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350萬人受苦!58歲以上每5人就有1人關節退化...中醫師曝「6招自我保健」:按摩6穴位助改善膝關節疼痛

退化性膝關節炎

國人膝關節退化的盛行率為15%,有350萬人因退化性膝關節炎感到不適,58歲以上,每5人就有1人有關節退化問題。(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健康特搜簿健康特搜簿 撰文者: 吳育葳 中醫師2024-12-31

隨著台灣高齡社會的到來,國人膝關節退化的盛行率為15%,有350萬人因退化性膝關節炎感到不適,58歲以上,每5人就有1人有關節退化問題,在診間常見是女性患者居多,因內分泌的問題及骨質流失所導致。

西醫觀點看退化性膝關節炎

西醫認為因關節內軟骨磨損後,膝蓋周邊的股骨、脛骨骨頭表面不正常增生及關節腔變窄,周圍韌帶的鬆弛造成,進而產生疼痛、關節僵硬及嘎嘎聲、肌肉無力等症狀。然而,退化性膝關節炎不再是老人家及停經婦女的專利,運動傷害、體質過重都容易使關節軟骨磨損,造成關節退化提早到來,運動傷害族群像是需常做急停、急煞等動作的籃球、羽球較常見。

若您有膝蓋疼痛且伴隨下述六點中的三點以上,表示膝關節已出現老化現象 (Wood, Peat, Thomas, & Duncan, 2007; Zhang et al., 2010)

1.年齡大於50歲
2.早晨起床關節僵硬少於30分鐘
3.膝關節活動時發出聲響
4.膝關節壓痛
5.膝關節腫大
6.觸摸膝關節無發熱

中醫觀點看退化性膝關節炎

中醫認為退化性膝關節炎屬於「痹症」範疇,疼痛是由於氣血瘀滯,筋脈受阻所導致,「肝主筋,腎主骨」,年老體弱造成肌肉及骨頭營養吸收較差,從而導致關節的功能喪失。有效的滋養肝腎兩臟,便能達到延緩關節老化的目的,才能體現中醫「治未病」的精神。

中醫辨證可分成行痹、痛痹、著痹、熱痹

  • 行痹:肢體關節有走竄疼痛,痛無定處,治療可用防風、秦艽、葛根等
  • 痛痹:全身或局部關節疼痛,痛有定處,得熱痛減,治療可用川烏、羌活等
  • 著痹:肌膚麻木,關節痠痛,下雨天加劇,治療可用薏苡仁、蒼朮等
  • 熱痹:局部關節紅腫,碰觸疼痛明顯,治療可用黃芩、茵陳蒿、知母、石膏等

退化性膝關節炎治療及自我保健

根據美國骨科醫學會2022治療指引指出:

1.自主運動的重要性,如走路、水中運動、騎腳踏車。

  • 伸展腿後肌群:躺在床上,膝蓋伸直,將毛巾繞過腳底,並用雙手將腳往身體方向拉,維持10秒,每天做5-10次。
  • 訓練股四頭肌:躺在床上,將毛巾捲成柱狀,放在膝窩處,小腿伸直用力壓毛巾,維持10秒,每天做100次。
  • 平衡協調性訓練,改善患者功能和步行速度。
  • 開眼單足立:雙手叉腰,單腳站立;離地矯治於支撐腳的腳踝內側,兩腿輪流測試;以停留30秒為最佳。
  • 米字訓練:米字訓練比較進階一點,剛開始訓練時前方可以放一張椅子當作輔助。在地上黏膠帶,重心放在後腳,前腳用腳尖往8個方向順時鐘踩。上述兩個動作都建議早晚雙腳輪流各做2次。

2.減重

維持BMI<24(kg/m2),過重或肥胖的患者需進行減重,可降低膝關節的壓力,減緩退化到來的時間。

3. 西藥

  • 口服:消炎止痛藥
  • 針劑:關節內注射類固醇(急性期適用)、高濃度血小板血漿

4. 針灸

能改善膝關節疼痛及功能,常見穴位有

  • 犢鼻:髕骨韌帶外側緣的凹陷處,主治膝部腫痛
  • 膝眼:髕骨韌帶內側緣的凹陷處,主治膝關節炎、腿痛
  • 鶴頂:髕骨上緣凹陷處,主治膝關節疼痛、風濕性膝關節炎
  • 陰陵泉:膝蓋內側橫紋,往脛骨內髁凹陷處,主治膝關節紅腫、痹症、小便不利、水腫
  • 陽陵泉:小腿外側,膝蓋下一個大拇指寬度,腓骨前凹陷處,主治下肢麻木腫痛、肋間神經痛
  • 血海:膝蓋骨內側上緣往上3個指幅距離,主治膝關節炎、婦女疾病、蕁麻疹

在家可自行按摩上述穴位每天5~10分鐘。

中藥藥浴改善退化性膝關節炎

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選用疏經通絡、祛風濕、活血化瘀、止痛的藥材,如獨活、羌活、伸筋草、桂枝、赤芍、川芎、艾草、紅花、紅骨蛇等,將以上藥物放入藥袋包中,並放置在能浸泡超過膝蓋高度的水桶中,水溫不超過45度,浸泡每次15分鐘,每週4-5次。

本文由《馬光中醫診所》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

責任編輯:林勻熙
核稿編輯:陳宛欣

健康特搜簿

健康特搜簿

查看全部

合作專家群

這是一個醫療健康新知的特搜園地,若您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到我們特搜簿,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sharon_chen@bwnet.com.tw)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