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貧血、頭暈,一驗竟長滿大腸瘜肉!腸胃科醫師曝7大腸胃疾病害缺鐵,「這2癌」也是元凶

根據美國胃腸病學會(AGA)在2020年針對缺鐵性貧血(IDA)進行胃腸道評估的臨床指南中建議,對於沒有明顯的失血來源的缺鐵性貧血患者,需進行詳細的胃腸道評估。

健康特搜簿健康特搜簿 撰文者: 鄭泓志 醫師2024-07-09

我有一名已經退休的病人王先生,很久以前因為胃炎的問題來就醫過,最近因為莫名出現貧血、頭暈的狀況,又找不出其他的原因,所以再來診所檢查。

在幫王先生進行內視鏡檢查後,發現他有胃潰瘍,在腸道內更發現了數個不同大小的大腸瘜肉!大腸瘜肉經過內視鏡手術切除後,還好病理報告顯示只是腺瘤,若是沒有及早切除,之後很可能就會轉變為大腸癌!

貧血和胃腸疾病的關係

根據美國胃腸病學會(AGA)在2020年針對缺鐵性貧血(IDA)進行胃腸道評估的臨床指南中建議,對於沒有明顯的失血來源的缺鐵性貧血患者,需進行詳細的胃腸道評估。

7大引發缺鐵性貧血的腸胃疾病

許多人可能會認為貧血並不是什麼嚴重的問題,但如果是突發性的缺鐵性貧血,可能就要注意是腸胃疾病引起的慢性血液流失問題,以下是7大可能引發缺鐵性貧血的腸胃疾病。

  • 息肉:大腸和小腸息肉可能導致慢性出血,引發缺鐵性貧血。
  • 痔瘡:痔瘡可能導致慢性或間歇性出血,而這種出血可能導致鐵質損失,進一步引起缺鐵性貧血。
  • 乳糜瀉: 患有這種病的人攝入含麩質的食物後,小腸黏膜會發生損傷,可能會影響鐵質等的吸收,因此長期下來可能會演變成缺鐵性貧血。
  • 胃炎:特別是與幽門螺旋桿菌(H. pylori) 感染的萎縮性胃炎,會破壞胃壁細胞,導致胃酸分泌不足或缺乏,可能會影響口服鐵劑的吸收,進而導致缺鐵性貧血。
  • 潰瘍:無論是胃潰瘍還是十二指腸潰瘍,都可能引起慢性出血,這是缺鐵性貧血的常見原因之一。這種出血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會導致病人體內鐵質的明顯流失。
  • 大腸癌:大腸癌可能導致慢性出血,這是引發缺鐵性貧血的常見原因,尤其是其他引起缺鐵的因子不存在時。在更年期後婦女和一般男性的缺鐵性貧血患者中,有8.9%是大腸癌導致。
  • 胃癌:胃癌會使胃黏膜損傷並引起慢性出血,而胃癌相關的病變可也會影響鐵質的吸收和利用。在更年期後婦女和一般男性的缺鐵性貧血患者中,有2%是胃癌等上消化道腫瘤導致。

美國胃腸病學會(AGA)建議檢測指南

美國胃腸病學會(AGA)針對缺鐵性貧血檢測,建議使用鐵蛋白45 ng/mL的臨界值,而非傳統的15 ng/mL,並且特別提醒,若是慢性腎病或有慢性發炎問題的患者,還要配合C反應蛋白、運鐵蛋白飽和度或可溶性運鐵蛋白飽和度等其他檢查,更精確診斷缺鐵性貧血。

1.上下消化道內視鏡檢查: 對於患有缺鐵性貧血者,推薦進行胃鏡和大腸鏡檢查,排除如腫瘤、息肉、潰瘍、發炎等腸胃的嚴重病變,可以幫助患者更早發現問題,提高治療效果。

2.幽門螺旋桿菌檢測: 如果內視鏡檢查未發現明顯問題,可以進行幽門螺旋桿菌呼氣試驗或糞便抗原檢測,如果檢測結果呈陽性,建議進行治療,這有助於改善缺鐵性平寫並減少胃潰瘍的風險。

3.血清學檢測: 對於可能是乳糜瀉的患者,會先進行血清學檢測。如果結果呈陽性,則可能需要進一步進行小腸活體組織檢查來診斷。

對於缺鐵性貧血患者來說,能進行全面的胃腸道檢查非常重要。這不僅可以找出導致營養不良的根源,也能夠及早發現並治療潛在的胃腸疾病,進而改善病患的生活品質和預後。如果你或你的親友有相關症狀,請盡快就醫,並建議依照醫療指引進行檢查和治療。

本文由《你的腸胃科醫師 鄭泓志 內科 慢性病》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

責任編輯:林勻熙
核稿編輯:曾耀儀

健康特搜簿

健康特搜簿

查看全部

合作專家群

這是一個醫療健康新知的特搜園地,若您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到我們特搜簿,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sharon_chen@bwnet.com.tw)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