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課表塞滿滿,對孩子真的好嗎?心理師:別塞太多「長大才要用的東西」,卻塞不進去「今天的快樂」

9歲小女孩低著小小的腦袋瓜,在紙上畫出她的課表給我看,慢慢地跟我介紹這些課程,我們要一起找出她喜歡哪些課,做個喜好的排序和取捨。小女孩因為壓力太大,晚上焦慮到睡不著,由父母帶來諮商室,想試著減輕她的壓力。但孩子歪著頭一臉苦惱,「彈琴和畫畫我喜歡,心算和英文還好,可是爸爸說學心算對數學很有幫助,媽媽覺得英文是世界的共通語言一定要會......心理師,每一堂課都很重要耶!」其實後面還有一串在孩子心裡都是很「重要」的課程,排滿她週一到週五的晚上,以及週末的一天半。

我對孩子說,人的大腦就像一個冰箱,如果一股腦把所有食物都往裡頭塞,就會出現很多狀況,像是冰箱塞太滿,要用的東西反而找不到,又或是塞太多「長大」才要用的東西,結果「明天」的東西塞不進去。小女孩聽了點點頭,有時候她會猶豫要先準備明天學校的考試,還是為了兩週後的表演去練琴,但她不管做了多少努力,還是會擔心自己在某些部分準備得不夠好,睡前放心不下,自然睡不著。

很多受職場焦慮所苦的人,在星期日的晚上特別容易失眠,他們會懊悔自己沒有照著預定的時間表好好利用週末,如果仔細談下去,會發現他們腦海裡有一個假設「我應該要去學/做什麼來補我現在的不足」,例如:我應該要利用假日去學語文,不然會沒有競爭力,或是多看幾本專業書籍,免得和客戶開會的時候顯得沒有知識,好像這些腦海裡的「待辦事項」沒有做完,整個人就不及格。很特別的是,我發現這些在晤談室裡很焦慮自己不夠努力的人,以「世俗」的標準來看,他們非常上進也都頗有成就。

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幫他們安排課程,陪伴孩子認識自己的喜好,讓他們學習透過努力去得到成果,這是父母可以給孩子很珍貴的禮物。但這豐富的禮物到底會讓孩子變得「自足」還是「自卑」呢?好比一個書本不離身的人,可能非常熱愛吸取新知,也可能心裡藏著對「缺乏資訊」的恐慌,深怕自己因為少了什麼而落後。

我們需要為了生存和個人目標而奮鬥,卻可以抱著兩種很不同的態度去「努力」,對某些人來說,透過努力可以讓自己覺得滿足,所以他願意持續而不放棄,另一些人則是因為覺得自己不夠好,所以才拼命努力。

孩子的態度取決父母的想法,當你想要幫孩子在課表上加一點什麼的時候,試著檢視自己腦海裡的想法,可能你會發現「因為我沒有…所以希望孩子可以…」「如果他現在不學/做…以後就會落後/沒競爭力」「別人都有…如果我不給孩子,他以後會不會失敗或埋怨我?」這些滿載著焦慮與恐懼的想法,也許無形中就從你的言行傳遞給孩子。

父母在教養孩子的過程就像照鏡子一樣,會看見真實的自己,會再次憶起自己人生中的遺憾,會重新面對自己的缺點,再度檢視自己的人生選擇,如果你無法接納自己真實的狀態,對自己的遺憾、缺點和侷限,抱著罪惡感或自卑,那麼這些未消化的情緒,可能會透過與孩子相處的過程傳遞下去,這無關乎你是否能給孩子豐富的的課表,而取決於你是否能為孩子示範一個接納真實自我的態度。

那麼要如何了解孩子在豐富學習中,是否能夠擁有健康的態度呢?有幾點提醒也許會有幫助。

1
2
單頁閱讀
心理師與女人談心室

心理師與女人談心室

查看全部

臨床心理師黃惠萱

臨床心理師黃惠萱,現為行動心理師、人妻與人母、婆婆的媳婦、媽媽的女兒,希望用簡單的心理學理論,給更多女性支持與鼓舞。

「心理師與女人聊心室」粉絲專頁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