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中暑,吃冰、吹小電風扇?一堆人可能搞錯了!其實吃香蕉、空心菜...「這類食物」就有效

中暑、中暑症狀、中暑怎麼辦、中暑症狀與解除、中暑喝什麼、中暑英文、中暑頭痛怎麼辦、中暑吃什麼

中暑是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中或極度潮濕的情況下,導致身體無法有效散熱而引起。

良醫劃重點良醫劃重點 撰文者: 陳宛欣 整理2024-05-17

體溫高、頭痛 中暑症狀有哪些
中暑是什麼?原因有哪些
中暑的種類 與熱痙攣、熱衰竭、熱暈厥有何不同?
中暑怎麼辦?
中暑怎麼預防?能吃什麼、喝什麼
如何判斷自己、他人有無中暑?
Q.小電風扇可以預防中暑嗎?
Q.中暑刮痧有用嗎?

{DS}

天氣越來越熱,中暑(heatstroke)了怎麼辦?中暑症狀輕微可能只是頭暈、感覺熱,若不即時處理可能會引發休克,衛福部資訊更顯示,嚴重中暑患者的死亡機率約為30%~80%。到底中暑的原因有哪些?能吃什麼、喝什麼解除症狀?中暑的種類有哪些?

體溫高、頭痛 中暑症狀有哪些

皮膚因體溫調節中樞調節功能失常,無法散熱而呈乾燙潮紅的狀態,此時可能會出現體溫超過40°C(肛溫40°C、耳溫39.5°C、腋溫39°C)、意識不清,若不盡快處理可能會引發休克、心臟衰竭、心跳停止、多重器官衰竭、橫紋肌溶解、瀰散性血管內凝血等併發症,甚至死亡。

  • 頭暈和眩暈:常伴隨頭暈和眩暈感,甚至失去平衡。
  • 頭痛和噁心,有時甚至可能嘔吐。
  • 肌肉痙攣:肌肉可能會出現痙攣或抽搐,尤其是在劇烈活動或高溫環境下。
  • 高體溫:體溫可能會升高至攝氏38°C以上,甚至超過40°C。
  • 皮膚乾燙潮紅:特別是在臉部和頸部。
  • 快速脈搏和呼吸急促。
  • 意識混亂或昏迷:嚴重可能會出現意識混亂、昏迷或虛弱無力的症狀,需要立即就醫治療。

中暑是什麼?原因有哪些

至於什麼狀況容易引發中暑?由於中暑是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中或極度潮濕的情況下,導致身體無法有效散熱而引起。以下是引起中暑的主要原因:

  • 高溫:特別是在高溫悶熱的夏季。
  • 高濕:潮濕的天氣會使人體散熱困難,增加中暑的風險。
  • 缺乏水分:不足的水分攝取可能導致脫水,使身體無法適當地調節體溫。
  • 過度勞累:長時間的高強度運動或勞動,可能導致身體耗盡水分和電解質,增加中暑的危險。
  • 身體狀況: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壓、藥物使用(血管收縮劑、利尿劑)等,可能增加中暑的風險。
  • 老年人和兒童:年長者和幼兒由於身體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較弱,更容易受到中暑的影響。

中暑的種類 與熱痙攣、熱衰竭、熱暈厥有何不同?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衛教資訊顯示,中暑分成可以分為兩種類型,分別為傳統型中暑(classic heat stroke)和勞動型中暑(exertional heat stroke)。

傳統性中暑:多指缺乏對於環境氣溫濕度改變的適應力,多發生在老人、小孩、慢性疾病患者。
勞動型中暑:多發生在高溫高熱環境中工作者,危險因子可能有疲勞、肥胖、缺乏睡眠、脫水,以及病毒感染等。

而中暑也屬於「熱傷害」的其中一種,其他熱傷害還包括熱痙攣、熱衰竭、熱暈厥,當中以熱中暑為最需要小心,


原因

症狀

其他

熱中暑

體內溫度調節系統失控,通常由於長時間暴露在高溫或劇烈運動後未能有效降溫。

高體溫(通常超過40°C)、無汗(皮膚乾熱)、意識模糊、行為改變、昏迷,可能會出現癲癇。

最為嚴重。

熱衰竭

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中,導致體內水分和鹽分流失過多。溫度調節中樞還沒有被破壞。

大量出汗、皮膚蒼白且濕冷、虛弱、頭暈、惡心、快速心跳和低血壓,體溫正常或稍高,但不會高於40℃。

嚴重時可能會失去知覺,變成中暑。

熱痙攣

由於大量出汗導致的鹽分和電解質流失。

肌肉疼痛,通常發生在運動後,尤其是在小腿、大腿和腹部。體溫鮮少達到40°C。


熱暈厥

高溫環境導致血管擴張和血壓下降,使血液流向大腦減少。

短暫的暈倒或失去意識。與中暑不同的是患者的中心體溫大多是正常的,體溫鮮少達到40°C。

不即時進行相關處置,有可能引發更嚴重的中暑。

中暑怎麼辦?

關於遇到熱傷害、熱中暑的狀況,衛福部也建議,牢記「蔭涼、脫衣、散熱、喝水、送醫」5步驟,將患者的熱傷害程度降到最小。再來「不用酒精、不用退燒藥」,不讓錯誤迷思耽誤就醫治療。

蔭涼:將患者移動到蔭涼通風處。
脫衣:熱傷害有時候可能是衣物不透氣或緊繃導致,因此可鬆脫衣物且讓患者平躺休息。
散熱:將身體泡在冷水中使患者降溫;無法泡冷水的狀況下,可脫去患者衣物,在身體上潑冷水後,再用風扇或搧風,促進蒸發以加強蒸發散熱;或可置冰袋或冰寶於手臂、腋窩、頸、膝等表皮血流豐富處,以加強散熱。
喝水:患者意識清楚時才可進行。使飲用運動飲料或是含少許鹽分的冷水,使患者體內的電解質與水分可趨於平衡。
送醫:若以上處理過程中發現患者狀況已超出可面對的情形,應盡速尋求醫療專業的協助,在等待救護車的同時應該重複做前面四個步驟。

中暑怎麼預防?能吃什麼、喝什麼

好食課營養師李宜樺指出,預防熱傷害,我們可以透過補充鉀離子和喝水。因鉀可幫助身體排鈉、利尿排汗,達到散熱目的,可多吃莧菜、空心菜、奇異果、香蕉等高鉀食材(注意,腎臟病患者若有需要限鉀,需聽從醫生或營養師只是進行飲食上控制)。

補充水分能促進新陳代謝,有助於排汗降溫,建議每日喝足1,500c.c。勿一次大口飲水,建議分次小口喝,以避免電解質不平衡。

除此之外,預防中暑的關鍵在於避免過度暴露在高溫環境中,保持體液平衡,並採取適當的降溫措施。

  • 避免高溫時段外出
  • 穿著合適的衣物:選擇輕便、透氣、淺色的衣物,可以幫助反射陽光和保持涼爽。佩戴帽子和太陽鏡也有助於保護自己免受陽光直射。
  • 保持水分:即使不覺得口渴,也要經常喝水。避免喝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飲料,因為這些飲料會加速脫水。
  • 使用遮陽工具:如遮陽傘、遮陽帽等,可以幫助減少陽光直接照射,降低體溫。
  • 尋找陰涼處:在高溫天氣中,盡量待在陰涼處,並利用空調或電風扇來降低室內溫度。
  • 調整活動計劃:將戶外活動安排在氣溫較低的早晨或傍晚,並減少劇烈運動。
  • 多吃富含水分的食物:如水果和蔬菜,這些食物不僅能補充水分,還能提供必要的營養。
  • 注意身體信號:如果感覺到頭暈、噁心、口渴劇烈或出汗過多,應立即尋找陰涼處休息,並補充水分。
  • 使用噴霧風扇或濕毛巾降溫:這些方法可以有效降低體感溫度,幫助身體散熱。
  • 保持通風:在室內時,保持良好的通風,有助於空氣流通和降溫。

如何判斷自己、他人有無中暑?

若以下多數症狀與當下的狀況符合,代表有可能中暑了,建議停下所有正在進行的活動,勿硬撐,以免錯過急救黃金時間。

症狀

頭昏、頭痛



虛弱、口乾



肌肉痛、肌肉痙攣



嘔吐、嘔吐兩次以上



反應變慢,渾身虛弱不對勁



皮膚燙、體溫高



失去意識超過一分鐘



Q.小電風扇可以預防中暑嗎?

在越來越熱的天氣下,走在路上是否發現每個人手中都握著一支迷你電風扇?手持式、頸掛式...現在的迷你電風扇不僅實用,有些還具備噴霧、薰香、行動電源和LED燈等功能。

雖然方便、又可暫時緩解熱感,但要注意的是,用錯方式可能造成中暑的狀況。江東病院副院長、麻醉科部長三浦邦久指出,天氣炎熱時,電風扇吹出的風依然是熱的,儘管吹風可以促進汗液蒸發,但由於熱空氣吹拂肌膚,反而可能導致體溫進一步升高,引發脫水症狀,最終可能導致中暑。

Q.中暑刮痧有用嗎?

彰化縣政府資訊指出,刮痧可由僧帽肌兩側開始,再到肩膀頂端或肩胛骨,再來是沿脊椎兩側刮至腰部。只要刮出紅斑即可,不宜過度。

另,刮痧的器具應乾淨無菌,建議使用前用酒精先行擦拭過。

參考資料衛福部國健署衛福部豐原醫院台中慈濟醫院美國梅約診所

延伸閱讀
好熱又頭暈無力,是「熱中暑」還是「熱衰竭」?為什麼熱中暑更嚴重?家醫科醫師教你分辨
天熱頭暈、想吐,你中暑了嗎?預防中暑、中暑後該吃什麼?喝什麼?營養師一文解析
室內也會中暑,嚴重恐休克!快按按手臂「這一點」!醫師圖解「散熱5穴位」幫你發汗排熱

責任編輯:陳宛欣
核稿編輯:林勻熙

良醫劃重點

良醫劃重點

查看全部

良醫小編群

由良醫小編精選,這裡提供醫療健康生活...等,讀者需要的重要時事與新知整理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