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青光眼」好發在冬天?四十萬台灣人都有的眼疾,小心「視力小偷」悄悄上門

青光眼、視力

青光眼會從眼角餘光開始影響視力,初期八成都沒有症狀,中心視力可能仍達一・○,還是能看得相當清楚,偶爾會看見彩虹光暈或視力模糊、偏頭痛,最後才波及視野中心。

良醫問診良醫問診 撰文者: 林筱庭2023-07-11

青光眼是台灣民眾失明的第二大原因,僅次白內障,約有四十萬人罹病。近年確診人數飆增,平均每天增加五十人受到此病威脅。尤其冬天早晚溫差大、晝短夜長,瞳孔放大時間增加,導致眼壓飆升,更容易誘發急性發作。

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一般眼科主任呂大文,專長於青光眼治療,是亞洲著名青光眼濾過管手術權威,台灣九成手術都由他執刀,常有病患不遠千里求診,日前他也將經驗分享於全球僅一百名醫師能參與的「世界青光眼高峰會」。以下是訪談摘要:

青光眼會從眼角餘光開始影響視力,初期八成都沒有症狀,中心視力可能仍達一・○,還是能看得相當清楚,偶爾會看見彩虹光暈或視力模糊、偏頭痛,最後才波及視野中心。這也是為什麼,當病人察覺視力糢糊時,多半已經是青光眼末期了,要及早發現仍仰賴專業眼科醫師檢查。

這是一種水滴石穿的疾病,你放一顆石頭在屋簷下接水,時間久了,石頭會滴出一個洞來。眼壓高,時間一久,眼睛多多少少就會產生變化,可是初期病人都沒有感覺。我最常聽到病人說「我不治療好像沒有什麼影響」,等到想要挽救的時候,早就已經來不及。

青光眼分為慢性和急性兩種。前者症狀不明顯,就像是「視力小偷」難以察覺,每天都偷一點點,等到驚覺時視神經多半嚴重受損,治療已經來不及了,只能勉強維持住僅有視力,多半得靠定期眼睛檢查,才能及早發現。

而後者則是「闖入的強盜」,會突然感到視力模糊、眼睛疼痛、頭痛欲裂、噁心想吐、拉肚子,症狀非常強烈,一來相當猛烈,但只要在八小時內治療,就有機會完全恢復。只是強盜入侵,即使恢復,(眼球內)多少還是會留下一些來過的痕跡。

急性好發兩大族群

急性發作最容易在冬天,主要受害者是兩大族群,第一類是身高一百六十公分以下、五十五歲以上、遠視約一百至三百度的女性,長時間追劇、情緒起伏過大時,很容易引發「隅角閉鎖性青光眼」。

「隅角」是眼睛角膜與虹膜之間所形成的夾角,也是房水排出通道;房水可維持眼內壓功能,但若眼軸縮短,眼球內容物會變得非常擁擠,一旦瞳孔急速放大,排水道變窄,房水瞬間排不出去,眼壓就會突然升高,造成急性青光眼發作。

而遠視每增加三百度,眼球軸長就會縮短一公釐;若身高較矮小者,眼軸也會比較短。三十年前,台灣婦人個子小,失明有八成就是因為隅角閉鎖性青光眼發作。直到近幾年,台灣人身形拉長、近視眼變多,患者才變得比較少,降低到三成左右。

第二類好發族群則是「吃藥群」,這也分兩種,一種是吃感冒藥、腸胃藥、癲癇藥,這些藥物多半含有副交感神經阻斷劑,吃下去後阻絕副交感神經,瞳孔就很容易放大;另一種是吃精神安定劑,一些神經內科開出來的藥物,同樣也會誘發瞳孔放大。

冬天氣溫起伏,容易感冒、拉肚子、流鼻水、焦慮、睡不好,再加上晝短夜長,藥物綜合效應下,瞳孔放大時間變多,急性發作機率自然也會增加。

原發性青光眼與遺傳有關

醫界有個口訣叫「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假使我有青光眼,兄弟姊妹也會有青光眼,這叫左左右右,約有三成到四成機率;同樣的,若父母親有,反過來推定我罹患的機率則約一成五,這叫上上下下,青光眼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遺傳。

這種「原發性青光眼」多以男性為主,六成五是男性,三成五是女性。大部分青光眼發生都源自於此,只能歸咎於先天體質、眼球結構,或是後天伴隨年齡增加造成的眼球機能退化。

雖然有青光眼的人不一定高眼壓,但維持低眼壓,仍能幫助有效預防或減緩。平日要避免增加眼壓的高危險習慣,例如吹奏樂器、趴睡、倒立,或是高空彈跳、潛水、憋氣等,少讓瞳孔常常處於需要放大的狀態,並多攝取抗氧化、抗發炎的營養素,例如葉黃素、綜合維他命等。

建議三十五歲以後,一定要好好做一次眼科檢查,包括眼壓、眼底視神經、隅角鏡檢查及視野檢查。這疾病可怕的地方就在於,它並不容易診斷,而是需要靠不斷的篩檢,才有辦法提早發現。若可以,最好也做一次眼底攝影,通常健康檢查沒有包括這項,需要特別向醫院要求加做。若直系血親有青光眼的話,十八歲後就一定要開始追蹤,這也是最容易發現的時期。

值班醫師 呂大文
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科學研究所博士
經歷:三軍總醫院眼科部部主任、美國賓州威爾斯眼科醫院副教授
現職: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一般眼科主任、國防醫學院眼科教授、台灣青光眼醫學會長、世界青光眼高峰會常務理事

呂大文挑葉黃素4關鍵
1.符合美國衛生研究院建議比例,葉黃素與玉米黃素比例為5比1。
2.建議攝取量為8至20毫克。
3.葉黃素為脂溶性,建議搭配魚油一起攝取,並於飯後吃佳。
4.選擇膠囊劑型為優,因做成錠劑會經歷脂化過程,會影響吸收。
良醫問診

良醫問診

查看全部

良醫編輯部

由良醫編輯群採訪各科別權威醫師,透過專訪為民眾解答常見的疾病問題,解析最新醫療趨勢。本專欄為隔週一期,並同步刊登於《商業周刊》。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