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失智症良醫名單揭曉,懂得照顧失智患者、陪伴者生活品質才是真良醫

撰文者: 吳佩琪2022-11-03

全台失智症良醫」活動共選出北、中、南、東(含離島)各地100位失智症專業醫師,由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理事長陳正生、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黃宗正與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徐文俊代表領獎。

因應百歲時代來臨,失智症防治也越顯重要,此次引介全台各地專業的失智症良醫,不但有助於國人面對失智症防治及照護等問題,也能進一步提升民眾對於失智症的認知。

讓失智症專業醫師被看見

台灣醫療進步又便利,然而以往醫療院所多集中於都會區,造成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當民眾罹患重大疾病或慢性病時,常須四處打聽或舟車勞頓北上就醫。其實,近年來在醫療團隊的投入下,城鄕醫療水準差距已逐漸縮小,全台各地都有不少值得推薦的專業醫師。

良醫健康網總編輯吳修辰表示,商周集團一直致力於建立民眾正確的醫病觀念,同時讓更多好醫師被看見,而此次全台失智症良醫票選活動,結合兩個醫學會的合格會員名單,從中選出北、中、南、東各地具人氣與專業的失智症專業醫師,使得有需求的民眾及家屬,可以就近找到適合的醫師。

陳正生進一步指出,良醫票選活動除了得到民眾的肯定之外,失智症專科醫師也能藉此提升自我認同感,同時更積極參與學會、協會的運作,並且精進相關知識,不管是對民眾或醫師而言,都是多贏!

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理事長陳正生表示,失智症醫師須先具備神經科或精神科專業,再進一步專研於失智症。全台失智症良醫活動除了提供民眾就醫選擇,也讓失智症醫師的專業性更被重視。

治療失智不只是開藥而已

失智症病程非常漫長,除了醫療費用之外,照顧者所耗費的時間及人力成本也很可觀,為了提升民眾就醫便利性,並且分散醫學中心的壓力,相關單位研議讓基層診所也加入失智症治療領域;如此一來,診所醫師和神經科或精神科醫師一樣,都具有開立處方的權限。

對此,徐文俊認為,失智症牽涉層面很廣,不管是檢測、診斷及治療都不容易,有時看似平常的症狀,卻可能是病情變化的關鍵,而在基層診所服務的大多是家醫科醫師,若未曾受過失智症專業訓練,對於症狀認知程度可能不足。黃宗正理事長進一步補充,藥物雖然可以延緩認知功能下降速度,但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對患者及家屬而言才是最重要的事,而藉由失智症醫師專業的諮詢,更有助於提供正確建議。

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徐文俊認為,失智症不管是檢測、診斷及治療都不容易,醫師若未曾受過失智症專業訓練,對於症狀認知程度可能不足。

失智個管新制引爭議

衛福部預計2023年元旦起,將啟動「失智個案管理分流新制」,引發各界熱議。「我們花了10年,才讓失能及失智照護分開,如今又要整合在一起,實在令人擔憂!」徐文俊坦言,新制將讓失智家庭失去共照中心的資源,對患者及家屬的衝擊非常大。

黃宗正指出,失智及失能的照護需求不同,失智症關注的重點在於「精神行為」,而非「失能行為」,單一個管新制度將引發專業性不足的問題。陳正生則認為,先診斷失能,再進一步考慮有無失智的作法,易讓失智患者失去資源可近性,繁雜的行政流程,也會增加家屬照護的麻煩。

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黃宗正提醒,藥物雖然可以延緩認知功能下降速度,但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對患者及家屬而言才是最重要的事。

失智長輩最後的生命尊嚴

中央政府年度總預算約2.5兆元,其中1/3為全民健保總額,而65歲以上高齡醫療費用,又占健保總預算的1/3。黃宗正提到,很多人不知道,國人失智症治療費用龐大,約占高齡醫療費用的1/4。原來,失智症病人生命中的最後一年,約6、7成需插鼻胃管或氣管,尤其是最後一個月,維生器材費用的支出更是驚人。在人生最後一哩路上,是否需要醫療過度介入,與失智症患者安寧和緩醫療、生命尊嚴及家屬負擔等問題,都值得我們深思。

正因為失智症牽動的不只是醫療問題,還包括社會、經濟等層面,不管是治療患者或提供家屬諮詢、建議,皆需透過專業醫師協助,因此,相較於其它疾病,失智症醫師的專業性要求更高。陳正生表示,失智症醫師須先具備神經科或精神科專業,再進一步專研於失智症,此次失智症良醫又經過學會篩選及民眾票選,才找出全台各地優秀的失智症醫師,除了提供民眾就醫選擇,也讓失智症醫師的專業性更被重視。

良醫健康網總編輯吳修辰表示,商周集團一直致力於建立民眾正確的醫病觀念,同時讓更多好醫師被看見;全台失智症良醫活動選出北、中、南、東各地專業具人氣的失智症良醫,提供有需求的民眾及家屬,就近獲得專業可靠的協助。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