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小心生這些病!濕疹、陰道炎...7大「梅雨病」一次盤點,教你5方法改善:咖哩、紅豆水快準備起來
平時可適當使用生薑、胡椒、咖哩等,或飲用綠豆薏仁湯、紅豆水、玉米鬚茶等幫助排除體內濕氣、消水腫。
什麼是梅雨季?
梅雨季的應對措施
梅雨病是什麼?和梅雨季有何關聯
預防和緩解梅雨病
{DS}
梅雨季節潮濕又多雨,不僅容易讓物品發霉、衣服沒乾,還可能導致民眾出現「梅雨病」!梅雨病是什麼?會造成什麼健康問題和不適症狀?
什麼是梅雨季?
梅雨,又稱霉雨、黃梅雨,是指在東亞地區每年春末夏初出現的一段持續多雨潮濕的天氣現象。且此時期恰逢江南梅子成熟,因此得名。這段時間通常在5月~6月,這時節的降雨量通常較大且頻繁,空氣濕度較高,可能使人感覺悶熱。梅雨主要影響台灣、日本、韓國和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
梅雨季的應對措施
1.保持室內乾燥:使用除濕機和空調的除濕功能,定期開窗通風,能有效減少濕氣,防止霉菌和塵蟎的滋生。
2.衣物和食物的儲存:快速晾乾衣物,並將食物密封保存,能有效防止因潮濕引起的變質和霉變。
3.防水準備:檢查家中排水系統,穿戴防水衣物和鞋子,避免積水區域,確保外出安全。另,台北市政府水利處推薦3個防災資訊平台,(1)到「臺北市政府防災資訊網」,點選進入「水情資訊服務平台」,即可訂閱水情資訊;(2)將「臺北市政府LINE官方帳號」加為好友,點選「訂閱市政訊息」後即可在畫面看到「防汛資訊」;(3)下載「臺北市行動防災APP」。
4.交通安全:開車打開車頭大燈,保持行車安全距離,適當減速慢行,減少變換車道,嚴防「水漂現象」而失控,降低交通事故發生。
5.預防登革熱發生:梅雨季節氣候高溫,雨後需加強環境孳生源清除,以降低登革熱等蚊媒傳染病發生風險。
梅雨季節雖給生活帶來諸多不便,但通過採取適當的應對措施,可以有效減少帶來的影響。但是除生活影響外,其實梅雨季還可能造成「梅雨病」。
梅雨病是什麼?和梅雨季有何關聯
梅雨病是一個常見於梅雨季節的健康問題,指的是由於梅雨季節氣候潮濕、多雨,導致民眾出現的一系列健康問題和不適症狀。這些症狀通常與高濕度和溫度波動有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皮膚問題:梅雨季節的高濕度容易導致皮膚長期處於潮濕狀態,進而引發各種皮膚問題,如濕疹、頭癬足癬和真菌感染等。皮膚表面的菌群在潮濕環境中繁殖迅速,容易引起感染。
2. 呼吸道疾病:持續的潮濕天氣有利於霉菌和塵螨的滋生,這些過敏原會引發過敏性鼻炎、氣喘、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尤其是對於過敏體質的人群,更容易在梅雨季節發病。
3. 消化系統問題:梅雨季節食物容易受潮變質,導致細菌滋生,尤其是冰品或生食最容易出現這種情形。如果不慎食用了變質的食物,容易引起胃腸道感染,出現腹瀉、腹痛或腸胃炎等狀況。
4. 關節疼痛:濕度高和氣壓變化容易加重風濕病患者的關節疼痛和僵硬感,在老年人中尤為常見。
5. 情緒問題:長期的陰雨天氣和缺乏陽光照射,可能造成情緒低落、抑鬱等心理問題。
6. 婦科問題:這個時節潮濕悶熱的環境容易促進細菌和霉菌的生長,進而增加陰道炎的風險。
7.濕氣重:梅雨季潮濕悶熱的天氣,也可能造成體內「濕氣」太重,可能會有頭部與四肢沉重、疲倦、想睡、濕疹、水腫、關節疼痛、容易脹氣等狀況。
預防和緩解梅雨病
梅雨病是一個與季節性氣候變化相關的健康問題。透過改善生活環境、調整生活習慣等方法,可以幫助預防和緩解梅雨病帶來的不適。
- 改善居住環境:使用除濕機,保持室內適當的濕度,減少霉菌和塵蟎的滋生;定期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定期清潔家中的霉菌滋生區域,使用防霉產品。
- 生活習慣: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辣、炸、烤和甜食、食用容易變質的食物;平時可適當使用生薑、胡椒、咖哩等,或飲用綠豆薏仁湯、紅豆水、玉米鬚茶等幫助排除體內濕氣、消水腫;勤換衣物,保持身體乾燥,避免長時間穿不透氣、潮濕衣服。
- 適當運動:適度運動可以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但要注意避免在過於潮濕的環境中運動。
- 穴位按摩:也能增加血循,代謝濕氣,緩解下半身水腫,可選擇脾經、胃經和腎經的穴位,如三陰交穴、豐隆穴等。
- 就醫:對於過敏性鼻炎和氣喘患者,遵循醫師的建議,按時服用藥物,避免接觸過敏原;風濕病患者可以根據醫生建議進行物理治療和藥物治療,減少疼痛和不適。
參考資料:金門縣政府、台北市政府、張振榕醫師的健康相談室、衛生福利部樂生醫院/療養院
延伸閱讀
想減少梅雨季過敏,兒科醫師教你除濕機這樣開,保護氣管、消滅塵蟎
雨天潮濕,插頭、插座可能釀火災!台電點名:梅雨季安全用電要注意這件事
梅雨狂下頭暈身體重又想吐,小心是『濕邪』上身!中醫師:關於體內濕氣不可輕忽的幾件事
責任編輯:陳宛欣
核稿編輯:林勻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