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髒話!子宮胎兒聽得到記得住

撰文者: 黃子倫2013-08-29

懷胎十月間,孕媽咪與另一半可能要更注意說話用語!根據外電報導,一項芬蘭的最新研究指出,儘管嬰兒的大腦仍在發育階段,在出生以前的子宮時期,早已經開始接收外界聲音,並且學習父母親、家人的語言,而胎兒對聲音的印象,即使在出生後仍然記得。

已有研究指出,胎兒對音樂與閱讀書籍的聲音有反應,而芬蘭最新研究發現,胎兒的記憶,會延續到出生以後。(圖片/取材自《每日郵報》)
已有研究指出,胎兒對音樂與閱讀書籍的聲音有反應,而芬蘭最新研究發現,胎兒的記憶,會延續到出生以後。(圖片/取材自《每日郵報》)

芬蘭研究:胎兒具聽覺、記憶能力

家長們對未出生的胎兒輕聲地說話、唱歌,可能為寶寶語言能力帶來良好的開始,據《每日郵報》報導,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研究指出,即使嬰兒的大腦仍在發展,但依然有處理、感知的能力,並且接收外界的聲音訊息,不僅聽得到,還記得住!研究已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的期刊論文中。

研究中共有33名孕媽咪參加為期29周的實驗直到小孩出生,其中一半的胎兒,先暴露一個沒有實質字義、但有規則的字詞「tatata」,反覆聽取上百次的錄音;另外,還會在播音中摻入微妙的變化音「tatota」。

當寶寶出生後,研究人員讓他們繼續聽播音,並且用儀器測試了所有嬰兒的大腦活動,結果發現,那一半在子宮內有聽到「tatata」字詞的嬰兒,腦部變化更優於從未聽過的嬰兒。

子宮胎兒已開始在母體內,感受外在世界。(圖片/取材自《每日郵報》)
子宮胎兒已開始在母體內,感受外在世界。(圖片/取材自《每日郵報》)

專家:寶寶出生後,已不是一片白紙

研究主持人胡華迪萊恩教授(Huotilainen)說:「寶寶出生後已不是一片白紙,因為他在胎兒階段就開始感知外在世界!」

胡華迪萊恩教授表示,嬰兒記得在子宮中聽到的聲音,那麼家長更應該注意從懷胎時期的語言、音樂等一切聲音來源,尤其在懷孕中後期胎兒感受外界的刺激越來越明顯,家長要避免過度激烈、情緒化的聲音影響小寶寶。

更多健康資訊,請上《華人健康網》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