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輕忽國民健康殺手! 早死、失能、臥床全都和慢性病有關

撰文者: 吳佩琪2023-04-21
國人十大死因之中,除了事故傷害之外,其它 9 項竟全是慢性病,可見慢性病已成為國民健康殺手!彰化基督教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杜思德指出,慢性病不只奪走無數國人性命,還可能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例如糖尿病因周邊血管病變引發「間歇性跛行」,或腦中風導致行動不良,都讓患者苦不堪言。

不管是高血糖、高血壓或高血脂,都和「吃」脫不了關係,想要防治三高,「飲食均衡,絕對是最重要的原則」。

現代生活型態 慢性病易找上門


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腎臟病等,都是臨床上常見的慢性病,尤其是高血糖、高血壓及高血脂,也就是俗稱的「三高」,盛行率更是驚人。根據統計,65 歲以上銀髮族高血壓罹患率約5至6成,而每4個65歲以上老年人之中,就有 1 人患有糖尿病,75 歲之後,罹患率更高達1/3。

「慢性病罹患率居高不下,和生活型態改變有很大的關係!」杜思德提醒,慢性病形成原因包括先天遺傳基因、年齡老化,以及生活型態等;相較於過去勞動率較高的農業社會,現代人上班長時間坐著,下班又宅在家裡看電視、滑手機,加上缺乏運動、壓力、生活作息及飲食不正常等因素,難怪罹患慢性病的人數一直攀升。

及早介入 避免後續病變


曾有報導指出,台灣在慢性病防治方面不及格,例如糖尿病盛行率為亞洲第一,而根據健保資料顯示,台灣每年有近10萬人洗腎,高居健保支出第一名!對此,杜思德表示醫從性不佳,一直是慢性病防治上最令人擔憂的一環。「目前治療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血脂等慢性病的藥物很多,只要能按照醫囑服藥及定期回診,引發併發症的風險就能大幅降低!」他提到,若能藉由媒體報導、推廣教育等管道,讓民眾了解早期發現、早期介入及治療的重要性,當患者到醫院求診之後,就可經由相關檢驗,提早得知自己的健康情況,並且透過藥物治療、飲食、運動及調整生活型態等方式來控制病情,避免後續病變發生。

三高飲食怎麼吃? 把握最重要原則


不管是高血糖、高血壓或高血脂,都和「吃」脫不了關係,想要防治三高,在飲食上又要如何把握呢?「飲食均衡,絕對是最重要的原則,不過,觀念雖然大家都知道,但真正人做到的人卻不多!」杜思德坦言,根據臨床經驗,大約只有15~20%左右的患者會積極配合飲食建議,其他人大多因為工作及生活型態,無法達到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的目標。其實,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做些小小的修正,對於提升整體健康,還是有所助益;例如,外食前先用白開水涮一下菜餚,將多餘的油脂及鹽分去除,或避免睡覺前吃宵夜,才不會吃進過多高熱量的食物。

除了強調飲食種類均衡之外,杜思德建議最好1日3餐的份量也要平均分配,不要大小餐,才能確保每餐的營養素都能被好好吸收。他指出,很多人早餐吃得太過清淡,中午因為工作忙碌又隨便吃,以為只要晚餐吃多一些,就能補足每日對營養素的需求量,其實這是錯誤的作法。「以蛋白質為例,人體一次只能吸收20~30公克左右,吃多了,可能會造成浪費」。衛福部公告的《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中建議,成年男性每日蛋白質攝取量為70公克,女性為60公克,換算下來,最好3餐裡的每1餐都要吃到蛋白質食物~「豆魚肉蛋一掌心」的份量。此外,食物種類也應多元化,例如除了動物性蛋白質之外,最好還能攝取來自植物的優質蛋白質,像是黃豆、黑豆、豌豆等,此外,五顏六色的蔬果中含有不同的植化素,不僅具強大的抗氧化作用,還能促進代謝,對慢性病也有預防保健的效果。

運動降三高 動多少才有效?


對於三高患者而言,除了藥物及飲食之外,運動也是不可或缺的良藥;杜思德表示,很多患者都會詢問:「做什麼運動才有助於降三高?」,答案其實很簡單:「只要有動,就有用」。三高患者很多都是上了年紀的長者,跑步、打球或騎自行車等運動,對他們而言可能都太過於劇烈,其實,走路就是最好的運動。「飯後百步走,活到99」,有研究指出,飯後走4、50分鐘,對於穩定血糖確實有所幫助;此外,很多患者每天練習原地搖擺或甩手功等動作,也都能達到提升心肺功能及促進代謝等作用。

國人十大死因裡雖囊括多項慢性病,所幸這些疾病大多是可以控制的,只要配合醫囑,並且調整自己的飲食及生活方式,一樣能活得健康又長壽! 

杜思德醫師強調除了飲食種類要均衡,最好1日3餐的份量也要平均分配,才能確保每餐的營養素都能被好好吸收。圖/杜思德提供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