在分享時提到「我們被教導過如何迎接新生命,卻沒有被教導過如何為死亡做準備。」
從家人、醫療志工到戲劇的人生啟示
「媽媽中風、歷經1年復健後又臥床,到最後成為植物人,躺了4年後離開,當時我有許多遺憾。」林嘉俐回憶媽媽生病的過程中做的所有決定,例如氣切後發生意外決定急救,導致變成植物人等,面對各種決定後預期之外的結果,曾經感到深深愧疚。「但還好有醫療志工,透過課程傳達醫療的基本概念,包括器官捐贈、骨髓捐贈或是病人自主權利法等。」每年重新溫習課程都會再獲得新知,讓她看見生命不一樣的面貌,其實無需太過自我苛責。
在醫院擔任志工的經驗,也讓林嘉俐收穫匪淺。「在醫院裡會遇到很多不一樣的人、不同的個案,這些經驗都會收錄在記憶裡的角落,提醒我們要更勇敢面對生病。」志工經歷讓她在戲劇中大放異彩,如《吉姐當家》飾演「沈芳吉」讓她入圍第51屆金鐘獎—戲劇節目女主角獎。之後,她也積極到各地分享生命相關議題,帶領觀眾一起提前思考自己的生命末期規劃。
面臨善終,林嘉俐認為要「好好道謝」、「好好道愛」、「 好好道別」、「 好好道歉」,最重要的是「跟自己道歉」,與過去的自己好好和解。生命無常,來時別再害怕。訪談尾聲,她提到不論是簽署器官捐贈、大體捐贈、預立醫療等,都要與家人、伴侶取得共識,「許多人臨終沒有辦法圓滿,就是因為家人無法接受事實而導致的結果。」讓自己和親人都確實了解簽署文件的相關內容十分重要,才能得償善終之願。
植愛
查看全部器官捐贈登錄中心
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登錄中心由行政院衛生福利部於2002年成立以來,長期致力於提升國人器官捐贈率,包括建置器官移植配對資料庫,推動在健保卡上加註個人器官捐贈意願,並結合器官勸募機構和第一線醫護人員的支持力量,透過關懷、刊物、活動等方式,更多元的加強器官捐贈勸募工作的深度及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