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分55秒

胃痛還是肚子痛?胃鏡、超音波...要做哪種檢查?醫師公開:3大胃部檢查與治療方法

良醫劃重點良醫劃重點 撰文者: 陳宛欣 整理 2023-10-12

🎧 通勤、做家事,【下載】Podcast 《健康問良醫》,讓您健康輕鬆聽

根據衛福部公布的癌症登記報告,胃癌(stomach cancer、gastric cancer)在所有癌症中發生率為第8名,癌症死亡率排名第8名,好發年齡大部分在50歲到70歲之間。

胃癌是胃長期、慢性發炎,進而造成慢性萎縮性胃炎或黏膜腸上皮化生的癌前病變出現,最後導致胃癌。臺安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鄭以勤指出,胃癌大部份都是與後天飲食及「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關!究竟肚子痛會不會就是胃癌?胃痛和肚子痛怎麼分?

胃痛還是肚子痛?

許多人搞不清楚胃痛和肚子痛的差異,其實從痛的位置就能大致區分疾病的種類,一般胃痛的位置都是在上腹部,也就是肋骨以下、肚臍以上的位置。胃痛的表現方式也有很多變化,例如空腹痛或是飽痛就可以在診斷時做為重要參考依據。

長期胃發炎,是否會進展為胃癌?

「胃癌四部曲」為「慢性萎縮性胃炎」、「腸化生」、「分化不良」,最後以每年6%的機率發生胃癌。

慢性、萎縮性胃炎:長期抽煙等不良生活習慣、幽門螺旋桿菌等慢性致炎物質造成慢性胃發炎,甚至胃也會因長期發炎而慢慢萎縮,出現「萎縮性胃炎」(不可逆的改變)的情況。

*急性胃發炎:有明確的原因引起,若無再接觸致病原因的狀況下,通常一個禮拜胃粘膜就會自己修復;慢性胃發炎:急性胃發炎若兩個禮拜甚至一個月內持續發生,就可能演變為慢性發炎或萎縮性發炎。

腸化生:胃萎縮後,小腸粘膜會跑進胃裡,稱為「腸化生」,而這也被認為是胃癌的癌前病變。

分化不良:若出現腸化生,再加上分化不良的狀況,如細胞已經有異常的增生,其形狀和排列結構有明顯的改變。此時每年的胃癌發生率為六%。

雖說腸胃病變分為四部曲,但並非一定要經過這四步驟才會演變為胃癌,「瀰漫型胃癌」就是特例。瀰漫型胃癌好發在年輕人身上,與遺傳有關,較著名的案例是拿破崙。一旦發現家中有這類型、年輕型的胃癌,患者一、二等親就需要就醫進一步檢查。

至於十二指腸潰瘍會不會引發胃癌風險?不會,因胃癌主要是與幽門螺旋桿菌有關,只是十二指腸的潰瘍,有九成機會找得到幽門螺旋桿菌。比較要注意的是,十二指腸潰瘍若反覆潰瘍,就容易造成胃出口的阻塞,進而引發消化嚴重不良、體重減輕的狀況。

幽門螺旋桿菌從哪來?

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經口、糞口傳染」的疾病,通常是不小心吃下遭幽門螺旋桿菌污染的食物或飲水,或是小時候與親朋好友共食、唾液口水的交換與散布導致感染。一旦感染幽門螺旋桿菌,9成以上都會變成慢性感染,若沒有透過抗生素治療,它就會一輩子潛伏在胃裡。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臨床沒有明顯症狀,但若有出現消化不良等功能性障礙,可能也需要多留意。

【延伸閱讀】上腹痛伴隨嘔吐,小心「胃癌」作祟!想避免癌症威脅,及早揪出幽門螺旋桿菌很重要

胃部檢查與治療

胃部的檢查包含許多層面,

  • 非侵入性檢查方式:抽血、吹氣、糞便抗原篩檢,但這些方法僅能知道有無幽門螺旋桿菌威脅,因此需要更進一步的檢查
  • 內視鏡(胃鏡):可以檢查出慢性發炎、癌前病變等情況,同時也能採樣
  • 超音波檢查:除了胃,需要檢查膽道等他處時會一併使用

在幽門螺旋桿菌的治療上,採抗生素治療為主,有四合一治療與三合一治療等治療方式。不管是四合一、三合一的抗生素治療,吃個一到兩週後,接著吃胃藥兩到三個月來鞏固治療,藥物治療結束後再進行幽門螺旋桿菌的檢測,若無細菌侵襲,就是治療結束。

  • 四合一治療:三種抗生素加一種胃藥,一週治癒機率為九成
  • 傳統三合一治療:兩週治癒率才能提高到八成近九成

但是未來還是可能再次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只要衛生習慣不良,接觸的細菌量多、當下免疫力不佳,就可能再次感染。

【延伸閱讀】常肚子痛、消化不良...是「胃潰瘍」還是「胃癌」?用「1關鍵」判斷,出現這症狀就該做胃鏡檢查

責任編輯:陳宛欣
核稿編輯:曾耀儀

良醫劃重點

良醫劃重點

查看全部

良醫小編群

由良醫小編精選,這裡提供醫療健康生活...等,讀者需要的重要時事與新知整理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