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會有第2波大流行!」胸腔科權威林孟志:新冠肺炎引爆就在「這關鍵」

「這一次(COVID-19)疫情,我認為,疫苗是沒有用的!」

9月中說這話的,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諮詢委員,剛卸任高雄長庚醫院副院長職的「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林孟志。

當世界各國加緊疫苗開發,身為台灣胸腔內科權威醫師林孟志指出,「病毒突變太快,就像感冒一樣,你這次好了,下次也會感染另一種感冒病毒。」

會有這樣的體認,來自17年前台灣爆發SARS疫情。當時高雄長庚醫院因患者隱瞞疫情,引發院內感染,多位醫護人員先後染煞離世,林孟志臨危授命從林口長庚醫院調往支援,協助第一線救治及防疫訓練工作。

那時醫界幾乎無經驗,本來只是一、兩間醫院零星染煞個案,卻從和平醫院、仁濟醫院、台大醫院一路延燒至高雄長庚醫院。高雄長庚醫院甚至有醫師因害怕而曠職不願到醫院看診,「我上任的第一個工作就是簽兩張解職公文,沒辦法,他們太害怕了,曠職三天沒來上班。」

因為上一次教訓,面對眼前這波疫情,高雄長庚在2月即採取最高規格防疫手段,取消加護病房下午探視、更改慢性處方箋領藥位置,也是台灣最先執行刷健保卡確認旅遊史的醫院。

第二波大流行是遲早的事

曾站在南部抗SARS第一線,如今17年後又再上防疫前線,身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諮詢委員,談起疫情,他斷言:「絕對會再有第二波(大流行)高峰,只是遲早的問題。」

以下為林孟志專訪記要:

問:現階段已進入防疫終極戰,各國砸錢搶疫苗,就連台灣也出動國家隊研發。您如何看待這狀況?

答:這是一場人性考驗,COVID-19病毒是我看過最聰明的,甚至比人還要聰明,後續是否還有第二波疫情,我們無從預測,只能做好自我防護,戴口罩、勤洗手、遠離人群。

對於疫苗,我並不樂觀,因為COVID-19會不斷突變,即使有疫苗,預防作用也不大。就像是流感疫苗,你說能百分百有效嗎?病毒變異快,猜錯就是通通錯了,我們現在仍只是預測階段,這是新的knowledge(知識),大家都還在研究。

問:您研判未來疫情會如何發展?

答:此波輕症多、傳染力強,疫情短時間內可能難以結束,看韓國、香港疫情發展,即使感染了也會有二次感染,就像感冒一樣,第一次好了,未來也有可能再得第二次,只要不嚴重致死就好,流感化是必然。

不過也不用太擔心,台灣公衛意識高,戴口罩、勤洗手已成為日常基本行為,台灣能撐住的關鍵,就是國門遲遲未開放。這一波疫情,至少還有兩、三年,才有可能露曙光。

問:疫情如此不樂觀,我們又該怎麼面對?

答:到頭來,還是得回到每個人面對自我健康的態度。胸腔是人體與外界接觸面積最大的器官,也是第一道防線,多數疾病根源多半都是「吸入」,為什麼台灣肺癌死亡人數年年成長、死亡率連續多年居冠?這很多都跟環境脫離不了關係。

肺癌發生率最高的,你知道是哪些縣市嗎?前三名是彰化、宜蘭、新北市,可見空氣品質與肺癌發生率沒有絕對關係。若以台灣2014年氣管、支氣管和肺癌年齡標準化發生率與2016年空氣品質指標平均值來比較,會發現空氣品質最好的縣市並不一定是肺癌發生率最高的地方。

最主要問題還是在基因以及環境壓力所導致,台灣肺癌患者有近半數是非吸煙者,病患中以肺腺癌佔大多數,而肺腺癌患者中有高達60%是基因突變,遠高於歐美國家的15%。

基因因素無可避免,但環境可以改變。無論是面對COVID-19還是肺癌,預防做法都一樣。你有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嗎?每天是不是急急忙忙地地拼高效率?試著先把自己慢下來,好好檢視自己的作息。

讓自己處在一個「均衡呼吸」的狀態,在空氣品質不好的時候避免外出,家裡也要記得裝一台空氣清淨機,好好呼吸讓身心處於均衡,畢竟我們活著,就是為了一口氣。

醫師基本資料




  • 林孟志 醫師

  • 專長:胸腔內科

  • 診所:高雄長庚醫院

  • 電話:07-7317123

  • 地址:833高雄市鳥松區大埤路123號 


良醫觀點

良醫觀點

查看全部

良醫編輯部

由良醫編輯群製作,第一手採訪報導醫學新知、治療趨勢以及政府衛生政策,給你最重磅觀點。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