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犯》兇手竟是「自戀型人格」!你身邊的人有這4種跡象嗎?醫師教你分辨「健康自戀」和「病態型自戀」

Netflix 台劇《模仿犯》由吳慷仁、柯佳嬿、林心如、姚淳耀等人領銜主演。劇情改編自日本作家宮部美幸的同名推理小說,懸疑的偵查過程,帶領觀眾揭開人性黑暗面,引發超高熱度。(圖片來源:模仿犯 臉書粉絲專頁)

健康特搜簿健康特搜簿 撰文者: 黃軒醫師2023-04-07
編按:Netflix 台劇《模仿犯》改編自日本作家宮部美幸的同名推理小說,劇情描述於台灣90年代,由吳慷仁飾演的正義檢察官郭曉其偵查的連續殺人案。在偵查過程中,由柯佳嬿所飾演的胡允慧臨床心理師指出,殺人犯可能帶有「自戀型人格」,其渴望被關注和過度放大自我,在劇情尾聲,郭曉其更是利用自戀型人格的心理特質,引導兇手自爆身分。


你是「健康的自戀」?還是「病態的自戀 」?想想,你身邊的人:「健康的自戀」者比較多?還是「病態的自戀」者比較多?

自戀,已經在年輕人中,逐步上升。

根據一篇研究,自戀在西方國家,比非西方國家更高,並且在過去幾十年間,西方年輕人的自戀狀態。一直在上升。另一篇文章指出,自戀在現代社會中呈上升趨勢,有時會被稱為「自戀症流行病」,尤其是青少年:對「自己是重要的人,I am an important person」的認同率,從以前1963年代的12%,目前已上升到了77-80%。這一趨勢,可能與社會、文化和科技變革有關。隨著社交媒體的普及,年輕人,尤其是青少年,可能更容易受到自戀的影響。研究還發現,近期出版的書籍與早期出版的書籍相比,使用更多以「自我為中心」的語言。這些因素,可能共同促使,現在的年輕人的自戀狀態一直往上升!

自戀,是完全不好嗎?

其實不是這樣的感覺!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其實我們仍然會有「自戀的鼓舞」,我們才會正向往前邁進的…我們醫療會把這樣鼓舞前進的自戀,歸納為是「健康的自戀」

A. 健康的自戀


在 2016 年,一篇關於健康自戀的論文中,研究人員寫道,「健康的自戀,發生在日常生活中,且是在你個人無意識層面下,幫助了大家改善自我,在生活中取得進步。」這有助於激勵,生活中,我們往前去嘗試自己認為的美好的事物!

健康的自戀3大好處

1.自信心
健康自戀,增強個人的自信心,並幫助個人在適應社會和心理需求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效。

2.建立情感
一個人有了自信心,就能通過建立人際的良好情感聯繫,個人也能更好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並積極尋求與他人的互動。

3.適應能力
此外,健康自戀,還能提高個人與周圍環境的適應能力,使其在面對未知事物時,更具信心和勇氣(有。

總之,健康自戀,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個人,對熟悉的事物、什至未知事物,較容易建立良好情感聯繫,從而更好地能適應社會和心理需求。然而,過度自戀,可能導致出現了自戀型人格障礙等問題,也是我們接下來說的「病態型的自戀」或稱為「自戀型人格障礙」。

B.病態型的自戀(自戀型人格障礙)


但是,當你在追求利益的過程中尋求過多的關注和認可或高估自己時,就可能不再是健康的自戀了。自戀達到病態的人,他們開始將別人視為自己的延伸,尤其是那些與他們最親近的人(家人,伴侶、子女),始終也會認為別人的自戀模式,也是像自己個人自戀一樣表現的完美(即使他自己的自戀,一點都不完美),以便為病態自戀者的自我形像,做出他決定的完美貢獻。因此,病態自戀者,會與許多其他人,尤其是身邊親近的人,經歷理想化和貶低化,兩種極端點的反覆惡性循環,從而形成和家人有障礙一樣,形成了所謂的「有毒關係」,也就是人際關係不好,由家人、到朋友、到同事、到任何人的相處模式!
1
2
3
單頁閱讀
健康特搜簿

健康特搜簿

查看全部

合作專家群

這是一個醫療健康新知的特搜園地,若您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到我們特搜簿,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sharon_chen@bwnet.com.tw)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