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0萬人受夜尿困擾!網傳吃3食物、按穴道可改善夜尿?醫破解網路偏方:自行處置恐加重症狀
根據國際尿失禁防治協會(ICS)定義,因尿意而中斷睡眠,且一個晚上至少發生2次(含)以上即為夜尿症。
你也會半夜經常起床上廁所而干擾睡眠嗎?當心網路誤導資訊影響夜尿症治療黃金期!根據國內調查結果顯示,有過半數的40歲以上男性平均每晚夜尿次數高於2次,卻有40%的人拖延超過一年以上才就醫。對此,醫師提醒夜尿不處理恐拖垮生活品質,以及增加罹患各種慢性、重大疾病的風險。
近九成夜尿患者屬「夜間多尿」
根據國際尿失禁防治協會(ICS)定義,因尿意而中斷睡眠,且一個晚上至少發生2次(含)以上即為夜尿症。台灣泌尿科醫學會與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2023年共同執行的夜尿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半數的40歲以上的男性符合夜尿症定義。依台灣人口換算,40歲以上夜尿人口約高達720萬人。然而,台灣預計在2025年邁向超高齡社會,夜尿症恐擴大衝擊中年以上族群。
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查岱龍指出,夜尿症主要可分為夜間多尿與夜間頻尿。前者指的是夜間起床排尿量大於全天尿量⅓;後者則為夜間起床排尿次數達6~8次,但夜間尿量為大於整天尿量的⅓。根據臨床觀察,近九成夜尿患者都屬於夜間多尿。
夜尿不解決 十大死因恐上身
國內調查結果顯示,有過半數的40歲以上男性平均每晚夜尿次數高於2次,卻有40%的人拖延超過一年以上才就醫。對此,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監事、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理事長蒙恩表示,夜尿不處理不僅影響睡眠、拖垮生活品質,還會增加罹患各種慢性及重大疾病的風險。蒙恩亦引述國際研究指出,夜尿睡不好可能導致以下幾種危機:
- 心血管疾病:以18篇涵蓋世界多國的隊列研究,計算睡眠剝奪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間的關聯性。綜合受測者結果顯示,睡眠剝奪具心血管發生風險。
- 高血壓:依2005年至2016年國家健康與營養檢查調查(NHANES)資料,採納29,505名20歲以上受試者並探討夜尿症與高血壓關聯。結果顯示,夜尿症患者罹患高血壓的風險高出36%。
- 糖尿病:睡眠障礙恐致交感神經活化、影響胰島素阻抗,長期下來易導致血糖升高,進而提高糖尿病發生機率。依全國健康與營養檢查調查(NHANES I)的數據,探討8992名樣本、10年追蹤期間的睡眠與糖尿病發生關係。結果顯示,睡眠時間<6小時,糖尿病風險提升。
- 癌症:睡眠中斷與時間不足恐降低與免疫相關的自然殺手細胞比例。據研究統計20~85歲確診癌症的病例中,自我報告的睡眠時間與大腸癌捍衛癌機率的關係。結果顯示,睡眠時間<6小時,胃癌風險較高。
- 腦血管疾病:研究統計380萬名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的夜間睡眠時間與心血管或腦血管疾病之關係。結果顯示,睡眠時間<7.5小時,腦血管疾病風險較高。
- 跌倒、骨折:國際研究表明,每晚起床如廁2次以上的民眾,發生骨折和跌倒相關創傷的風險增加1倍以上,而有四分之一的長者夜間跌倒事故與夜尿症有直接關係。
- 車禍事故:睡眠不足會導致白天疲憊、嗜睡,進而造成車禍事故風險增加。研究統計,夜尿症與交通事故風險之間的關係,睡眠不足的駕駛發生意外的可能性高出33%。
對此,蒙恩指出,夜尿睡不好所導致的癌症、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及糖尿病,就佔了國人十大死因第1、2、4、5名,而高血壓、事故傷害等,也位居十大死因中的第7、8名,提醒50歲以上中年民眾勿輕忽夜尿症的影響力。
食補、按穴道可治夜尿?醫師闢謠揭真相
根據國外研究顯示,社交媒體平台中,健康主題內容含有錯誤訊息的比例高達40%。訊息查證平台Cofacts統整,以常發生在中年與老年民眾的「夜尿症」為例,不乏有「夜尿只跟膀胱、腎或攝護腺有關係」、「夜尿靠食補就能改善」、「按某穴位立刻治好夜尿」等誤導影片被舉報,更有數支影片已破百萬觀看量。查岱龍與蒙恩也針對以下2個與夜尿症相關的誤導內容做出回應:
誤導資訊一:多吃蓮子、按穴道,一夜之間夜尿就消失?
Cofacts資料顯示,社群上流傳不少影片提到食用蓮子、南瓜、芋頭等特定食物,或按摩穴道即可立刻解決夜尿困擾。查岱龍分享診間觀察並指出,患者普遍對夜尿症病識感較低,多以為夜尿問題僅是正常老化現象,只要自行透過飲食、生活習慣調整即能改善。
真相:
查岱龍表示,夜尿症成因多元,包含夜間膀胱容積減少、夜間多尿症以及混合型(夜間多尿症合併夜間膀胱容積減少)。以佔據夜尿最大宗的夜間多尿患者來說,臨床觀察主要成因為腦下垂體功能退化,使大腦「抗利尿激素(ADH)」賀爾蒙分泌不足所導致。
通常晚上睡覺時,腦下垂體會分泌抗利尿激素,使尿量減少、尿液濃縮。隨著年紀增加,腦下垂體能力會逐漸退化,一旦身體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就會造成夜間尿量太多,不得不頻繁起來如廁,因此食補、按穴道並不能直接解決問題,未就醫對症就自行處置恐有加重症狀的風險。
誤導資訊二:夜尿一定是膀胱、腎臟、攝護腺問題?
Cofacts統計亦顯示,社群上不少誤導資訊將夜尿症直接歸因於單一器官,流傳只要解決腎、膀胱、攝護腺問題,甚至多鍛煉心臟功能即可解決夜尿。
真相:
查岱龍說明,夜尿成因多元且人體泌尿系統複雜,膀胱儲存能力變差、慢性疾病用藥、大腦賀爾蒙分泌異常等都可能造成夜尿。
夜尿如何改善?日常生活調整與專業治療雙管齊下
隨著時序進入秋冬氣溫下降,夜尿症發生機會也可能提高。要改善夜尿問題,蒙恩建議日常生活習慣調整3步驟,包括黃昏時多運動,把水分排出、睡前少滑手機避免藍光影響ADH分泌、晚餐後少吃水分多的水果,有助於緩解夜尿症狀。
至於,夜尿已嚴重影響睡眠時,務必尋求泌尿專科醫師治療。蒙恩表示,現在已有口服抗利尿激素可緩賀爾蒙分泌不足問題,改善夜間多尿,而疾病控制/手術治療(糖尿病/呼吸中止症/攝護腺肥大等),對於改善夜尿也有助益。
此外,為提升民眾對於夜尿症的認知並打擊未經查證的可疑資訊,學協會也共推「夜尿23醫」口訣,希望透過口號幫助民眾輕鬆初步判定是否有夜間多尿現象:
- 2:每晚起床2次以上的強烈尿意中斷睡眠
- 3:夜間尿量大於整天尿量的⅓
- 醫:務必盡速前往泌尿專科就「醫」,尋求專業醫療協助,從根本改善夜尿症
台灣泌尿科醫學會與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共同呼籲,民眾切勿輕忽夜尿問題只需仰賴偏方就能緩解症狀,提醒有相關異常排尿症狀都應盡快至泌尿專科就診評估,從根本改善夜尿症。
台灣泌尿科醫學會查岱龍理事長(右二)、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蒙恩理事長(左二)、台灣泌尿科醫學會薛…)、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林友翔秘書長(左一)共同出席夜尿症衛教記者會,呼籲民眾莫信網路誤導資訊。
【延伸閱讀】
「夜尿」超過●次就是病!不面對恐增憂鬱症、慢性病風險...醫教你「一口訣」判斷是否有夜尿症
責任編輯:林勻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