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率比乳癌低!為何婦癌病房八成皆卵巢癌
女性30歲後,可善用每年一次由國健署免費提供的子宮頸抹片檢查,同時由醫師內診檢查卵巢健康。
根據二○二一年癌症登記報告,卵巢癌位居國人十大癌症死亡率第十位,死亡人數年增率高達九.九%,為十大癌症之最。以婦癌發生率來看,乳癌居首位、子宮內膜癌位居第二,卵巢癌患者人數並非最大宗,但是為何婦癌病房有八成以上都是卵巢癌患者?對此,台灣婦癌醫學會前理事長暨馬偕紀念醫院癌症中心主任張志隆表示,卵巢癌早期無特異性症狀,確診多已晚期且復發率極高,提醒帶有相關遺傳基因、晚婚未曾生育過等女性族群,應定期至婦科追蹤檢查。以下為口述紀要:
卵巢癌為何難早期發現
卵巢癌之所以難早期發現的原因包含四點:第一,卵巢位在子宮左右兩側,周邊的空間讓腫瘤形成初期不太會因壓迫而造成不適症狀;第二,卵巢位置關係,無法像乳癌一樣直接摸到腫塊,也不同於子宮頸癌會有出血症狀;第三,卵巢癌初期症狀多為腹脹、腹痛等消化道症狀,若有明顯症狀,如:肚子變大或是操作特定動作感到腹痛等,病程多已發展至晚期;第四,相較罹癌人數較多的乳癌、大腸癌、子宮頸癌、肺癌等,卵巢癌目前並沒有很好的篩檢工具。
卵巢癌的篩檢方式包含醫師內診、超音波影像檢查,若疑似罹患卵巢癌則會使用到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精密檢查,而抽血檢驗腫瘤指數CA125、CA19-9可做為協助診斷判定的參考依據。
罹癌三大危險因子
國際影星安潔莉娜.裘莉曾自我揭露,帶有家族遺傳性乳癌及卵巢癌的BRCA1基因變異,選擇雙乳切除手術,並計畫進一步接受預防性的卵巢加輸卵管切除手術。然而,罹患卵巢癌有一五%至二○%與特定遺傳基因相關, 如: BRCA1、BRCA2,帶有BRCA1基因變異者的罹癌機率高達四至五成,BRCA2罹癌機率增兩至三成。相較一般人,帶有BRCA1基因變異者終生罹患乳癌機率提高至七○%至八○%,卵巢癌罹患機率是常人的二十五倍。
除了基因變異之外,與卵巢一直排卵也有相關。卵巢不停排卵使微環境激素維持在高濃度中,慢性刺激卵巢或輸卵管上端的表皮細胞,進而增加罹癌風險,因此未曾生育、低產次、晚停經、初經早來之女性的罹患風險較高。另外,卵巢癌雖好發五十至六十歲,不過近年來有年輕化趨勢,與飲食西化有關,長期攝取過多高脂肪、高熱量食物會導致肥胖問題,進而增加罹癌風險,以及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女性也是高風險族群之一。
許多民眾擔憂是否帶有相關基因就一定要切除輸卵管或摘除卵巢?對此,有研究認為,輸卵管的末端尤其是連接卵巢之處往往是引起癌變的起源,建議帶有相關基因變異者或許可考慮接受預防性切除輸卵管末端,不僅可以預防卵巢癌,也能避免更年期提早報到。
什麼時候該做檢查?
一般情況下,卵巢的腫瘤大多為良性,沒有帶相關基因者,無須過度擔憂罹患卵巢癌。目前國健署提供三十歲女性每年一次免費的子宮頸抹片檢查,在抹片檢查期間,醫師會同時內診檢查卵巢是否有異樣,平時若有長時間不明原因腹痛、消化不良、胃口不佳、某些動作腹痛等症狀就該特別留意並就醫。而有卵巢癌家族史的女性,建議可做基因檢測確認是否帶有相關基因變異,以利後續密切追蹤。
卵巢癌初期無特異性病徵,台灣約五成病患確診時已是第三期以上,經手術加化療的第一次治療,整體療程耗時四至六個月,雖有八成以上患者可痊癒,但也有八成患者會在兩年期間復發,由於卵巢癌特性,癌細胞可能會擴散至腹腔以及其他臟器,治療後經影像學檢查,癌細胞看似清除乾淨,但事實上仍可能有殘餘的癌細胞潛伏,殘餘的癌細胞經過一定時間繁殖生長就會造成復發。
然而,復發的患者再經第二次治療,在兩年內仍有八至九成機率再復發,且每次復發時間間隔越來越短,到最後可能會面臨對藥物效果逐漸免疫甚至無藥可用的治療困境。疾病反覆復發加上後期治療困境,往往造成患者身心俱疲,隨著近幾年維持性療法投入卵巢癌治療行列,也為卵巢癌患者帶來治療新曙光,帶有特定基因變異之患者經過手術及化療後,可持續使用口服的標靶藥物兩至三年,有助於大幅降低復發機率並延長復發時間。
值班醫師:張志隆
學歷: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癌症免疫實驗室博士後研究、英國劍橋大學癌症生物學博士、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經歷: 台灣婦癌醫學會理事長及秘書長、馬偕紀念醫院精準醫學生技中心主任及婦產部婦癌科主任、國家衛生研究院婦癌專科醫師、台灣精準醫學學會理事
現職: 台灣婦癌醫學會常務理事、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資深主治醫師、癌症中心主任及醫學研究部主任、馬偕醫學院醫學系專任教授
預防卵巢癌5要點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睡眠充足。
2. 培養運動習慣。
3. 飲食清淡且均衡,避免高脂肪、高熱量食物。
4. 保持愉快、樂觀心情。
5. 戒菸、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