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對適合的食物了嗎?中醫師教你吃出彩色人生
「民以食為天」,可見飲食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現代營養學應用科學的方法對食物進行研究,除了分析各種食物裡所含的營養成分之外,也期望能藉此達到促進健康的效用。其實,早在數千年前,中醫就開始利用食療來養生,吳明珠中醫師表示,現代營養學和中醫食療的概念有異曲同工之妙,如果能互相結合,營養保健的效果就能相輔相乘。
「民以食為天」,可見飲食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不同的食物裡也包含了每個人所需的不同營養。
現代營養學將人體所需的營養素分為七大類,包含蛋白質、脂類、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膳食纖維及水,強調各類食物都要均衡攝取才能維持健康。「現代營養學主張所有人對營養素的需求相同,相較之下,中醫更重視營養成分和體質之間的關聯」,吳明珠指出,中醫有「辨證」的觀念,會依據不同體質調整所需的營養,例如,現代營養學認為維生素C是每一個人都不可或缺的,但從中醫的觀點來看,維生素C的屬性偏涼,易促進腸胃蠕動,脾胃虛寒或經常腹瀉者不宜多吃;此外,同樣是枸杞、桂圓,有些人吃了可以滋補元氣,有些人卻因為上火而導致便秘、長痘子,由此可知,每個人所需的營養素未必相同,應視情況調整。
你知道食物也有自己的個性嗎?
中醫善於用飲食來養生,認為每一種食材或藥材都有自己的個性,也就是所謂的「性味」。吳明珠提到,中醫將食物區分為「四氣」和「五味」,前者是指寒、涼、溫、熱等四種屬性,後者則包含酸、苦、甘、辛、鹹等五種味道,而五味入五臟,意指每一種味道都有對應的臟腑,並且發揮不同的作用,例如生薑味辛,能溫肺止咳。
五味養生法
五顏六色蔬果最養生
除了性味之外,中醫認為不同顏色的食物,對於臟腑也具有不同的保養功效,「五色入五臟」,不偏食、各種顏色的食物都要吃, 才能維持身體所有機能正常運作,例如白色食材中的百合、茯苓,具潤肺、養肺的效用,而紅棗則能補益心血。中醫的五色養生法,和現代營養學中的「植化素」有異曲同工之妙。
「古人當然不曉得什麼是植化素,他們的眼睛看到五色,嘴巴嚐到五味,觀察人體、天地和植物之間的變化,憑經驗歸納出這些養生法」吳明珠進一步分析,植物為了防衛大自然中的有害因子,會分泌出各種激素,從而演變出五彩繽紛的外觀或氣味,就是所謂的植化素,例如番茄、紅甜椒裡的「茄紅素」,南瓜、木瓜裡的「β-胡蘿蔔素」等,都具有超強的抗氧化能力。
植化素是植物的保護色,不同顏色的植物,含有不同的植化素,對健康的益處也大不相同,因此,現代營養學不斷推廣「彩虹飲食法」,鼓勵大家多吃五顏六色的蔬果,才能達到更好的保健效用。
五色養生法
從神農氏嚐百草開始,經過數千年的發展,中醫逐步確立了食療的準則,而歷代醫家也將養生心得記載於典籍中。現代人養生的概念,許多都來自於古人的智慧,甚至有許多專家學者,針對古典中所記載的配方進行研究、實驗,結果發現確實具養生、保健的功效。中、西植物營養學理念中,有許多互相呼應之處,將雙方優勢融入於飲食中,就能吃出健康與活力!
吳明珠中醫師表示,現代營養學和中醫食療的概念有異曲同工之妙,如果能互相結合,營養保健的效果就能相輔相乘。攝影/張家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