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之後肌肉流失快合成慢,補對營養素增肌更有效!

成大醫院高齡醫學部主任張家銘醫師。

2022-09-26

人類的身體機能大約20幾歲到達顛峰,進入30歲之後就開始走下坡,因此運動選手幾乎都是30歲以前就退休;肌肉也是如此,大約30歲之後就會開始慢慢流失。成大醫院高齡醫學部主任張家銘醫師表示,很多人都知道要提早存骨本,才能預防骨質疏鬆症,其實肌肉也是一樣,最好趁年輕時開始養肌肉,才能避免肌少症纏身。

「40歲之後每10年約流失8%的肌肉,70歲之後流失的速度加快,大約每10年就減少15%的肌肉量!」張家銘醫師指出,年輕時還有機會儲存肌肉,到了50歲之後,因為肌肉合成率減少1/3,流失的速度比合成快太多,肌肉量幾乎只會減少,想要增肌真的很難!因此,趁年輕時多儲備肌肉量,老了才不會入不敷出。

肌肉量不足影響全身活動 威脅身體健康

「肌力和全身的活動有關,若肌肉量不足,會對健康造成重大影響!」張家銘醫師進一步分析,肌肉不只與心肺功能息息相關,也會影響血糖的代謝。肌少症並非只有外表的肌肉量減少,體內肌群的功能也會跟衰退,例如咀嚼肌及舌肌力量不足,會使吞嚥能力變差,吃東西就很容易嗆到;若是腸道肌力不夠,腸胃蠕動功能也會跟著下降,導致便秘、食慾變差等狀況;營養吸收不良,又會造成肌少症及衰弱症,形成一連串的惡性循環。

三成以上長者有肌少症

依據《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資料顯示,65歲以上長者肌少症的盛行率高達30%以上,也就是說每10位長者之中,至少3人患有肌少症,而且年紀越大、比例越高,對身體健康的影響也就越嚴重。

「老化絕對是造成肌少症的一大因素,而營養不均、運動不足及慢性病,也都會讓肌肉流失的速度加劇」張家銘醫師表示,肌肉質量原本就會隨著年紀增長而加速流失,加上老人肌肉合成能力減少1/3,要增長肌肉真的不容易。很多長者都有錯誤的飲食觀念,認為上了年紀就該粗茶淡飯,對肉、魚、蛋等優質蛋白質來源的食物興趣缺缺,若再加上吞嚥能力差與牙口不好等因素,容易造成蛋白質攝取不足的問題。此外,年長者罹患慢性病的機率非常高,不但影響活動能力,若身體一直處於慢性發炎狀態,也會降低肌肉合成率,甚至還會消耗肌肉量。

很多老人寧願在家看電視、打瞌睡,也不願外出活動,若再遇到生病住院等狀況,肌肉流失的速度更是驚人。根據國外醫學研究顯示,老年人躺床3天,大腿肌肉就會減少1公斤,流失的速度高達10%以上。「人生有多少10%的肌肉可以流失,因此很多老人家躺著躺著,最後就因為失能而永久臥床!」張家銘醫師語重心長的提醒。

依據調查報告顯示,65歲以上長者肌少症的盛行率高達30%以上,也就是每10位長者之中,至少3人患有肌少症,而且年紀越大比例越高,對身體健康的影響也就越嚴重。

吃夠營養 適時補充HMB 防治肌少症

張家銘醫師提到,蛋白質是合成肌肉的重要營養素,每餐的份量一定要足夠才行,因為身體吸收蛋白質的能力有限,建議將高蛋白質食物,平均分配於三餐之中;豆、蛋、魚、肉類食物,每餐大約一個手掌心大小的份量,若真的無法吃到這麼多,也可以嘗試每餐多吃一顆蛋,尤其是蛋白的部分。

除了高蛋白質食物,近年來國外也興起補充HMB的風潮。關於HMB,張家銘醫師解釋到,蛋白質裡可以幫助肌肉合成的關鍵成分主要是白胺酸,而其中白胺酸最重要的代謝產物HMB,會促進肌肉合成,更關鍵的是能夠避免肌肉分解。由於白胺酸屬於必需胺基酸的一種,身體無法自行合成,必須從食物裡補充才行。

然而,只有5%的白胺酸會轉化為HMB,想從日常飲食中補足HMB的需求量是很困難的,因此有些人會從營養補充品來攝取。過去有研究報告指出,65歲以上健康老人每日補充3克HMB,半年後發現即使沒有搭配阻力運動,肌肉量也能明顯提升。現在就趁早開始養好肌肉,補對營養,打造健康樂齡生活!

專科醫師建議,由於長者身體吸收蛋白質的能力有限,建議將高蛋白質食物,平均分配於三餐之中,豆、蛋、魚及肉類食物,每餐大約一個手掌心大小的份量。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