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便9原因一次看!大便有血是癌症、痔瘡?從顏色、狀態教你初步判斷

血便是指糞便中含有血液,可能呈現鮮紅色或黑色。血便的來源大致可分為上消化道(胃、小腸前端)及下消化道(小腸後端、大腸)疾病。多數的血便,是由下消化道疾病所致,如痔瘡、肛裂等。

血便是指糞便中含有血液,可能呈現鮮紅色或黑色。血便的來源大致可分為上消化道(胃、小腸前端)及下消化道(小腸後端、大腸)疾病。多數的血便,是由下消化道疾病所致,如痔瘡、肛裂等。

良醫劃重點良醫劃重點 撰文者: 陳宛欣 整理2024-10-24

鮮紅色、暗紅色?血便的顏色
血便的可能原因:痔瘡、大腸癌
發生血便時怎麼辦?看哪科?
血便如何判斷?血便的檢查方式
預防血便的建議

{DS}

「擦屁股有血,是癌症嗎?」血便,指的是糞便中出現血液,它的出現及顏色不同可能來自多種原因,從輕微的痔瘡、腸胃道疾病甚至是大腸癌。大便有血就是癌症嗎?怎麼從血便的顏色與狀態判斷是什麼問題?

鮮紅色、暗紅色?血便的顏色

鮮紅色的血液通常表示出血源自會是痔瘡或後段大腸,如直腸或肛門,而黑色的血便則可能來自較高的消化道,例如胃或小腸。


鮮紅色

暗紅色

黑色

原因

痔瘡、肛裂

大腸癌(若惡性腫瘤位置靠近肛門,也可能排出鮮紅血便);食用特定食物如紅肉火龍果等

出血點在上消化道時(如上消化道潰瘍、胃潰瘍胃癌);食用特定食物如大量櫻桃芝麻等含有黑色素的食物或是服用某些藥物

狀態

有鮮血沾在衛生紙、糞便上,或是僅流鮮血

血液會在腸道中與糞便混合。大腸癌的血便可能會有黏液


血便的可能原因:痔瘡、大腸癌

血便是指糞便中含有血液,可能呈現鮮紅色或黑色。血便的來源大致可分為上消化道(胃、小腸前端)及下消化道(小腸後端、大腸)疾病。多數的血便,是由下消化道疾病所致,如痔瘡、肛裂等。

1.痔瘡

血便常見的成因之一。痔瘡是肛門部位的良性疾病、血管軟組織老化的症狀,當血管叢發炎較嚴重,大便時就可能引發黏膜破裂,導致流血及肛門搔癢的狀況。通常呈鮮紅色血便。

2️.肛裂

肛裂則是肛門周圍的細小裂口,多是由於糞便過硬、嚴重腹瀉導致糞便帶血,會導致排便時出血和疼痛。通常呈鮮紅色血便。

3.消化道潰瘍

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可能造成上消化道出血,容易造成連續性的失血,多半呈現黑色如同柏油狀。

4.憩室炎

東方人較常發生在右側大腸處,其症狀表現常與急性闌尾炎不易區分。大腸憩室炎併發症包括解血便(佔下消化出血原因的30~50%,大便出血呈鮮紅色)、穿孔形成膿瘍、急性腹膜炎、敗血症及休克而有致命的危險。

5.大腸癌

大腸癌出血顏色偏暗紅,是因血液留在腸內一段時間才隨糞便排出。但若惡性腫瘤位置靠近肛門,也可能排出鮮紅血便,因此還要搭配其他症狀來進行診斷,如是否伴隨食體重減輕、排便習慣顯著改變、糞便有黏液、變細、有便意卻排不乾淨、肚子痛等症狀。

6.發炎性腸道疾病(IBD)

包括克隆氏症和潰瘍性大腸炎,當腸道反覆發炎會造成血便,這種血便多半呈現暗紅色。這些疾病常伴隨腹痛、腹瀉和發燒等症狀。

延伸閱讀:大便有血便、黏液...醫師教你從「便便型態」看出「潰瘍性大腸炎」警訊!小心大腸癌風險倍增

7.腸道感染性疾病

主要是痢疾所引起,症狀如嚴重腹瀉、發燒、噁心或嘔吐、肚子痛和有便意卻排不乾淨。

8.飲食

食用特定食物如紅肉火龍果、甜菜根、仙人掌果等,糞便受植物性色素或纖維殘渣影響,而被染成紅色;攝取大量櫻桃、芝麻等含有黑色素的食物、鴨血或豬血等富含鐵質的動物性食物,或是服用某些藥物如鐵劑、鉍鹽制酸劑、阿斯匹靈等藥物,也可能解出黑便。

9.肛門瘻管

瘻管指的是器官與器官間發生了不該存在的通道,肛門瘻管即是在皮膚下發生了連通肛管內部與表皮外部的通道。若肛門腺體塞住引起發炎感染,形成膿包,膿包愈來愈大可能破裂、流出膿汁,有可能從皮膚表層流出,也可能沒有外開口,卻在肛門旁四處流竄。一旦感染發炎持續,就很可能形成連接肛門管與皮膚表層的瘻管。較少會有出血狀況,若有微量的血絲通常也會伴隨著黃色的分泌物。

發生血便時怎麼辦?看哪科?

根據三軍總醫院衛教資訊顯示,出現血便時建議可以先排除是否有服用某些藥物或食物的狀況(鐵劑、豬血糕、火龍果等)。再者,留意自己的血便型態(顏色、形狀、次數、出血量),顏色是鮮紅還是黑色、血量只有衛生紙上有,還是馬桶都是血。最後也可觀察血便發生時是否有伴隨腹部疼痛、肛門腫痛等症狀。

記住自己的排便狀況及資訊,也可以幫助醫師將可能的診斷範圍縮小。若血便症狀持續或變嚴重,建議前往腸胃科、大腸直腸外科門診就診。

延伸閱讀:大便有血 是痔瘡還是大腸癌?避免便秘、拉肚子、上廁所久坐,四大習慣預防痔瘡

血便如何判斷?血便的檢查方式

血便的診斷需要根據出血部位和可能的原因進行詳細檢查,常見診斷方式包括:

  • 肛門指診或簡易肛門鏡檢查
  • 糞便潛血檢查:用來檢測糞便中隱藏的血液。
  • 內視鏡檢查(胃鏡、大腸鏡):確認是否有潰瘍、出血源或病灶。
  • 血色素檢查
大腸癌免費篩檢
國健署補助50歲以上~未滿75歲民眾,每2年1次的「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民眾只需要將採便管帶回家,使用採便棒在糞便上來回沾幾次放入專屬的套管後,再送至符合健保特約的醫療院所,就可進行糞便潛血檢查,採便前不須限制飲食或使用灌腸。篩檢資料顯示,每2年接受1次糞便潛血篩檢,可降低23%大腸癌死亡率。

延伸閱讀:愛吃燒烤、不運動...大腸直腸癌年輕化!醫師揭大腸癌「9大危險因子」,「這3種人」30歲起就要做健檢

預防血便的建議

為了預防血便的發生,以下是一些有效的生活方式建議:

維持健康飲食:攝取高纖維飲食能幫助預防便秘,降低痔瘡和肛裂的風險。多吃蔬菜、水果和全穀物,並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取。
規律運動不久坐:避免久站、久坐、久蹲和久坐馬桶等容易造成痔瘡的成因;保持適量的運動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
定期健康檢查40歲以上的人群,應定期進行腸道健康檢查,如糞便潛血檢查和大腸鏡檢查,早期發現問題可降低大腸癌的風險。

參考資料:黑倫醫師x健康諮詢三軍總醫院秀傳紀念醫院澄清醫院中港分院豐榮醫院

責任編輯:陳宛欣
核稿編輯:林勻熙

良醫劃重點

良醫劃重點

查看全部

良醫小編群

由良醫小編精選,這裡提供醫療健康生活...等,讀者需要的重要時事與新知整理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