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檢篩出癌症,多數是治癒率高的期數
人人身上都有癌細胞!每天做3件事,幫體內大掃除
人人談之色變的癌症,隨著醫學進展,越來越像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有機會被早期發現、穩定控制病情,但在新聞中,卻又時常看見經濟相對寬裕、社交活躍的名人,平常身體健康,只因身體不適就醫,旋即發現罹癌,在很短的時間內,病情進展快速,為什麼會這樣呢?
首先我們要釐清的是,很少看醫生,就代表身體健康,從來不生病嗎?還是對於身體的警訊,太習以為常,原本該定期回診受檢的異常,從沒有好好放在心上,才會錯失治療的先機?或者,連最基本的健康檢查,都已經好幾年沒做過?
臨床上做癌症分期時,主要是依據三個重點,包括腫瘤大小、有沒有擴散到淋巴結、是否有轉移到其他器官。通常,癌症要出現症狀,大部分是腫瘤大到相當的分量,或者已侵犯到其他組織器官,因此,等到有異常症狀,才被篩檢出來的癌症,常常比做健康檢查時篩檢出來的癌症,平均期數較高,其治療複雜度也高,治癒率相對較低。
以台灣資料為例,女性子宮頸癌的癌前病變及零期,治癒率是一○○%,一期的治癒率是八○%。而透過健康檢查篩檢出來的子宮頸癌患者,有九成九是屬於癌前病變及零期、一期的早期患者,這個階段在透過非健康檢查篩檢出的個案,則只有五成左右。
到底哪些癌症可透過預防篩檢早期發現?哪一類癌症跟家族史、個人病史的關聯性較高?本週由專精癌症預防篩檢的韋朝榮醫師,分享預防癌症悄悄近身的日常養生之道。
腫瘤位置,影響發現早晚
若在大腸窄處,較早有異狀
大腸癌、肺癌、肝癌、女性乳癌等等國人前十大癌症,若是等到解黑便、久咳不癒、黃疸解出茶色尿、摸到乳房腫塊,才發現罹癌,通常期數較高。
癌症能否早期發現,也跟癌症的生長位置有關。以國人常見癌症第一名的大腸癌為例,大腸是呈ㄇ字形,最靠近小腸的升結腸管徑最粗,之後的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管徑會越來越窄。如果,大腸癌是發生在靠近肛門的直腸,很容易會觀察到有便血或大腸形態改變,若患者本人有警覺心,會比較容易發現異常;但如果腫瘤是發生在管徑最粗的升結腸,通常要長得相當大,才有機會察覺不適。
別忽略個人病史
有肝炎、肝硬化,易罹肝癌
由於台灣人的大腸癌,約有九成是由腺瘤狀息肉,進展成大腸癌,現在,不管是運用健檢的糞便潛血檢查,或進一步的大腸鏡檢查,對於無症狀的大腸息肉、大腸癌,都能透過早期篩檢,有效降低死亡率。
而包括乳癌、肝癌、子宮頸癌、胃癌,也有不錯的篩檢工具,就連以往用X光無法有效篩檢的肺癌,改用低劑量的電腦斷層後,也可提早發現異常。
因飲食西化,逐漸上升的子宮體癌,常與子宮肌瘤難以分辨,光靠超音波掃描,可觀察區域較小,較易受骨盆腔內臟間的空氣干擾清晰度;若改用磁振造影的影像學檢查,則可觀察到腫瘤的全貌,精確計算大小及體積變化,也能看出腫瘤內部,是否有因血流供應不足引起的壞死,更能清楚診斷。
當然,會不會得癌症,家族史、個人史,扮演相當重要角色,像乳癌、大腸癌、卵巢癌是與家族史較有關的癌症。
而本身有慢性B型肝炎、C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罹患肝癌的風險較高;曾感染人類乳突病毒的患者,未來罹患子宮頸癌的機會較大;感染胃幽門桿菌、嗜食醃製食品,則與胃癌有關,都要更注意相關疾病治療,並定期做健康篩檢。
每天運動三十分鐘
免疫力夠強,就能殺癌細胞
事實上,人人身上可能都有癌細胞,當免疫系統正常運作時,就有機會及時掃除變性的癌細胞,維持健康。例如運動,建議每天規律做三十分鐘,強度達到「可以講話、無法唱歌」就足夠了,這不僅能控制肥胖,且可增強體適能,有助增加人體免疫力。當身體免疫功能好,就可把已變性的細胞,包括癌細胞在內,在其坐大前消除。在高階的影像檢查上,也可清楚看到有運動習慣的受檢者,腦心血管確實較健康。
肥胖及飲食西化,也會增加罹癌機率。依流行病學調查,癌症跟嗜吃紅肉、偏愛油炸及高油脂食物有關。以大腸癌為例,當健康檢查發現有腺瘤狀息肉時,除了切除息肉,避免進展成大腸癌外,也會積極建議受檢者,減少高油脂、紅肉、加工及醃製食品的攝取量,並且增加高纖食品的比例,像十字花科蔬菜、含天然花青素、茄紅素、胡蘿蔔素的彩色蔬果,及全穀類食物等,都可適量食用。烹調盡量簡單,不要為了追求美味,使用繁複、精緻的料理手法,以免無意中增加了高脂或人工添加劑的攝取量。
【延伸閱讀】預防癌症3秘訣
既然人人有癌細胞,罹癌時為何要治療?因為癌細胞的惡勢力,已大到威脅生命,讓人無法存活。平日應好好養生,避免讓身體成為癌症的沃土。
1.每天規律運動30分鐘,有助提升免疫力,清除壞細胞。
2.油炸、高油脂的西化食物、牛肉等紅肉,攝取宜節制。
3.適量食用含天然花青素、茄紅素、胡蘿蔔素的彩色蔬果。
經歷:台北榮總放射部主治醫師
現職: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台中榮總磁振造影健檢中心主任醫師
專長:磁振造影影像診斷、骨骼肌肉放射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