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給人類上的一堂課 精神科名醫:「弭平恐懼」這樣做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快速蔓延,全中國幾乎淪陷。病毒也傳播至全球,包括台灣、日本、韓國、香港、新加坡、美國、法國、義大利、澳洲等。至目前為止確診者高達六萬人以上,死亡病例達1,360例。而台灣確診人數已累計至18例,更有多人因有旅遊史或接觸史,需居家自主隔離。幸好台灣政府由2003年SARS爆發所學到之經驗,至目前為止,疫情控制得當,尚未出現社區感染。
回顧2003年SARS當年 對醫護人員精神照顧尤如沙漠
2019年新冠病毒的爆發,產生了不僅中國甚至全世界的焦慮潮。雖然制定了種種防疫措施,來對抗新冠肺炎的散佈,然而對於病患及健康照顧者醫護同仁精神心理健康的照護,卻如一片沙漠。
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蘇東平主任將2003 SARS爆發時,針對醫護照顧者的精神心理狀態觀察及研究與大家分享,並提供面臨這次疫情災難時重要的參考及建議,必要時,針對心理創傷者進行介入性的精神醫療。
受SARS疫病影響 醫護者出現恐慌、憂鬱等心理疾病
2003年3月,SARS侵襲台灣,導致1萬3000人遭到隔離、356人受到感染,其中73人死亡。當時台灣民眾聞之色變,經過各界的努力之後,疫情終於在7月初獲得控制。
受到SARS疫病影響最大的首推醫療護理人員,他們除了身體上可能受到感染的威脅之外,在心理精神層面也會出現災難後經常見到的精神疾病,包括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重度憂鬱症、恐慌、害怕以及失眠症。
針對醫護人員進行精神研究 家庭支持提供保護因子
以某醫院的醫護人員為研究對象,將接觸SARS的程度定義為不同劑量,以劑量效應的方式探討其身心問題,劑量最低的是被隔離的醫護人員,中度劑量的是直接照顧SARS病患者,重度劑量的則是罹患SARS的醫護人員。
蘇東平教授,追蹤了107位劑量最低的醫護人員,發現5~17%的人在SARS流行被隔離時發生精神症狀,其中以失眠、恐慌症、憂鬱、焦慮症狀以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為主;在SARS過後的第三個月,發生率下降一半;六個月時,幾乎完全消失。
然而研究也發現,家庭的支持提供保護因子,可以降低受隔離者的身心壓力。特別的是,在SARS後的六個月,發現107位被隔離者的身心狀態,比對照組的122位醫護人員來得健康,顯示小劑量的壓力,可能使心理、精神相對增強。
SARS病房憂鬱症發生率 比非SARS病房高出13倍
第二個研究是在SARS盛行時,針對在SARS病房(分為一般病房與ICU重症病房)直接照顧病患的70位醫護人員,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身心狀態評估。同時以非SARS病房(分為一般病房與ICU重症病房)的32位醫護人員做為對照組。結果發現,SARS病房的憂鬱症發生率,比非SARS病房高出13倍,而失眠的發生率則高出4倍。進一步觀察發現,SARS病房的醫護人員在工作一個月之後,對SARS的知識和經驗逐漸增加,情緒、失眠及對SARS的負面感受也隨之降低,在心理層面上漸漸適應,血液中的壓力激素「皮質醇」濃度,也在一個月後逐漸恢復正常。顯示在疫病流行時,有組織的工作環境和條理分明的照護步驟,是避免感染、增加安全保護的最佳良方。
疫情快速爆發期  精神健康照顧有這四項建議
「針對新冠肺炎爆發的快速及時精神健康之照護是急需的」,這是中國澳門大學的Yu-Tao Xiang及其同仁所發表於The Lancet Psychiatry 2020年的一段話,且有下列建議:
1.政府上層醫療官員應定期清楚地將新冠肺炎最新正確的訊息,公告給醫療工作者和病患及其家屬,以將低其害怕及不確定感。
2.精神醫療工作者應定期篩檢疑似和確診個案,以及其健康照顧者是否有憂鬱、焦慮和自殺傾向。
3.在區域及國家層級上應建立精神健康的多重團隊,包括精神科醫師、護理、臨床心理和其他工作者,並提供給病患和其照顧者精神醫療支持。
4.可利用電子設備提供感染病患及其家屬和大眾,予以心理諮詢,利用科技化的溝通管道,鼓勵病患和家屬聯繫,以減少被隔離的無助感。
面對疫情因未知而恐懼 精神支持與治療降低衝擊
任何生物災難發生時,人們心理的害怕、不確定性和被汙名化,十分普遍,從過去嚴重爆發的新型病毒肺炎及病毒流病,對心理社會的衝擊所得到的經驗中,發展精神醫療的特色,包括評估、支持、治療和服務,是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主要且必須的目標。

【延伸閱讀】

最怕反覆發作! 多發性硬化症宜盡早積極治療

【疼惜你的另一半】腸胃不適月達12次 醫:勿輕忽卵巢癌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