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癌為何是變化多端的腫瘤 異常發燒、夜間盜汗、體重突減輕,當心是警訊

良醫問診良醫問診 撰文者: 謝懿安2023-03-22

台灣每年新增約三千位淋巴癌患者,企業家李開復、作家黃春明、前馬偕醫院院長楊育正皆罹患淋巴癌。淋巴癌有數十種次分型,屬於診斷與治療複雜度極高的癌症。淋巴癌可能分布在人體各器官組織,易與其他疾病混淆,須小心鑑別診斷,被稱為「變化多端的腫瘤」。

台大醫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黃泰中指出,淋巴癌罹病年齡廣,從青少年到九十多歲都可能出現,透過積極配合醫師治療策略,能大幅提升存活率,甚至治癒。以下為專訪口述紀要:

年輕人也可能罹患淋巴癌

淋巴癌為免疫系統中的淋巴球癌化形成,主要分為何杰金氏與非何杰金氏淋巴癌,以後者居多,占約九成。衛福部統計,每年近三千名新發現的淋巴癌個案大多發生在六十歲以上,但何杰金氏淋巴癌發病年齡中位數則在三十歲上下,可見淋巴癌的罹病年齡分布廣。

淋巴癌成因複雜,基因、環境、飲食習慣都可能增加罹癌風險,其中後天基因變異與癌症息息相關。當細胞分裂、基因複製過程出錯,未即時受到修復,經年累月錯誤不斷累積,就可能出現淋巴球癌化。

一般來說,年輕時細胞基因除錯率高,四十歲後,基因錯誤累積增加,往往發現淋巴癌時,多半已累積多個基因突變。有些人年輕就罹患淋巴癌,推測可能與先天細胞基因修復能力有問題,或是細胞分裂遭受不當壓力有關。

罹患自體免疫疾病、長期接觸化學物品、有家族病史、受到HIV病毒及EB病毒等感染,都會增加罹患淋巴癌風險。美國一項大型研究也發現,若是飲食偏好高油、高鹽,比起多攝取抗氧化蔬果(如番茄、青花菜)的飲食方式,更容易罹患淋巴癌。殺蟲劑與農藥也被證實可能與淋巴癌有關。

症狀多,易與其他疾病混淆

癌化的淋巴球可透過血液循環出現在身體任何一個器官組織中,除了淋巴結外,也會出現在腦部、腎臟、眼球、耳咽、骨骼等,因此被稱為「變化多端的腫瘤」。淋巴癌外顯的症狀複雜、變化多,臨床上易與其他疾病混淆,須小心分辨。

台灣常見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癌可分為兩大類,約八五%由B細胞癌化,其他一五%來自T細胞或自然殺手細胞。癌細胞生長速度較慢者,歸類為「和緩性」或「低惡性度」淋巴癌,可視腫瘤負荷量決定是否採取觀察性等待或是須介入治療。發展速度快者,則為「侵襲性」或「高惡性度」淋巴癌,須積極治療。其中惡性度高的「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占比最多,約四○%至四五%。

根據不同類型的淋巴癌與病人狀況,治療策略有別。許多年齡在八十歲以上的長輩因體力弱,用藥策略上雖無法以標準劑量進行,但因近年來治療進步,可降低藥物劑量,仍有希望達到不錯效果。

臨床上有位九十七歲的病人,求診時脖子淋巴結腫塊大到壓迫鼻腔與食道、流膿,行動受限也無法正常吃飯。透過調整藥物劑量,讓病人能度過治療,也將腫瘤適度控制。現在鼻腔不再流膿、能正常進食,腫塊縮小後讓症狀減緩許多。

治療選項多勿輕易放棄

針對常見的侵襲性淋巴癌,臨床上常以標靶藥物搭配標準劑量化療治療,近七成病人在第一線治療後能治癒。若治療無效或復發,則可考慮拯救性化療加上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近年來國外發展蓬勃的細胞治療CAR-T也是治療選擇,過往病情危急的病人,在CAR-T治療下存活率從一五%提升到四五%。

化療副作用也是許多病人的疑慮,包含疲勞、胃口不好、掉髮。目前已有許多輔助性治療能減緩副作用,可與醫護團隊討論。例如過去噁心嘔吐的症狀,隨著止吐藥物進步,臨床上已可有效紓緩,幫助病人進食、增加體力。

因此,一旦確診也不要輕易放棄,即使疾病蔓延身體多處,還是有不錯的機率可治癒。現有許多病友支持團體可以尋求協助;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與癌症希望基金會合作,開發淋巴癌攻略衛教網站與App,針對疾病與治療有充足的資訊說明。

這幾年也有許多國際藥廠與台灣合作,臨床試驗機會增加,流程受衛福部與醫院嚴格把關,且臨床試驗的出發點是治療成果至少要等於標準治療,若有符合資格且評估後許可,是值得嘗試的治療管道。

值班醫師 黃泰中
學歷:台灣大學醫學系、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人類遺傳學暨分子生物學博士
經歷:台大醫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研修醫師、衛福部金門醫院主治醫師、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基因醫學研究所研究助理、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副秘書長
現職:台大醫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台大醫院癌醫分院血液腫瘤科兼任主治醫師、台灣大學醫學院內科臨床助理教授

淋巴癌5大常見警訊:
1.異常發燒:非感冒、流感引起的發燒,莫名原因持續高燒不退。
2.夜間盜汗:非因天氣炎熱或其他環境因素,夜晚無故大量冒汗,甚至到棉被、枕頭都濕掉而更換衣物。
3.體重突然減輕:沒有刻意控制飲食、改變生活習慣,但體重卻突然大幅下降。
4.無故咳嗽:淋巴癌若侵犯到縱膈腔,胸腔出現腫瘤會有無故咳嗽的症狀出現。
5.淋巴結腫大:脖子、腋窩、鼠蹊部出現隆起、無痛感的異常腫塊。
良醫問診

良醫問診

查看全部

良醫編輯部

由良醫編輯群採訪各科別權威醫師,透過專訪為民眾解答常見的疾病問題,解析最新醫療趨勢。本專欄為隔週一期,並同步刊登於《商業周刊》。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