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覆腹瀉竟是腫瘤作怪?一次搞懂神經內分泌腫瘤

撰文者: 醫療專家群2022-06-27

一名六十多歲的婦女因反覆腹瀉、胃痛以及胃食道逆流就診,經檢查診斷,確診為胃泌素神經內分泌腫瘤,腫瘤已從胰臟轉移至肝臟,經手術、荷爾蒙治療、標靶治療仍復發,因治療副作用和抗藥性加上對新藥臨床試驗有疑慮,治療停滯一年多腫瘤便蔓延全身,直到放射性核素療法引進,歷經三次療程,目前患者症狀穩定,腫瘤明顯縮小且生長速度減緩。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胃腸內科吳宜珍主任表示,神經內分泌腫瘤是由神經內分泌細胞突變造成的腫瘤,部份腫瘤會分泌特定的荷爾蒙,進而產生荷爾蒙相關的症狀,如分泌過量胰島素的腫瘤會出現低血糖相關的症狀,且只要是有神經內分泌系統的器官,像是胃腸道、胰臟、腎臟、胸腺、乳房、攝護腺、子宮等,都有可能發生。雖然神經內分泌腫瘤與肺癌或肝癌相比,其腫瘤生長速度、病程進展較慢,但仍不可忽略腫瘤變大與轉移的風險。

吳宜珍主任指出,部份神經內分泌腫瘤因保留原有分泌荷爾蒙的特性,在腫瘤仍不大尚未造成疼痛,或堵塞鄰近構造前,也可能因為影響荷爾蒙分泌造成一些身體警訊,十大症狀包含,盜汗、發熱、熱潮紅、低血糖、皮膚發紅、腹瀉、氣喘、消化性潰瘍、胃食道逆流等。

腸胃科最常遇到因胃泌素增加導致的反覆胃食道逆流、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腹痛、腹瀉之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吳宜珍主任指出,反覆腹痛或腹瀉容易被判斷為腸躁症或是一般消化不良而被忽略,若這些症狀長期持續,且有其他神經內分泌腫瘤易導致的非腸胃道症狀,像是盜汗、潮紅等,就有可能是神經內分泌瘤在作怪,建議進一步就醫檢查。腸胃道神經內分泌腫瘤早期腫瘤較小不易診斷,容易與一般腸胃道息肉混淆,除了透過小心的內視鏡檢查,找出病灶外,也需要採檢化驗確認是否確診。

針對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治療,吳宜珍主任表示,若是有症狀且屬於消化道內進展緩慢、腫瘤尚未轉移且小於1公分的腫瘤,建議可採用內視鏡切除術,但並非每個部位都適合內視鏡手術,像是十二指腸壺腹部,因與膽道結構靠近,用內視鏡切除可能有穿孔的風險;盲腸則因內視鏡無法進入,也只能依靠外科手術。針對無法手術或是已轉移的患者,則需採用藥物治療,像是荷爾蒙藥物治療、標靶治療或是化療,輔以局部切除、燒融、栓塞等治療。除了上述治療方式外,台灣剛引進放射性核素療法,放射性物質可專一毒殺有表現受體的神經內分泌瘤。

吳宜珍主任提醒,並非所有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皆適合新治療,應與醫生討論,經適當檢查後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案,患者在接受新治療後,應飲用大量水分,以促進排出體內的放射性藥物。吳宜珍主任呼籲,若民眾有胃食道潰瘍、反覆腹瀉、消化不良等腸胃道症狀,同時又有其他非腸胃道的神經內分泌腫瘤常見症狀,請至醫院尋求專業且有經驗的專科醫師諮詢、診斷。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胃腸內科吳宜珍主任


字級100%