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弱是失能的前兆!蛋白質吃不夠,當心老年衰弱症找上門!

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主任詹鼎正醫師。

2022-07-25

體型瘦小、虛弱無力、走路緩慢,這些都是我們對「衰老」的常見認知,其實它們也是「老年衰弱症」的表徵。老年衰弱症是指因老化而出現生理功能衰退的現象,若身體機能處在不穩定的狀態,也較易受到傷害。外表看似健康的老人,也可能因衰弱的影響,容易發生跌倒、住院、臥床等情況,因此老年衰弱症常被視為失能的前兆。

台灣潛在老年衰弱族群粗估達30% 正視問題預防失能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人口老化的問題越來越嚴重,老年衰弱症也逐漸受到重視。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主任詹鼎正醫師表示,老年衰弱症並非單指某一種疾病,而是由多重原因所造成的結果。

台灣老年衰弱症盛行率粗估約10%,如果將衰弱前期的族群也列入計算,則高達30~40%。詹鼎正醫師進一步分析,老人衰弱被視為失能傾向,如果能針對危險族群提早積極介入,就能有效預防及延緩失能,這也是為何政府會將長照2.0的服務對象擴大,把65歲以上衰弱老人也納入的原因。

世界各國的研究人員,都嘗試將評估方式量化,用以預測老年人的健康情況。臨床上,很多醫師會採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Linda Fried教授所提出5個測量指標:非刻意的體重減輕(一年內體重減輕5%以上)、走路速度緩慢、肌力下降、體能降低、有疲憊感;符合其中一至兩項者,屬於「衰弱前期」;若符合三項以上者,表示已經是「老年衰弱症」的一員。國健署也曾提出「SOF index」篩檢工具,讓國人可以簡易的自我評估,包括:一年內體重減輕超過3公斤、從椅子上坐下起立5次的時間超過12秒、提不起勁等;若出現以上「衰弱」症狀,就應提高警覺,並且建議就醫。

台灣老年衰弱症盛行率粗估約10%,如果將衰弱前期的族群也列入計算,則高達30~40%。專業醫師分析,老人衰弱被視為失能傾向,如果能針對危險族群提早積極介入,就能有效預防及延緩失能。

面對老年衰弱症與肌少症 預防肌肉流失至關重要

老年衰弱症和肌少症常被相提並論,但兩者之間還是有所差異。詹鼎正醫師表示,肌少症是單純的肌肉及肌力出狀況,老年衰弱症的問題卻相對複雜許多,包括情緒、活動量、飲食、疾病、藥物及經濟因素等等,都必須考量進去。當醫師懷疑患者有老年衰弱症時,通常會藉由「周全性老年評估」,一項項進行篩檢,找出造成衰弱的原因,並且加以治療及改善。

不過,無論是肌少症還是老年衰弱症,預防肌肉流失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肌力不但和長者的平衡感及行動能力有關,當肌肉質量與強度不足時,也會導致衰弱的情況更加嚴重,並且進一步使慢性病惡化,形成一連串的惡性循環。

衰弱長者蛋白質攝取量增至每公斤體重1.5公克 有效防治老年衰弱症

「增加肌肉量才能避免衰弱,因此運動與營養都是不可或缺的」詹鼎正醫師指出,運動及優質蛋白質都是增長肌肉的關鍵,可以有效降低老年衰弱症的發生。健康老年人每天蛋白質建議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1~1.2公克;生病或住院時,蛋白質攝取量可增至每公斤體重1.5公克。豆類、魚類、肉類、蛋類或牛奶,都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最好能在每天飲食中多元攝取。不過,有些老年人可能因為牙口或食慾不佳等問題,無法攝取足量的蛋白質,建議可以從營養保健食品補充。

每天攝取足夠蛋白質及運動都是增長肌肉的關鍵,有效降低老年衰弱症的發生。

HMB促進肌肉合成 改善老年衰弱症

醫學實驗證明,HMB能有效促進肌肉合成或避免肌肉流失,因此也能發揮防治老年衰弱症的作用。HMB是嶄新的醫學發現,近年來也成為老年醫學中受到矚目的關鍵成分。當人體攝取含蛋白質的食物之後,會再進一步分解成多種胺基酸,其中包含了白胺酸,而HMB就是白胺酸於人體持續代謝後的產物。根據2013年的研究顯示,65歲以上健康老年人每天補充3公克HMB,就算沒有搭配阻力運動,半年後的肌肉量及肌力皆明顯提升。雖然HMB可由日常飲食中攝取的蛋白質代謝而來,但只有5%左右的白胺酸會代謝成HMB,因此很難從天然食物中攝取到足夠的HMB;建議有需求的長者或族群,可適量補充含HMB的保健食品,以預防老年衰弱症。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