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繭居族都能自立!想讓孩子回正軌,日本專家告訴你:為何你該先了解繭居族的這3種特徵

 繭居族

繭居一詞約誕生於30年前。之後在1998年,因日本著名精神科醫師齋藤環的著作《繭居青春》引爆熱烈討論,而為大眾所熟知。

繭居一詞約誕生於30年前。之後在1998年,因日本著名精神科醫師齋藤環的著作《繭居青春》引爆熱烈討論,而為大眾所熟知。

和日本「失落的30年」完美重疊

繭居人數至今已經增加至146萬人,不斷刷新過去最高紀錄。如《繭居青春》的原文副標題「永不結束的青春期」,當時普遍視為「青春期問題」的繭居族,如今有半數都到了中高年齡層。同時日本的經濟成長結束,陷入了「失落的30年」停滯時期(按:1991年,日本泡沫經濟破裂,經濟增長急劇下降,此後,日本經濟便進入低迷期,負增長屢見不鮮。雖然其政府想出很多經濟振興政策,但長期未能走出經濟低迷的沼澤,故稱之),與持續增加中的30年繭居歷史不謀而合。

從遠一點的視角來看,繭居或許是國家成長期至成熟期途中所綻放的「徒花(譯註:不會長出果實的花)」。隨著時代從成長演變至成熟,生存模式也需要轉型,而繭居族就像是被時代「用力甩開」一樣。在新時代,人們追求的不是經濟富庶,而是更多元的生活。

事實上,繭居族也曾對此滿懷希望。

我出生在高度經濟成長時代,在和New Start 宿舍的年輕入住者聊天時,有時會不小心露出追求進步的一面,導致現場一片尷尬。其實我對這些年輕人價值觀所產生的疑惑,與他們的家長差不多。那麼這個時代的年輕人,尤其是繭居在家的孩子們,究竟有哪些特徵是家長事前多了解比較好?

本章介紹的是這三項——沒有想要的東西、沒有想做的事情、下流志向。

社會富足,所以沒有想要的東西

跟我一樣出生貧窮的世代,內心隨時充滿渴望,心裡有滿滿的物欲。想要取得渴望的事物需要錢,為此必須工作,所以我們會卯起來做事。生存價值與工作價值都是次要的。

但現代的年輕人幾乎什麼都到手了。在這個隨時能吃飽喝足的時代,他們對食物的執著降低了。舉例來說,我在午餐時間和宿舍裡的年輕人一起外出時,說:「來吃點好料吧,有什麼想吃的,都可以說出來。」然而我得到的回應幾乎都是「沒什麼想法」。

沒有想要的東西,就沒必要賺錢,當然生不出工作的理由。處於繭居情況時,既確保了睡眠場所,食物還會自己送上門,所以也沒有外出的理由。這使繭居期間逐漸拉長,繭居族的年齡也越來越大。

1
2
單頁閱讀
良醫讀書會

良醫讀書會

查看全部

合作出版社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