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新冠、提升保護力,為什麼台灣人最該補維生素D?而且最適合跟「這個」營養素一起吃
台灣正式進入與新冠病毒共存,要提升人體的免疫力,對抗外來病毒,台灣人現在最該補的營養素,卻也是一般國人最缺乏的,竟然是維生素D!
《醫學病毒學雜誌》在2021年一項研究指出,由於維生素D具有調節免疫系統的功能,研究調查了375名新冠肺炎患者血液中的維生素D濃度,發現161名患者經治療後恢復狀況良好。相對地,另外160名恢復狀況不佳的患者,血液中的維生素D明顯較低。因此研究結論指出,如果缺乏維生素D,可能增加感染新冠病毒後的重症風險。
為何台灣人,特別需要補充維生素D?
然而,根據國民營養調查結果顯示,國人維生素D攝取狀況及體內維生素D的濃度都偏低,若合併「缺乏」及「不足」兩種狀況的盛行率來評估國人維生素D情形,男性13至44歲及45歲以上缺乏與不足比率分別將近6成及4成,女性更是高達8成及6成,不足的比例極高。
一般來說,維生素D可經由曬太陽、日照合成,但因為現在飲食西化、夏天上班族愛躲在室內辦公等不均衡生活形態下,成了常見的不足營養素。
家醫科醫師陳欣湄曾指出,過去對維他命D的認知,主要在促進鈣、磷的吸收運用,調節骨質生成,避免骨質被破壞,降低骨質疏鬆和骨折的風險。但國外已有研究指出,慢性疲勞和維他命D不足有關,補充維他命D有助改善疲勞。
例如長期在室內工作、很少曬太陽的人,身體較難製造維他命D,建議飲食均衡,攝取足夠維他命B群和維他命C,每天再另外補充維他命D 500IU(國際單位),可幫助安定神經、修復疲勞。
許多人不愛運動、不愛曬太陽,長期在室內工作,維生素D容易不足。
維生素D該怎麼選?維生素D吃越多越好嗎?
藥師趙榮順指出,除了適當日曬,也可以補充含有維生素D的食物,或選擇膳食補充劑。包括高脂肪的魚類(鮭魚、鮪魚、鯖魚等)、菇類、穀物、優格、豆漿、雞蛋等,還有牛肝、起司、蛋黃等,都含有維生素D。
民眾要選購維生素D的膳食補充劑,常會看到市售維生素D有分「活性維生素D」和「非活性維生素D」,建議選購「非活性維生素D」,因為如果直接服用「活性維生素D」,身體恐無法調適,導致高血鈣。
市售的維生素D也常標示「D2」或「D3」,這是因為維生素D有很多種,但維生素D2、D3對人體最重要。素食者可選用來自植物的維生素D2,葷食者則可選擇來自動物的維生素D3。
至於維生素D要攝取多少?50歲以下的人、懷孕及哺乳婦女建議是400IU(國際單位),50歲以上的人則是600IU(國際單位)。
值得注意的是,維生素D攝取過量可能導致中毒、出現高血鈣症,19歲以上成年人每日攝取維生素D的安全上限是2000IU,19歲以下青少年、兒童、嬰幼兒,安全上限則是1000IU。所以,服用維生素D的膳食補充劑時,可多注意瓶身標示一顆維生素D的含量,避免超標。
1
2
單頁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