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11大症狀!會好嗎?致病8原因、各期存活率及治療方式一次整理
根據2022年衛福部死因統計資料,有11,888人死於肝癌及慢性肝病、肝硬化,其中有7,781人死於肝癌,為全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2名,約占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15%。
肝臟6大功能
肝癌致病原因
肝癌症狀有哪些?
肝癌分期及五年存活率
肝癌診斷篩檢方式
肝癌治療方法
肝癌手術後還會復發嗎?
如何預防肝癌?
{DS}
肝臟內部沒有神經分佈,罹癌初期、中期無明顯症狀,導致多數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根據2022年衛福部死因統計資料,有11,888人死於肝癌及慢性肝病、肝硬化,其中有7,781人死於肝癌,為全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2名,約占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15%。肝癌症狀有哪些?罹癌原因為何?各期存活率多少?一文整理肝癌前兆、治療及預防。
肝臟6大功能
肝臟位於人體右腹腔內、橫隔膜下方,與食道、胃、部分小腸、大腸、胰臟頭部等器官並列,由許多肝小葉組成,可分為左右兩葉,右葉約佔整個肝臟的五分之三。正常成人的肝臟約1.2公斤,功能正常的肝可切除80%,僅剩20%就能維持身體機能。肝臟主要負責身體以下幾種機能運作:
- 製造膽汁
- 製造體內的抗凝劑與血漿蛋白
- 吞噬已破壞的紅血球、白血球及部分細菌
- 解毒作用
- 葡萄糖的生產與貯存
- 進行營養物代謝反應
肝癌致病原因
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簡稱肝癌)好發年齡介於45~65歲,近年有年輕化趨勢。肝癌是肝臟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主要成因與B型肝炎、C型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家族病史、脂肪性肝病以及肝硬化有關
- B型肝炎:B型肝炎帶原者如持續有肝炎的發作,有15~20%會發生肝硬化,也會增加肝癌的發生率。
- C型肝炎:國健署指出,慢性C型肝炎感染者在經過20至30年後,約有25%的人會演變成肝硬化,肝硬化患者每年約有3~5%的人會併發肝癌,慢性C型肝炎一旦進入肝硬化階段,其衍生肝癌的機率會增高。
- 酒精性肝病:國民健康署110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18歲以上人口過去一個月飲酒率為24.4%(男性32%、女性17.1%),18歲以上人口過去一個月暴飲率(曾經一次喝6杯或6杯以上的酒)為3.9%(男性6.5%、女性1.4%),可知男性比女性更容易過量飲酒。據衛福部推估,臺灣約有843萬飲酒人口,其中一百多萬人有「暴飲」的飲酒習慣,且飲酒年齡有不斷下修的趨勢。又依111年國人死因分析資料,111年男性死亡率多高於女性,其中以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男性死亡率為女性2.6 倍(每十萬人口25.6 人/9.8 人),與飲酒有關。
- 家族病史:肝癌雖然不會遺傳,但是若上一代為B型肝炎帶原者,帶有B型肝炎病毒的母親在生產時,可能經胎盤或是產道將病毒垂直傳染給小孩。
- 肝硬化:肝炎→肝硬化→肝癌,被稱為「慢性肝病三部曲」。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總執行長、台大名譽教授楊培銘表示,慢性肝病三部曲的起因為B肝、C肝帶原或脂肪肝所致,若肝臟持續或斷續發炎,肝臟纖維化就會開始累積,若放任肝炎不治療,肝臟內會累積越來越多的纖維且圍成一圈一圈,就會演變成肝硬化,發生肝癌的機率將大幅提高且難以恢復正常。
- 黃麴毒素:長期食用受黃麴毒素汙染的米、豆乾、花生等食物,會傷害肝臟引起肝病,進而增加肝癌罹患風險。世界衛生組織已於1987年將黃麴毒素列管為「一級致癌物」。
肝癌症狀有哪些?
肝臟被稱為「沉默的器官」,是痛覺神經分布在肝臟外圍包膜,而肝臟內部沒有實質的神經分佈。因此,除非病灶位置在肝表面,否則輕微肝炎、初期肝硬化或肝癌,早期幾乎沒有特殊症狀,造成多數患者確診時病程多已進入晚期。肝癌常見症狀包含:
- 右上腹脹痛
- 腹部腫脹
- 腹部積水
- 皮膚和眼睛泛黃
- 下肢水腫
- 發燒
- 噁心
- 昏睡
- 疲憊
- 食慾不振
- 體重下降
肝癌分期及五年存活率
肝癌分期有好幾個系統,較常使用「巴塞隆納臨床肝癌分期(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 Staging)」,依患者體能狀態(ECOG評分)、肝臟功能(Child-Pugh分級)、腫瘤大小與數目,以及是否侵犯到肝臟血管與轉移情況,分為0、A、B、C、D期。腫瘤大小、數量、癌細胞是否擴散、是否侵犯到血管等等因素都會影響肝癌存活率與預後。
肝癌分期 | 腫瘤大小與數目 | 五年存活率 |
零期(極早期) | 單一顆腫瘤、小於2公分 | 74% |
A期(早期) | 腫瘤少於或等於3顆、每顆皆小於3公分;或單顆腫瘤小於5公分 | 74% |
B期(中期) | 單顆腫瘤體積超過5公分,或多發性腫瘤大小超過3公分 | 43% |
C期(晚期) | 腫瘤侵犯肝內血管或發生遠端轉移 | 16% |
D期(末期) | 肝臟功能差、肝機能嚴重衰退,不論腫瘤大小、數量及是否轉移 | 9% |
表格資料來源: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澄清醫院中港分院 |
肝癌診斷篩檢方式
肝癌檢查診斷方式可分為三大類,血液檢查、影像學檢查、組織切片檢查,其中腹部超音波檢查方便、不具侵襲性且安全性高,為肝癌初步篩檢工具之一。以下表格整理肝癌篩檢方式:
肝癌篩檢工具1:血液檢查
- 血清生化檢查
- 甲型胎兒球蛋白(AFP)
肝癌篩檢工具2:影像學檢查
- 超音波掃描
- 電腦斷層
- 血管攝影
- 磁振造影檢查
肝癌篩檢工具3:組織切片檢查
- 假使影像學檢查也無法確定,就必須接受肝腫瘤穿刺切片檢查以確定診斷。透過超音波導引,使用探針經皮膚穿刺到肝臟,取少量肝組織細胞化驗。
肝癌治療方法
肝癌根除性治療包括肝臟移植、開刀切除、局部消融治療(電燒、微波);緩和性治療包含經肝動脈化療栓塞、放射治療、全身性化療、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目前仍以手術治療為主,除了需要評估腫瘤位置、大小、數目及是否侵犯血管及是否轉移,醫師也會考量手術是否能完整切除癌細胞,以及術後肝臟剩餘大小是否能保有患者生活所需的肝臟功能。
若腫瘤病變範圍不大且患者尚未出現不適症狀前,只要將病灶切除,存活率可達50%左右,若已出現不適症狀才手術則存活率僅剩50%以下。針對已經不適合手術治療之患者,會依病人狀況選擇其他治療方式,包括:血管化學栓塞治療、藥物治療、免疫標靶治療、口服標靶治療以及局部治療包括消融治療或放射線治療等等。
肝癌手術後還會復發嗎?
肝癌具有高復發特性,尤其是腫瘤大、數量多、侵犯血管轉移、腫瘤細胞分化程度以及晚期都會影響復發機率。為防止手術後再復發,治療B型、C型肝炎病毒以及術後定期追蹤是關鍵。
根據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好心肝會刊》第106期指出,資料證實B型肝炎相關的肝癌患者手術後,接受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可有效減少約3成復發機會,並減少整體死亡率。而有C型肝炎病毒的患者接受C型肝炎抗病毒藥物可以根除C肝,進而降低肝癌的產生與復發。
另外,術後二年內是肝癌復發率最高的時間,建議3個月追蹤一次;若追蹤二年未復發,追蹤頻率約每半年一次;若有肝硬化則視情況縮短追蹤頻率。
如何預防肝癌?
針對肝癌致病因子,預防肝癌應避免飲酒、不必要的注射及輸血、刺青避免共用針頭、避免攝取容易產生黃麴毒素的食物,慢性B、C型肝炎帶原者應定期追蹤,唯有早期發現病灶才能早期治療。國民健康署也提供45~79歲民眾(原住民提早至40歲)終身一次免費的B、C型肝炎篩檢服務。
符合篩檢資格的民眾,可至醫療院所接受檢查,如為原住民身分,請攜帶戶口名簿。另針對C肝抗體陽性者,須進一步接受病毒量(HCV RNA)檢驗,確認是否有病毒存在並及時接受治療。 健保目前針對驗出C肝病毒者,給付20萬元的抗病毒藥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 DAA),其治癒率高達98%。
建議年滿40歲者每年都應該考慮做一次腹部超音波。楊培銘提醒,已肝硬化者須每三個月抽血檢查甲型胎兒蛋白與肝細胞發炎指數AST與ALT,並做腹部超音波;若尚未肝硬化但有慢性發炎者,約三至六個月追蹤一次;健康帶原者,則是至少一年檢查一次,定期追蹤早期發現。
【延伸閱讀】
脂肪肝成肝癌危機,成人盛行率達四成!久坐上班族成脂肪肝高危險群,每年這樣做遠離肝癌
參考資料:國民健康署、三軍總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澄清醫院中港分院、《好心肝會刊》第106期
責任編輯:林勻熙
核稿編輯:曾耀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