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腎一年半後,奇蹟脫離洗腎機!第一名腎臟科醫師:保住腎功能,不養洗腎病人

25科良醫的診間故事25科良醫的診間故事 撰文者: 吳佩芬2017-08-01

攝影:吳佩芬(版權所屬:良醫健康網)

今年3月,一位患有慢性腎病的80多歲老婆婆,因為水腫、呼吸喘、意識變差而送到嘉義長庚就醫。婆婆在昏昏沉沉中,答應兒子願意洗腎,未料婆婆清醒後驚道:「你們怎麼讓我洗腎了?」兒子回嘴說:「2007年醫師就告訴你要洗了,你現在才洗腎,等於賺到10年」。

10年前被告知腎功能已經變差到要洗腎時,婆婆很排斥,決定轉到嘉義長庚就醫,她走進了剛升上主治醫師不久的腎臟科醫師董淳武診間,由於婆婆的藥袋高達10多種藥物,董淳武替婆婆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馬上減藥,避免藥物造成腎臟負擔,提高婆婆服藥的意願。

全球洗腎人數比率,台灣最高,健保一年花超過600億元、照顧8萬名尿毒症患者,連健保署長李伯璋都忍不住呼籲,腎臟科醫師別再「養病人」了。董淳武「減藥」、「不養洗腎病人」的做法其實不利健保申報,婆婆多撐了10年才洗腎的奇蹟,不只她少受折磨,也足見董淳武為病患著想的醫德,難怪會在《良醫健康網》近4萬多名網友的票選中,獲選為「腎臟科」第一名好醫師的評價

病人10年不用洗腎,既要醫德、更要醫術

董淳武表示,他的門診多是慢性腎臟病人,尤其以尚未到洗腎階段、但是腎功能不佳的病人最多。通常從醫師提醒病人需要洗腎到真正進入洗腎,約半年到1年的時間,而當年董淳武評估婆婆最多拖到2年多、也非洗腎不可了,能做到延後10年才開始洗腎的成績,不只需要病人配合,家屬也是關鍵。

10年來每一次門診,婆婆的兒子、媳婦都會一起陪同,很少請假缺席。董淳武會觀察病人有沒有準時吃藥、或是亂用偏方、電台藥物、黑藥丸等,而媳婦也非常盡責地與衛教師、營養師等醫療團隊合作,調整婆婆的飲食及生活習慣。這樣集合醫師、衛教團隊、病患、家屬的共同照護網絡,確實可以延緩患者進入洗腎的時間。

董淳武的細心照料做出了口碑,病患不辭路途遙遠也要指名找他看病,例如一名罹患糖尿病10多年的病患,已到快要洗腎難關,遠從苗栗南下到嘉義就醫,董淳武從少鹽與低蛋白飲食開始著手,迄今快3年了還不需要洗腎。

洗腎一年半後,腎功能好轉,成功脫離洗腎機

董淳武表示,「很多病人一開始洗腎,就會問『何時可以不用洗腎?』但其實慢性腎病變患者的腎功能受損已不可逆,所以一旦洗腎就得終身洗腎。而急性原因造成的腎功能快速惡化,只要把造成洗腎的急性原因解決,是有機會不用再洗腎的。」這就是慢性腎病變和急性腎損傷的洗腎差別。

通常急性原因造成的洗腎,大多數只要洗腎2~3個月就好了,但若超過半年到1年腎功能還是無法恢復,就會變成長期洗腎、能脫離洗腎的病例微乎其微,但董淳武卻有幾名病人,雖然因為急性病因洗腎,但1年半後卻能不用再洗腎了。

65歲的老伯因為腎結核導致腎臟受損,腎功能劇降,洗腎長達1年半之後,在董淳武細心照料下,結核病情獲得控制,腎功能回升、不需要再洗腎了;還有一位肝硬化的60歲阿伯,因肝功能變差,腎功能也跟著惡化,面臨洗腎的命運,但在醫療團隊努力下,洗腎半年後,肝腎功能接連好轉,而脫離洗腎。

董淳武感慨,雖然台灣腎臟病人很多,但是民眾對腎臟疾病和治療的認知、卻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這也是董淳武花費許多心力的地方。「病人的態度往往是能夠延緩洗腎就延緩,能夠藥物控制病情,就不要洗腎。其實,洗腎不會讓年輕病人的職業生涯受阻,當病患出現尿毒相關症狀時,不洗腎反而無法好好工作,洗腎可以改善體能、工作時精神好。」董淳武說。

董淳武強調,當他在門診第1次告知病人需要洗腎時,通常會花20分鐘解釋,再請衛教團隊講解1小時以上,讓病人充分了解各種腎臟替代治療模式,參觀洗腎透析中心,看看洗腎的針頭、導管等,並安排與腹膜透析病人交流,衛教中心可隨時接受電話諮詢,這才是第一階段而已。等到下次門診,會再和病人、家屬花費半小時以上討論,類似的討論總要開會2、3次以上才有結果。

1
2
單頁閱讀
25科良醫的診間故事

25科良醫的診間故事

查看全部

良醫編輯部

在《良醫健康網》25個科別中,網友評價最高的各科醫師,這些醫師究竟有何過人之處,能在4千多位醫師中脫穎而出?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他們的故事。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