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熱夏天竟是腸胃炎高峰期!從白飯到蔬菜都很危險,醫師教你3招預防

良醫問診良醫問診 撰文者: 呂宇真2022-12-07

炎夏到來,高溫也易讓食物滋生細菌,最常導致的疾病之一就是腸胃炎。除了一般人會注意的生食以外,其實飯桌上最常見的白飯、蔬菜乃至肉類,可能因保存不當而出現大腸桿菌或仙人掌桿菌等菌株,進而引起腸胃炎。

腸胃炎所引發的上吐下瀉等症狀,通常可在一週內緩解,但若未及時獲得適當的治療,有可能導致脫水,進而發生器官缺氧等嚴重情況。我們邀請台北榮民總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許劭榮解析,腸胃炎的預防及照護之注意事項,以下為口述紀要:

腸胃炎因病因不同分兩種

臨床上常將腸胃炎分為發炎性與非發炎性兩種,發炎性腸胃炎的病因為細菌,影響的位置最常見為大腸或是遠端小腸,有時以帶黏液或血的腹瀉表現。如果住院給予靜脈抗生素治療,通常可在一週內痊癒;但如果沒有使用抗生素,則病程會拉長甚至惡化。非發炎性的病因則為病毒或是細菌製造的毒素,影響的位置為近端小腸,所以表現常以嘔吐或是水瀉為主。病程通常一至三天左右就會自行緩解,僅需注意水分與電解質的平衡與舒緩症狀即可。

以民眾耳熟能詳的大腸桿菌來說,其細菌可能直接侵犯腸壁,造成發炎性的腸胃炎,大量細菌所產生的毒素也可能造成非發炎性腸胃炎。以第一種發炎性腸胃炎而言,只需要一百隻左右的大腸桿菌菌株就能致病,例如游泳不小心喝到水就有可能引發。菌株進到身體以後會在小腸末端或是大腸開始繁殖,受影響的大腸黏膜起初會腫起來,影響到水分吸收,所以一開始症狀以水瀉方式表現。後來黏膜開始發炎壞死,大便就會出現血和黏液,這時受感染的部位也會開始持續疼痛。此種腸胃炎需要抗生素治療,病程大約五到十天。

第二種非發炎性腸胃炎則透過大腸桿菌所產生的毒素而引起,這種就需要夠大量的細菌,通常大約幾百萬到幾億隻,且需要半天到三天左右的時間讓細菌生長。這些毒素會使小腸黏膜細胞持續分泌水分,因此臨床會發現水瀉和肚子絞痛等症狀。此種腸胃炎大部分會自己痊癒,大概需要三到五天改善,若超過五天沒改善,就應該要就醫進行評估。

大腸桿菌常見於放置在常溫下過久的不特定食物,部分民眾以為,既然食物在常溫下滋生了細菌,拿去加熱應該就可以殺死細菌。這邊要釐清的是,加熱的確可以消滅細菌,但若在常溫下放置過久,導致細菌已經產生出毒素,單靠加熱是無法消滅的,食用後依然可能會引發腸胃炎。

仙人掌桿菌致嘔吐、腹瀉

仙人掌桿菌則是藉由產生神經毒素致病,這種細菌是腸道裡的常在菌。仙人掌桿菌可能產生的毒素有兩種,分別會造成腹瀉或是嘔吐,我們可以用炒飯為例,來解釋嘔吐型毒素引起症狀的過程。起初細菌用孢子的形式存在於生米裡,經過烹煮後,孢子仍然存活但是沒有活性,這時候食用並不會有問題,但若在常溫下放置過久,細菌就開始活化生長,接著產生毒素。這時候把飯拿去快炒,簡單的加熱雖可以除掉有活性的細菌,卻沒辦法破壞毒素,於是毒素就進到人體內,進而引起嘔吐的症狀。

1
2
單頁閱讀
良醫問診

良醫問診

查看全部

良醫編輯部

由良醫編輯群採訪各科別權威醫師,透過專訪為民眾解答常見的疾病問題,解析最新醫療趨勢。本專欄為隔週一期,並同步刊登於《商業周刊》。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