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傻瓜醫師:成為別人生命的貴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有人因他變得更好,就是他最快樂的事」,若要身邊的人形容他對自己的職涯目標,這絕對是最好的一句詮釋。台東馬偕醫院身心科主任楊重源坦言,自己是個「有情緒的醫師」,從不避諱談自己出生弱勢家庭,每當看到患者的狀況,總忍不住跟自己的生命經驗連結在一塊,他好希望把母親帶給他的正面與樂觀,也帶給所有需要被關懷的患者,成為別人生命裡的貴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楊醫師記錄故事 一覽精神科患者的世界
閱讀楊醫師的新書《診療室的人生練習》,就好像跟著楊醫師的腳步去精神病患者的世界走了一遭,偶爾皺眉、偶爾微笑,也會忍不住嘆息。楊醫師想,也許這一輩子,都不會有人幫這些患者紀錄,也不禁想著,跟患者講過的這些話語,感動了他們,是否也能感動他人?因此自7年前開始在社群平台紀錄患者的故事,並於今年彙整成書出刊。
以陪伴者自居 多元角色助患者減少艱辛路
談起印象深刻的故事,楊醫師憶起,自己曾經同時作為一個20歲女孩的身心科醫師、健康教育老師、心理諮商師,偶爾更像是可以傾訴祕密的知己。小欣自12歲開始就診,當她成為一個少女時,即使是與異性的親密舉動進度,也無一不跟醫師報告。雖然書中描述地逗趣,但實際上楊醫師最擔心的是像是小欣這樣的個案,有天可能會成為未婚媽媽,當小女孩照顧小寶寶,被迫長大,將會使她的生活更艱辛,因此總耳提面命避孕措施的重要性。面對不同類型的患者,楊醫師會追隨著不同的生命軌跡用不同的話語溝通,不變的是「同理心」,比起作為一個「醫師」,他更喜歡稱自己為「陪伴者」,希望陪伴他們走過一段艱辛的路途後,可以放手讓他們追尋自己的天空。
思覺失調須持續用藥 穩定治療找回人生
除了溫暖陪伴,針對不同的疾病,仍有不能妥協的必要性,像是思覺失調治療上,楊醫師強調「持續用藥」的重要性,穩定治療將是思覺失調患者重新找回人生的重要契機。專訪當天,楊醫師引以為傲地說「推薦序裡有一位是我的病人,他是思覺失調患者,妳很難相信吧?他的文筆真好耶!他也曾經迷失過自己,可是他不放棄,選擇積極治療」可以看得出來楊醫師非常開心能幫助患者從惡夢中拉回現實,這不是件簡單的事,挽救了一個男孩的人生。
源源不絕的熱忱 來自於患者的進步與成長
楊醫師說,很多人都說他為患者付出很多,但其實他認為自己得到的更多,是患者給予他新的能量,不讓他忘記初衷。楊醫師問:「妳知道玉米不是一次熟成的嗎?因成熟的時間不一樣,所以每天都得去採收。」有個患者在看診的時候,提了好大一袋玉米來門診,有些因為是一個多月前採收的,可能都放爛了,可是楊醫師的心裡好感動,因為這代表著「每一天都被放在心上」,要教患者學習說「謝謝」,有時候都不是容易的事,更何況是能被好好地放在心上,楊醫師笑著說「堅持做一件事,並一直做下去,會找到意義,我以身為身心科醫師為榮」。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