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頭痛原來會遺傳 噁心、怕光也是常見症狀

台灣頭痛學會常務監事、台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王署君指出,有偏頭痛症狀,可以前往神經內科,甚至是頭痛專門的門診就診。

台灣頭痛學會常務監事、台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王署君指出,有偏頭痛症狀,可以前往神經內科,甚至是頭痛專門的門診就診。

良醫問診良醫問診 撰文者: 陳宛欣2024-07-25

頭痛是民眾常會發生的症狀之一,不過每個人痛起來的位置、特徵、時間,甚至成因也會有所不同。根據台灣頭痛學會統計,台灣兩百萬人有偏頭痛的困擾,且女性發生率高於男性。

偏頭痛是最常見的神經性疾患,以反覆發作的劇烈頭痛為特徵,常伴有噁心、嘔吐和對光或聲音敏感等症狀。

偏頭痛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因此台灣頭痛學會常務監事、台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王署君指出,及時的診斷和適當的治療對於控制症狀、改善生活品質很重要。以下為口述紀要:

頭痛類型,偏頭痛最常見

頭痛可分為原發性頭痛和次發性頭痛。原發性頭痛在臨床檢查中通常找不到明確的原因,常見類型包括偏頭痛、緊縮型頭痛及叢發性頭痛。次發性頭痛則有明確的致病原因,如腫瘤、外傷、高腦壓等。一般而言,因頭痛就診的患者中,最常見的頭痛類型為「偏頭痛」。

偏頭痛具有遺傳傾向。父母一方有偏頭痛,小孩發生偏頭痛的機率約為四○%;若父母雙方都有偏頭痛,子女的發病率可達六○%至七○%。雖然偏頭痛常見,但很多人誤以為自己患有明確原因的次發性頭痛,事實上這些所謂的原因往往只是偏頭痛的「誘發因子」。其誘發因子包括飢餓、月經來潮、睡眠不足等體內變化以及天氣變化等環境因素。如有患者發現喝紅酒會引發頭痛,以為是頭痛原因,但實際上紅酒只是引發其偏頭痛的誘因。

不只是痛 偏頭痛還有這些特徵

偏頭痛的特徵包括單側發作、如脈搏般的搏動性頭痛或抽痛,嚴重時伴隨噁心、嘔吐、怕光和怕吵等症狀。每次發作通常持續四個小時以上,頭痛程度較嚴重,對工作和生活品質有較大影響。約一○%的台灣偏頭痛患者在頭痛發作前會出現視覺預兆,如閃光或暗點,約持續半個小時左右,之後才會發生頭痛。

不同於偏頭痛,緊縮型頭痛通常是兩側太陽穴緊緊的,且不會伴隨噁心、嘔吐、怕光、怕吵等症狀,影響程度較輕,往往不會去就診。叢發性頭痛則多見於年輕男性,症狀非常嚴重,持續一至三小時,集中在某一個季節,通常是季節變換時,一發生就持續幾週到幾個月,最常發生在單側眼眶周圍,而且會伴隨頭痛同側流眼淚、流鼻水等症狀。偏頭痛較其他類型常見,誘發因子多且易復發,須特別注意。

但是,只靠頭痛的部位,並不能準確診斷自己是偏頭痛,還是其他類型的頭痛。雖然多數偏頭痛患者經歷單側頭痛,但也有不少患者有雙側頭痛的情形。有研究指出,年輕偏頭痛患者較常痛在前額,而年長患者則偏向後腦枕部與後頸部。若頭痛總是出現在某一側,且集中在眼眶處,就有可能是叢發性頭痛。

如果患者頭痛同時出現發燒、意識混亂、體重減輕、如爆炸般發生的雷擊式頭痛,或是頭痛情形比過去明顯變糟,皆建議由醫師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處置。

治療有2大類藥物

想改善偏頭痛,首先生活須保持穩定,規律的有氧運動習慣可以減少頭痛發作,但如果平常沒有運動習慣,突然劇烈運動反而可能誘發偏頭痛;睡眠習慣也應保持規律,如果平時正常作息,但週末就開始熬夜、晚起,也會引發頭痛。當然,過大的壓力對頭痛控制也有不良影響。

再來,偏頭痛的治療主要以藥物為主,分為急性止痛藥物和慢性預防藥物。急性止痛藥物用於減緩當次頭痛發作,但因取得方便,長期過量服用可能導致肝、腎功能障礙,甚至因止痛藥物過度使用而使頭痛惡化。部分高頻率頭痛患者可能需要規律服用預防藥物,例如抗癲癇藥物、乙型阻斷劑、鈣離子阻斷劑或抗憂鬱藥等,多數患者在預防性治療後療效顯著。慢性預防藥物如抗癲癇藥物或抗憂鬱藥,經由過去大型試驗證實具有治療偏頭痛、減少頭痛發作療效,但不代表偏頭痛病人罹患癲癇或憂鬱症。

對於預防性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可選擇針劑型肉毒桿菌素、CGRP單株抗體或口服CGRP 拮抗劑藥物等預防性治療,這些藥物有助於緩解症狀,但建議在醫師專業評估下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

最後,偏頭痛雖常見但易復發,且對生活品質有較大影響。只要透過穩定的生活習慣和專業的藥物治療,可以有效控制偏頭痛,幫助減少發作次數和程度。

值班醫師_王署君
學歷: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美國賓州費城天普大學附設頭痛中心進修
經歷: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主任、台灣頭痛學會理事長、台灣神經學學會理事長
現職:台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暨神經醫學中心主治醫師、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院長暨腦科學研究中心主任

3招遠離偏頭痛
平時想避免偏頭痛上門,可參考以下建議:
1.紓壓及良好的生活作息、規律的睡眠週期。
2.注意飲食:避免攝取3C食物(巧克力、起司、柑橘類水果)、紅酒、硝酸鹽加工食物(香腸、臘肉)、人工甘味劑(味精)等;可多攝取鎂離子、維生素B2或採行高Omega-3、低Omega-6飲食等。
3.適度運動:規律的有氧運動,「有點喘、有點流汗」的程度即可,避免太劇烈的運動。

想看更多頭痛文章,快點【頭痛健康保衛戰】了解!

良醫問診

良醫問診

查看全部

良醫編輯部

由良醫編輯群採訪各科別權威醫師,透過專訪為民眾解答常見的疾病問題,解析最新醫療趨勢。本專欄為隔週一期,並同步刊登於《商業周刊》。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