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需要隔離嗎?成人與兒童症狀、抗生素治療及百日咳疫苗預防

百日咳,百日咳症狀,百日咳治療,成人百日咳症狀,百日咳孕婦,百日咳疫苗,百日咳抗生素治療,百日咳需要隔離嗎

百日咳(英文:Pertussis)最典型的症狀為劇烈、持續的咳嗽,為百日咳桿菌(Bordetella pertussis)感染所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疾病。(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良醫劃重點良醫劃重點 撰文者: 林勻熙 整理2025-04-14

百日咳是什麼?
百日咳症狀有哪些?成人與兒童百日咳症狀
百日咳潛伏期與傳染途徑
百日咳的診斷方式:如何確認感染?
百日咳需要隔離嗎?
百日咳如何治療?抗生素是否有效?
百日咳如何預防?百日咳疫苗接種建議
百日咳預防方法

{DS}

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今(2025)年累計11例百日咳確定病例(含4起家庭群聚),均為本土病例,病例數為六年同期最高。除了國內傳出百日咳疫情之外,日本也有相當多人感染。日媒《NHK》報導,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在4月1日成立國家保健風險管理所,該所統計,截至3月23日當週,全國醫療機構報告的感染者人數為458人,今年累計感染者人數達4100人,已超過去年初步統計的4054人。百日咳是什麼?有什麼症狀?需要隔離嗎?一文整理百日咳傳染途徑、症狀、潛伏期與疫苗預防方式

百日咳是什麼?

百日咳(英文:Pertussis)是一種由百日咳桿菌(Bordetella pertussis)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小兒科醫師巫漢盟指出,百日咳感染後若未經治療,咳嗽的症狀可能維持二至三個月,差不多是一百天的時間,因而得此名稱。

根據疾管署資料指出,百日咳並沒有特別的季節性分布,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患者多為5歲以下兒童,以6個月以下嬰幼兒為主要好發年齡,其餘年齡層病患症狀表現比較輕微,大多不會引起併發症。

雖得過百日咳後可獲較長期的免疫力,但是目前無相關研究顯示可獲終生免疫,仍有可能發生二次感染。而且,營養狀況不良、併有許多腸道及呼吸道感染的病患,以及及6個月以下嬰幼兒等族群為百日咳併發症與死亡的高危險群。

百日咳症狀有哪些?成人與兒童百日咳症狀

百日咳是一種會侵犯呼吸道的急性細菌性疾病,疾病過程分為三階段:黏膜期(Catarrhal stage)、陣發期(Paroxysmal stage)、恢復期(Convalescent stage),每個階段的症狀不同。以下說明百日咳症狀:

百日咳症狀:黏膜期(Catarrhal stage)

此階段傳染力強,通常持續約1~2 週,症狀較為輕微且較不易察覺,常見的症狀包括輕微性咳嗽、低燒、流鼻水等類似感冒症狀。

百日咳症狀:陣發期(Paroxysmal stage)

黏膜期之後1~2週,疾病症狀演進成陣發性咳嗽,且持續1~2個月或更長時間。另,依年齡層的不同而有不同臨床表現。如:

  • 小於6個月之嬰兒及成人患者,無此典型的陣發性咳嗽或吸入性哮聲
  • 小於三個月的嬰兒,常會以暫停呼吸或發紺來表示
  • 大人在此階段以不停地咳嗽、頭痛、呼吸不順暢來表現,咳嗽後嘔吐是青少年及成人是否感染百日咳的重要診斷依據

百日咳症狀:恢復期(Convalescent stage)

持續數週至數月,發作會逐漸減少且較不嚴重,可能繼續咳嗽2~3週後即痊癒。

成人百日咳症狀vs.兒童百日咳症狀

雖然都是由同一種細菌(百日咳桿菌)引起,但百日咳在兒童與成人之間的症狀表現有些許差異,主要與年齡、免疫狀況與疫苗接種情形有關。以下表格整理成人百日咳症狀與兒童百日咳症狀表現對照:


兒童百日咳症狀成人百日咳症狀
初期症狀(黏膜期)流鼻水、打噴嚏、輕微發燒、乾咳(類似感冒)喉嚨癢、乾咳、疲倦感,容易被誤認為感冒或過敏性咳嗽
典型症狀陣發性劇咳+「咻咻吸氣聲」(哮喘聲),可能咳到臉紅、嘔吐甚至暫時缺氧雖也會久咳但較少有哮喘聲,多為夜間咳嗽劇烈,影響睡眠
持續時間咳嗽期可持續6~12週,甚至有可能長達3個月咳嗽時間相對較短,但若未警覺,容易傳染給嬰幼兒
併發症風險併發症風險高,可能出現肺炎、癲癇、腦病變、呼吸暫停等嚴重併發症少見重症,但可能因持續劇咳導致肋骨拉傷、血壓升高或尿失禁
疫苗影響未完整接種疫苗的兒童容易發生重症成年人疫苗保護力隨時間降低,若未追加Tdap疫苗仍可能感染

百日咳潛伏期與傳染途徑

百日咳傳染途徑主要為飛沫傳染,當感染者咳嗽、打噴嚏或說話時,細菌會隨飛沫進入空氣中,其他人吸入後可能就會被感染。而百日咳潛伏期(Incubation period)一般約為5~10天,最長可達21天

根據疾管署資料指出,百日咳的可傳染期(Period of communicability)於黏膜早期陣發性咳嗽未出現之前,便具有高度傳染性,之後傳染力逐漸降低,約3週後即使仍有持續痙攣性咳嗽或哮喘症狀,但此階段不再具有傳染性。

疾管署表示,為防治疫病發生,一般計算傳染時間是依有無接受抗生素治療。未經抗生素治療者,其傳染持續期是從黏膜早期至陣發性咳嗽症狀出現後3週為止;經過適當抗生素治療,即不具傳染性。

百日咳的診斷方式:如何確認感染?

疾管署提醒,由於百日咳初期症狀與感冒類似,民眾可能因忽略症狀延遲就醫,傳染給家中嬰幼兒或其他接觸者,引發群聚感染。若有疑似症狀(陣發性嚴重咳嗽、呼吸有哮喘聲、咳嗽後臉潮紅或發紫及咳嗽後嘔吐等)應及時就醫與診斷。至於,百日咳的診斷方式,醫師會根據臨床症狀與病史初步判斷,並進一步採取以下檢查來確診:

  • 鼻咽拭子細菌培養:最常用的方法,可檢測是否有百日咳桿菌。
  • 聚合酶連鎖反應(PCR):可快速檢測細菌DNA,提高診斷速度與準確度。
  • 血清學檢查:測量抗體濃度,了解是否曾接觸過病原菌。

另外,有些感染如腺病毒(Adenovirus)、黴漿菌(Mycoplasma)、披衣菌(Chlamydia trachomatis)及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等均可表現出類百日咳症狀,須加以鑑別。而臨床上,副百日咳較難以與百日咳區別,前者致病原為副百日咳桿菌(Bordetella parapertussis),後者則為百日咳桿菌(Bordetella pertussis),兩者疾病之判別須仰賴細菌培養的生化學及免疫學之方法。

百日咳需要隔離嗎?

百日咳需要隔離嗎?事實上,百日咳為我國第三類法定傳染病,須於一週內通報。目前針對百日咳確定病例建議進行居家自主健康管理,並建議患者避免與兒童或嬰兒(特別是未完成百日咳疫苗接種者)接觸,直到服完至少5天的抗生素為止。

根據台北市衛生局資料指出,依中央主管機關指引,如為小於7歲同時有免疫力不完全之接觸者,於百日咳確診者暴露後,在14天內應禁止上學及涉足公共場所,如有採取投藥14天的措施,則禁止的時間至少 5 天外;其餘接觸者無須隔離,但要配合自主健康監測。

百日咳如何治療?抗生素是否有效?

百日咳是一種細菌感染,因此在早期階段使用抗生素可有效控制病情,減少傳染風險。常用的藥物包括:紅黴素(Erythromycin)阿奇黴素(Azithromycin)克拉黴素(Clarithromycin)替代用藥則為TMP-SMX

百日咳抗生素治療針對發病早期(潛伏期或黏膜期)即給予抗生素,可減輕症狀,但若已進入陣發期,則無法減輕症狀,但可有效縮短可傳染期。而對於重症嬰兒患者,可能需要住院治療,進行氧氣供應或呼吸監控。

另外,若為確定病例之家中其他成員者(無論是否曾接種百日咳疫苗)、高危險族群與高傳播風險族群,須由醫師評估是否進行預防性投藥。目前,疾管署提供之預防用藥為Azithromycin,若對Macrolide類有相關禁忌者,則可以改用TMP- SMX藥物替代

百日咳如何預防?百日咳疫苗接種建議

百日咳的預防方式最有效的就是疫苗接種。台灣現行常規使用的疫苗是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b型嗜血桿菌及不活化小兒麻痺五合一疫苗(DTaP-Hib-IPV),可同時預防白喉、破傷風、百日咳、小兒麻痺以及b型嗜血桿菌五種傳染病。其中,百日咳是用非細胞性的成分來取代傳統全細胞性百日咳疫苗,可減少接種後發生注射部位紅腫、疼痛或發燒等不良反應發生的機率。

根據疾管署資料以下整理五合一疫苗現行接種時程表:

接種時程接種疫苗接種數
出生滿2個月五合一疫苗第1劑
出生滿4個月五合一疫苗第2劑
出生滿6個月五合一疫苗第3劑
出生滿1年6個月五合一疫苗第4劑
滿5歲至入國小前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及不活化小兒麻痺混合疫苗(DTaP-IPV/Tdap-IPV)一劑

針對孕婦,建議於每胎懷孕自費接種1次百日咳疫苗(Tdap疫苗)。為使母親抗體傳遞給嬰兒的接種效益最大化,應於懷孕第28~36週接種,以提供新生兒出生後的初期保護力。若懷孕時未接種則建議於生產後立即接種。

另外,疾管署表示,接種四劑百日咳相關疫苗後,百日咳免疫效力約為70~90%,3~5年後開始降低,約可維持5~10年,完成接種後12年幾乎完全偵測不出抗體。一般來說,國際上建議每10年補打一劑Tdap疫苗,因此成人也可考慮每10年自費補打一劑Tdap疫苗(成人型白喉、破傷風、百日咳混合疫苗),尤其是家中有嬰幼兒者。

百日咳預防方法

疾管署呼籲,家長或家中較大的兒童務必注意咳嗽禮節及呼吸道衛生,外出返家接觸嬰幼兒前先更衣洗手,並避免帶嬰幼兒出入醫院、人潮擁擠或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以降低感染風險。為了降低感染與傳播風險,以下是幾項有效的百日咳預防方法,家長與高風險族群更應提高警覺。

  • 接種疫苗:嬰幼兒依照常規疫苗接種時間接種五合一疫苗;成人則可每10年自費接種一劑Tdap疫苗,以及孕婦於每次懷孕28~36週期間接種。
  • 避免與感染者密切接觸:若家中有人出現類似百日咳症狀,應盡快就醫確診。感染初期與治療前5天具有高度傳染力,建議居家隔離、戴口罩,避免接觸嬰幼兒或孕婦,並養成正確咳嗽禮節與勤洗手。
  • 家庭預防:家中有新生兒者,建議全家人皆接種Tdap疫苗,保母、托育人員、祖父母等親密接觸者亦應更新疫苗紀錄,平時注意家中通風與清潔,皆有助於提升整體健康防護。
  • 若曾接觸確診者,需留意潛伏期:百日咳潛伏期為5~10天,曾密切接觸確診者(尤其是6個月以下嬰兒),可由醫師評估是否需使用預防性抗生素,接觸後2~3週內若出現持續性乾咳,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接觸史。

參考資料:阿包醫生陪你養寶包 - 小兒科巫漢盟醫師疾管署百日咳核心教材台北市衛生局疾管署百日咳(Pertussis)

【延伸閱讀】
咳嗽、流鼻水...上呼吸道感染多久會好?症狀、原因及舒緩方式一次看
咳嗽吃什麼食物、飲品快快好?有哪些飲食禁忌?一表看水果食療法對症止咳

責任編輯:林勻熙
核稿編輯:陳宛欣

良醫劃重點

良醫劃重點

查看全部

良醫小編群

由良醫小編精選,這裡提供醫療健康生活...等,讀者需要的重要時事與新知整理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