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患者癌細胞容易惡化、轉移

徐華鳳為何胃癌復發病逝?

2011-12-19

曾有胃潰瘍病史,在二○○八年發現罹患第三期胃癌,並進行切除手術的藝人徐華鳳,日前因癌症復發,併發多重器官衰竭病逝。

胃,位於人體的左上腹,上接食道,下接十二指腸,主要的功能是暫時儲存及研磨食物,並且能夠分泌胃酸及酵素,進行食物的消毒及消化,胃壁由內而外,可分為黏膜層、黏膜下層、肌肉層及漿膜層。根據最新的癌症登記報告,二○○八年有三千五百七十八位國人罹患胃癌,約有六成四的患者是男性,女性僅占三成六。而其中,約九成是由胃黏膜腺體細胞長出的胃腺癌。到底為什麼會得胃癌?一定要動手術嗎?以下是王蒼恩醫師的問診。

Q:胃癌發生,與胃潰瘍有關嗎?

A:台灣胃癌的發生及死亡人數,有逐步下降的趨勢,這與飲食環境的改變及治療技術的改變,都有關係。

目前臨床上認為,罹患胃癌的年輕患者與年長患者,發生的原因可能不同。年輕患者較容易因為基因變異而誘發胃癌,通常發現罹患胃癌時,嚴重度及惡性度都比較高,也較容易轉移。

年長患者可能與飲食累積及遺傳因素較有關係,例如喜歡吃醃製、發酵食品或太鹹的食物。而有些含亞硝酸鹽的加工食品,像香腸、火腿,也被認為可能會在胃中轉化成致癌物質。

胃潰瘍是指胃的黏膜受損、發炎,台灣約有五成的胃潰瘍患者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世界衛生組織(WHO)與歐美國家認為幽門螺旋桿菌是強烈的致癌物,但在東南亞超過一半的民眾,都有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卻不一定會引起胃潰瘍或胃癌;而胃癌患者很多的日本,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並不高,與歐美的情況大不相同。因此,幽門螺旋桿菌與胃癌相關性的強度,可能因地域、人種有所差異,國內已有研究進行中,可待進一步的結果解惑。

1
2
3
單頁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