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年輕化》乳房凹陷、腫塊...是乳癌嗎?9大成因+3種檢查,乳癌權威醫師一次告訴妳

根據106~110年新診斷乳癌的5年期別存活率,早期(0+1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約100%,而第2期、第3期分別約95.6%、80.5%,但第4期(晚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僅約39.4%。(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根據106~110年新診斷乳癌的5年期別存活率,早期(0+1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約100%,而第2期、第3期分別約95.6%、80.5%,但第4期(晚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僅約39.4%。(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良醫劃重點良醫劃重點 撰文者: 陳宛欣 整理2025-02-19

根據國民健康署2024年公布的癌症登記報告顯示,乳癌為台灣女性好發癌症的第1名,死亡率則是第4名。國內外也有許多名人罹患乳癌,如前主播簡立喆、《超級偶像》出道的歌手朱俐靜,還有以電視劇《犀利人妻》走紅的藝人朱芯儀,也在自己36歲生日公布罹患乳癌的消息。乳癌威脅女性之深,平時女性該如何判斷是否有症狀?如何檢查才能早期發現?

造成乳癌的成因有哪些?

每年有1萬多名女性罹患乳癌,近3,000名多女性死於乳癌,罹患乳癌的高峰約在45~69歲間,雖然罹乳癌年齡慢慢老化,自過去的49歲、55歲到現在的56歲,較歐美相比還是年輕了10歲之多,尤其是在40歲以下這個族群,乳癌發生率已經超過美國,甚至有年輕化的趨勢。

台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部主任曾令民表示,癌症其實是很多因素一起造成的,並非只有單一原因,但「生活西化」是個重要因素,生活西化則包括:婦女不懷孕不生小孩、生活忙碌、壓力、飲食習慣差(攝取過多高熱量的食物)、缺乏運動、喝酒、抽菸等。但生活西化並無法解釋為何會造成乳癌的年輕化,所以有研究認為,可能與環境的污染、環境荷爾蒙的污染(如塑膠袋包熱食等夜市美食文化)有關。

除此之外,乳癌的可能原因還有家裡有「家族病史」,如說家中有出現雙側乳癌者,或者親族中有罹患卵巢癌、胰臟癌、攝臒腺癌者都要特別注意。但其實罹患乳癌者其實僅有5~10%與遺傳基因有關,也就是說,除了先天因素以外,有9成以上的成因,可能都與後天環境有關。

乳癌高風險族群

以下則為國健署列出的高危險族群:

1. 家族有乳癌病史(媽媽、姊妹、女兒…)
2. 一側乳房得過乳癌
3. 得過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
4. 未生過孩子或在30歲後才生第一胎
5. 未餵過母奶
6. 初經早、停經晚
7. 長期使用賀爾蒙補充劑

延伸閱讀:乳癌九成是後天造成!出現硬塊不一定是罹癌警訊

乳癌會出現什麼症狀?

罹患乳癌的女性,會先注意到「乳房出現硬塊」,但其實最早期的0期乳癌是沒有症狀的,透過乳房攝影,可能只看到一些異常的鈣化點,根本連腫塊都還沒形成。而且早期乳癌出現的硬塊也不會疼痛、不會癢,但隨著時間推移,硬塊長得夠大,就可能侵犯到皮膚,造成乳頭凹陷、乳房凹陷;或者硬塊壞死,從乳管流出分泌物;硬塊長大也可能跑到淋巴結上,造成淋巴結腫大等,若有以上症狀應儘速接受檢查,切勿耽誤治療。

第1期乳癌的定義是腫塊小於2公分,若這小於2公分的腫塊又長得較為深層,可能需要透過篩檢找出病灶。反之,若腫塊長在比較淺層,則有機會透過自我觸診發現。還是建議可以常常自我檢查,熟悉自己乳房摸起來的感覺,只要覺得不如往常的觸感,就可以來醫院請醫師幫忙確認。

乳癌的分期及存活率

根據106~110年新診斷乳癌的5年期別存活率,早期(0+1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約100%,而第2期、第3期分別約95.6%、80.5%,但第4期(晚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僅約39.4%。

  • 零期(原位癌):癌細胞指侷限在乳腺管內。
  • 第1期:腫瘤小於2公分,沒有腋窩淋巴結的轉移,或僅有淋巴結顯微轉移。
  • 第2期:腫瘤大小在2~5公分之間(不論有無腋窩淋巴結有轉移);或腫瘤小於2公分,但腋窩淋巴結有1!3顆轉移。
  • 第3期:腫瘤大於5公分的浸潤癌且腋窩淋巴結有任何癌轉移;有胸壁或皮膚的浸潤乳癌; 同側鎖骨下、內乳淋巴結或鎖骨上淋巴結轉移;腋窩淋巴結4顆以上有轉移。
  • 第4期:已轉移到身體其他器官(如骨骼、肺、肝或腦)。

這幾年醫界推廣乳房X光攝影,它能偵測到乳房鈣化點或腫瘤,發現無症狀的零期乳癌,以增加存活率。而且,乳癌如能早期發現,不僅可做乳房保留手術,5年存活率更可達90%以上。因此早期篩檢顯得相當重要。

延伸閱讀:台灣「乳癌」死亡率不降反升?醫曝關鍵原因!「這種乳癌」復發風險恐長達20年...淋巴無轉移也要小心

乳癌篩檢有哪些?

台灣有積極執行癌症篩檢政策,因此以零期原位癌來講,做篩檢發現的比例已經高達16%,若第0、1、2期相加,則有多達80%的病人,只有約6%到7%,篩檢出就是第4期。早期篩檢,對於早期乳癌都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只要及早發現,存活率也會相對提高。而乳房篩檢有以下這3大工具:

1.乳房X光攝影
2.乳房超音波
3.乳房磁振造影(MRI)

曾令民表示,MRI無法取代乳房攝影,除了價格較高、操作時間較久外,MRI在看一些微小鈣化點是有缺點的。真正早期鈣化點的異常必須要靠乳房攝影才可得知。

但是否通通建議婦女做乳房攝影?不是,像是低於40歲的婦女,優先會看患者症狀,若無任何的症狀,也沒有特別家族史,或有懷孕的婦女,可能會先考慮超音波檢查(因乳房攝影本身有一點輻射性,那輻射量並不大,但是畢竟還有)。那年齡比較大(超過40歲),尤其停經後的婦女,如果想篩檢,乳房攝影是最好的選擇。

*國民健康署提供40歲~74歲女性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

哪邊可以篩檢乳癌?

根據國健署資料顯示,目前全國共有200多家乳房X光攝影醫療機構通過國民健康署認證,認證名單可至國民健康署網站查詢,若您有意受檢,可選擇鄰近院所受檢,或逕洽當地衛生局(所)。

如何預防乳癌?

點我看 預防乳癌,小心牛腩、三層肉...等「3大飲食地雷」!營養師點名:這「5大飲食秘訣」幫你遠離乳癌

參考資料:嘉義長庚衛福部

責任編輯:陳宛欣
核稿編輯:林勻熙

癌症新知看更多如何預防癌症及最新治療解析
良醫劃重點

良醫劃重點

查看全部

良醫小編群

由良醫小編精選,這裡提供醫療健康生活...等,讀者需要的重要時事與新知整理

字級100%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